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思品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创设教学情境是思品课堂的一大特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观其形、临其境、明其理、导其行,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学思品 教学情境 创设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热爱生活,形成良好品德、规范做人行为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这就表明它与其他学科教学既有共性,又个性鲜明地要求该学科必须注重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观其形、临其境、明其理、导其行,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的目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经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运用角色表演创设教学情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力推“教、学、做合一”,他指出“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将教学内容排演成课本剧进行角色表演,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这种形式既大大地活跃了气氛,又彰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三课《我们的国粹》一课时,新课伊始,我穿着一件绘有京剧脸谱的文化衫,学唱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智斗”中胡传魁的一段,学生们立刻被我吸引过来,纷纷跟着学唱。这样开课,不但为课堂营造了良好气氛,还提升了学生对学习国粹的兴趣和欲望。
二、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幻灯、多媒体等,再现摹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教学《擦亮眼睛》一课时,先播放了《猴哥》这首歌,再配以动画片中孙悟空那双金光闪闪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眼球。这时教师说:“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透妖魔鬼怪的伪装,十分了得,你们也想有一双像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擦亮眼睛。”这样运用歌曲和动画创设小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境来优化教学氛围,从而新课导入作铺垫、架桥梁,学生不仅参与度高,兴趣浓,而且思维活跃,更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历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利用优美、动听、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描述,不但能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规范道德行为,还能激活学生思维,拨动学生心弦,诱发探索欲望。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溯源”第四课《汉字和书的故事》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古人都是用什么记事的吗?”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心存疑惑的学生不解品德老师为什么问这么一个与本课毫不相干的问题,紧接着我又问:“你们听说过仓颉吗?他与我们的汉字有什么联系?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怎样?然后从汉字的背景引入,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自然,通过这些相关文化情境的介绍,学生就会形成自主探究的心理愿望和乐于学习的上进心,为达到“导行”目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运用音乐渲染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学生大都爱听音乐,爱唱歌。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伸出爱的手》这课时,我播放了残疾人歌曲《感恩的心》这首歌曲,让学生同老师一起做手语,用无声的手语来演唱,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体验之后又再一次体会残疾人的生活,感受社会的关爱,让孩子们在音乐中从中获知:“一个人只要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双手来帮助你;一个人只要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伸出一千双手来帮助别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行为要求,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在教学时,教师应运用情境导行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实际,创设一定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学《与邻居友好相处》一课,就通过泉泉和龙龙两家和睦相处的故事导出你自己是怎样与邻居友好相处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达到对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的目标。又如在教学《他为什么学得这么好》一课时,举出本班某个同学在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学习成绩好的例子,再请学生结合个人谈谈,找出原因,明确努力方向,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还能激情励志,为改变现状,提高学习成绩增添动力。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创设出适合学生而又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掌握知识,明白道理,规范道德行为,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小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世成,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年。
[2]张益锋,创设情境,营造快乐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J].新课程(中),2015年。
[3]王婷婷,如何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J].学周刊,2015年。
关键词:小学思品 教学情境 创设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儿童热爱生活,形成良好品德、规范做人行为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这就表明它与其他学科教学既有共性,又个性鲜明地要求该学科必须注重活动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观其形、临其境、明其理、导其行,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的目的。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呢?经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一、运用角色表演创设教学情境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力推“教、学、做合一”,他指出“做”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学生将教学内容排演成课本剧进行角色表演,就是“做”的一种具体表现。这种形式既大大地活跃了气氛,又彰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第三课《我们的国粹》一课时,新课伊始,我穿着一件绘有京剧脸谱的文化衫,学唱现代革命京剧《沙家浜》“智斗”中胡传魁的一段,学生们立刻被我吸引过来,纷纷跟着学唱。这样开课,不但为课堂营造了良好气氛,还提升了学生对学习国粹的兴趣和欲望。
二、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录音、幻灯、多媒体等,再现摹拟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教学《擦亮眼睛》一课时,先播放了《猴哥》这首歌,再配以动画片中孙悟空那双金光闪闪的火眼金睛,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眼球。这时教师说:“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透妖魔鬼怪的伪装,十分了得,你们也想有一双像孙悟空那样的火眼金睛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擦亮眼睛。”这样运用歌曲和动画创设小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境来优化教学氛围,从而新课导入作铺垫、架桥梁,学生不仅参与度高,兴趣浓,而且思维活跃,更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历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利用优美、动听、带有情感色彩的语言描述,不但能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规范道德行为,还能激活学生思维,拨动学生心弦,诱发探索欲望。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追根溯源”第四课《汉字和书的故事》一课时,我向学生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们知道古人都是用什么记事的吗?”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心存疑惑的学生不解品德老师为什么问这么一个与本课毫不相干的问题,紧接着我又问:“你们听说过仓颉吗?他与我们的汉字有什么联系?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怎样?然后从汉字的背景引入,一切都那么顺理成章、自然,通过这些相关文化情境的介绍,学生就会形成自主探究的心理愿望和乐于学习的上进心,为达到“导行”目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运用音乐渲染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学生大都爱听音乐,爱唱歌。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音乐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景象中,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伸出爱的手》这课时,我播放了残疾人歌曲《感恩的心》这首歌曲,让学生同老师一起做手语,用无声的手语来演唱,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体验之后又再一次体会残疾人的生活,感受社会的关爱,让孩子们在音乐中从中获知:“一个人只要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双手来帮助你;一个人只要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伸出一千双手来帮助别人!”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行为要求,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在教学时,教师应运用情境导行方法,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实际,创设一定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教学《与邻居友好相处》一课,就通过泉泉和龙龙两家和睦相处的故事导出你自己是怎样与邻居友好相处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达到对规范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的目标。又如在教学《他为什么学得这么好》一课时,举出本班某个同学在学习上有恒心、有毅力,学习成绩好的例子,再请学生结合个人谈谈,找出原因,明确努力方向,这样不但使学生在比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还能激情励志,为改变现状,提高学习成绩增添动力。
总之,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创设出适合学生而又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掌握知识,明白道理,规范道德行为,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小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世成,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堂“活”起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年。
[2]张益锋,创设情境,营造快乐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J].新课程(中),2015年。
[3]王婷婷,如何上好小学思想品德课[J].学周刊,2015年。
- 【发布时间】2015/11/2 9:37:50
- 【点击频次】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