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课改下的乡镇教师——浅谈对新课改的理解

 

【作者】 陈维兵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高明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社会是发展的,教育课堂也是随社会发展而发展。在十多年教育改革的浪潮身后,都是教育改革的尝试和创新, 透其本质,都是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再改革,无不都透露出一些课堂改革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组织;互帮互助;兴趣培养
        社会是发展的,课堂教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课堂改革有着相对统一的模式,需要学校、教师充分的理解和强力的执行。而同样的模式,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也可能出现千万种可能的结果,对学校、教师而言,这都是教育改革的尝试和创新。在教育改革进行得热火朝天的今天,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未来新生代的生存本领和生活质量。在众观中国大地上课堂教学改革十多年来涌现出如雨后春笋般的课堂改革模式,透其本质,都是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再改革,无不都透露出一些课堂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对于以往的课堂而言,教师往往更多是把畚课准备得很充分,教学设计得很精细,课堂上老师才有更多更渊博的知识展示,口若悬河的讲完一堂课。用现在新课堂改革的观念,其实这是占用学生课堂活动时间,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参与,完全属于教师个人才艺展示,不符合现在新课改要求。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得教师让出课堂;虽然教师让出课堂,但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最大困难,并不是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而是教师该如何从课堂主导者转化为课堂组织者;这并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是教学能力的转换,前者只需要努力就可以实现,后者就需要重新学习才能实现。其实让教师走出课堂主导,放手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成为课堂主导,这对教师要求更高,做起来也更难。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越强的地方,教师更愿意也更有势力来捍卫现状,因此要实现这样的转换更难;在教师课堂主导能力相对越弱的地方,教师在学生不参与课堂或者在课堂上不学习的现状面前,不得不改变这种教师主导课堂的现状,于是反到成了实现这种转换的突破口。那些老牌名校里,尽管教师主导课堂不是理想的模式,但由于教师有较强的主导能力,要么可以权威要学生听课,要么可以用魅力吸引学生,再加上学生也都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所以它们的病态并不明显。可是传统意义上的薄弱学校,教师主导能力弱一点,学生素质也弱一点,当出现课堂三分之一的无所事事时,如何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真正主导课堂,就成为教学改革的头等大事了。
        二、把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
        新课改要求把学生组织起来“先学后教”,互帮互助。在教学改革走在前沿的课堂里,有着一个相同的原则,那就是要把教师教学时间尽最大可能的压缩,相反给予学生的时间必须充分保证。新课改要求学校里普遍提倡“导学案”,就是要求学生事先必须先预习,然后结合导学案获取上课前的前提性知识,预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起步,只有有了这个过程,学生才会对整个学习过程负责,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在帮教师的忙.学生才可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近来,在自己事先预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困难\疑问,不再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再提出来解决.学生自己就会根据自己的疑点,自主去参与讨论学习。
        当然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多少还是有些不放心。不管是知识丰富程度,还是教学经验的多与少,教师总还是比学生要强一些,如果只是简单的把学生结合起来,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交给学生自由发挥,限制教师授课时间,是不是对教师教学价值的限制和浪费呢?准确地说将教师和单个学生相比,教师肯定还是占优势的;但如果把教师和全班学生群体相比,要说教师一定比整个学生群体的知识要丰富,一定比学生群体更擅长与教学,那就还真说不定哈。“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因此,把课堂交给学生,并非就会造成教学价值的浪费。只是教师在把课堂交给学生前,一定要事先把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先自学,充分利用同学之间的学习资源,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共同受益。
        事实上,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得采用“让学生教学生,让学生帮学生”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团结、在课堂团结中学会学习”。在班级学生组织中狠下工夫,广泛采用合作学习和分组教学方式。在合作学习和分组教学的模式中,为那些先懂的学生提供讲解知识的机会,让他们既巩固了已经掌握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为那些后懂的学生提供了向身边学友学习的机会,这种机会比教师的讲解更加“贴肉”。共同学习的学生才会在知识学习的道路上取得可喜的成绩。
        三、适当降低难度,增强课堂吸引力
        在今天,教学不能照本宣科,教师不但要知道自己在教什么,还得兼顾学生的知识接受度;要多多动脑思考知识的删增,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当在课堂讲授教学内容时,一定要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尤其是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具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以增大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结合,从而更加轻松愉快的学到知识,而且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在对待学科中偏、难、繁、杂的知识教学时,不要过重的要求学生都能跟教师学好,毕竟那些偏、难、繁、杂的知识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学习有困难的,如果教师还是一味要求,一方面自己教得特辛苦,另外可能跟着教师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一天一天的淡化死掉。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同学而言,学好基础知识就好,教师要适当降低难度,让学说在学科学习中找到成就感,保持对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所以,只要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哪怕就是同一所学校,都应该允许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存在。但是,在多种教学模式的背后,对课堂教学规律的遵循,对课堂教学发展趋势的把握,还都是不可缺少的。
  • 【发布时间】2015/11/2 9:47:15
  • 【点击频次】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