节点文献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关键词】 ;
【正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比传授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建立模型、函数、类比等,数学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反证法等。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其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体渗透又该如何进行呢?
一、了解“思想”,渗透“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和对数学规律的正确理解,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我们常称之为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维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所以只能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去。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新知识,并得到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类讨论思想是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对数学内容进行分类,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例已知点A表示-3,求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是5的点表示的数,可以画出数轴,在分A点左右分析。或者在坐标系中,X轴、Y轴、原点、平面上距离问题,绝对值问题等都逐级渗透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一时,我们可以向学生阐述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与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之后的数学教学中,一旦遇到有“数”又有“形”的知识点,就要让学生在“形”中寻找“数”,在“数”中构建“形”。
二、理解“思想”,训练“方法”
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努力挖掘出教材中有利于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数学知识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到教学中去。
转化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中学数学处处都体现出转化的思想,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化高次为低次等,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比如解方程中常常用到的配方法,其是通过将一元二次方程配成完全平方式,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经典运用是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出;再如整式或解方程时换元法、解方程或方程组时消元降次,前者是指把方程中的某个因式看成一个整体,然后用另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后者是指通过加减、代入等方法,使得方程中的未知数变少的方法。在复杂方程中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化难为易.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常用的很多数学方法实质就是转化的方法,从而确信转化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这一具有重大价值的思想方法。 使“方法”与“思想”相互结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三、 运用“思想”,掌握“方法”
数学知识要经过预习、听讲、复习、做习题等环节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要让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让学生建立起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不断总结的过程。如代数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往往借助几何图形,靠图形感知来”支持”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寻求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在求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值,解方程、求函数的值常用到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思想方法。已知一点求双曲线、已知两点求直线、已知三点抛物线、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就贯穿待定系数法。
函数思想已经渗透到初一、二教材的各个内容之中.因此,教学上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函数的思想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将静态的知识模式演变为动态的讨论,这样实际上就赋予了函数的形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以运动的观点去领会,这就是发展函数思想的重要途径。
四、 完善“思想”,提炼“方法”
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全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目前,我省大力推行自主教育和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中正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求一次方程(组)的解,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时结合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利用形数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渗透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种技术,甚至是艺术,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数学知识而言,犹如灵魂与躯体的关系,前者不能脱离后者而存在,但只有后者没有前者的数学教学又是空洞且不完整的.要让初中数学教学有意义,要让初中数学学习有价值,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必须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而渗透到底该如何进行,即怎样的教学行为才算是渗透,又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尝试与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建立模型、函数、类比等,数学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反证法等。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其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体渗透又该如何进行呢?
一、了解“思想”,渗透“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人们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和对数学规律的正确理解,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我们常称之为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维能力也较为薄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所以只能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去。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新知识,并得到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类讨论思想是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对数学内容进行分类,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例已知点A表示-3,求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是5的点表示的数,可以画出数轴,在分A点左右分析。或者在坐标系中,X轴、Y轴、原点、平面上距离问题,绝对值问题等都逐级渗透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思想。在初一时,我们可以向学生阐述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与形,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在之后的数学教学中,一旦遇到有“数”又有“形”的知识点,就要让学生在“形”中寻找“数”,在“数”中构建“形”。
二、理解“思想”,训练“方法”
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努力挖掘出教材中有利于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数学知识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到教学中去。
转化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具体表现为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中学数学处处都体现出转化的思想,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化高次为低次等,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的思想.比如解方程中常常用到的配方法,其是通过将一元二次方程配成完全平方式,以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经典运用是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得出;再如整式或解方程时换元法、解方程或方程组时消元降次,前者是指把方程中的某个因式看成一个整体,然后用另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后者是指通过加减、代入等方法,使得方程中的未知数变少的方法。在复杂方程中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化难为易.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常用的很多数学方法实质就是转化的方法,从而确信转化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须的,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这一具有重大价值的思想方法。 使“方法”与“思想”相互结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三、 运用“思想”,掌握“方法”
数学知识要经过预习、听讲、复习、做习题等环节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另外,要让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让学生建立起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完善、不断总结的过程。如代数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的行程问题,往往借助几何图形,靠图形感知来”支持”抽象的思维过程,从而寻求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在求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值,解方程、求函数的值常用到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渗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思想方法。已知一点求双曲线、已知两点求直线、已知三点抛物线、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就贯穿待定系数法。
函数思想已经渗透到初一、二教材的各个内容之中.因此,教学上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函数的思想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以上问题的讨论,将静态的知识模式演变为动态的讨论,这样实际上就赋予了函数的形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以运动的观点去领会,这就是发展函数思想的重要途径。
四、 完善“思想”,提炼“方法”
教学中要适时恰当地对数学方法给予提炼和概括,让学生有明确的印象。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机结合,要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启发学生领悟蕴含于数学知识之中的种种数学思想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全盘托出、脱离实际等错误做法。目前,我省大力推行自主教育和小组合作学习,导学案中正体现了这一点。比如,求一次方程(组)的解,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时结合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来理解和记忆,总结归纳出解集,利用形数结合方法,从而比较顺利地完成新旧知识的过渡。
渗透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种技术,甚至是艺术,数学思想方法对于数学知识而言,犹如灵魂与躯体的关系,前者不能脱离后者而存在,但只有后者没有前者的数学教学又是空洞且不完整的.要让初中数学教学有意义,要让初中数学学习有价值,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都必须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培养.而渗透到底该如何进行,即怎样的教学行为才算是渗透,又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尝试与反思。
- 【发布时间】2015/11/2 9:23:18
- 【点击频次】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