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生习作评改指导例谈
【关键词】 ;
【正文】情景:(七册习作五: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你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
习作评改课上:
1.老师出示评改依据:(1)采用“××的自述”形式用拟人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2)将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2.师生讨论,确定本次修改重点是“具体、生动”。
3.出示两篇典型习作(一篇优秀,一篇较差)。布置学生根据“评改依据”品评两篇习作。
⑴根据“依据”进行比较:学生读两篇习作,根据评改依据比较两篇的异同点,并同位讨论。集体反馈。
⑵根据“依据”分析优点(着重分析外形部分):
⑶根据“依据”分析不足:
⑷老师要求学生把修改建议写在该文章的旁边。学生埋头动笔写建议(其实是把刚才的评价从口头落实到书面)。反馈所写建议。
⑸师生又开始找这篇文章中除了外形部分,其他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以上共计35分钟)
4.最后,学生开始修改自己的文章。(5分钟)
上述情景中,师生围绕两篇习作忽而赏析优秀习作的优点,忽而赏析差等习作的优点;忽而指出优秀习作的不足,忽而评价差等习作的不足……学生忙得不可开交,环节安排琐碎,指导重复累赘,习作评改浮光掠影。而且,学生对习作进行评价的时间远远大于习作修改的时间。忽视了语言实践练习。
上述现象,归根结底是老师对评改课教学目标认识模糊、重点不明、重方法总结轻实践练习造成的。
制定对策:
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重新调整修改思路:突出重点,评改一体。
下面是调整后的评改指导实录:
一、 确定典型习作(既有优点又有不足的中等习作),揭示习作修改重点“写得具体、生动”。(1分钟)
二、 面批典型习作(9分钟)
师:刚才老师发现咱们班匙月同学的作文写得很棒,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匙月读自己的文章,学生边听边了解内容。
师:下面我们重点看看她写的微波炉的外形部分。
2.突出评改重点: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
(1)说说你认为写得出色的地方。
师生简要赏析其他写得具体生动的地方。老师再次小结写具体就是要写出形状、颜色等,生动就是语言要形象,可以用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
(2)指出不足之处,帮助修改。
师:再出色的作家,他的文章中也会有不足的地方。再读读这段话,仔细推敲,其中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呢?
学生读后。
生:微波炉内的转盘没写具体,我想像不出是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问匙月):你还记得吗?给我们描述一下吧。
匙月:我肚子里有个大转盘,透明的就像玻璃。哦,对了,它就是玻璃,是特殊玻璃。这个转盘占了底座的全部面积,周围除了有一点点空间能保证它正常转动,差点儿就贴着我的肚皮了。
学生掌声赞赏。
师:匙月同学的作文写得生动形象。修改后的文章更出色了。老师相信你也能写得很棒,先自己修改修改,然后小组内交流。老师要读你们修改后的文章,待会儿我们比比看谁修改后的文章最精彩。
三、 同法修改(20分钟)
1.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2.同位互换修改或小组内交换修改。
四、 欣赏修改后的习作。自荐或小组推荐。(10分钟)
调整思考:
调整后的评改过程设计体现“简化环节、突出重点、注重实践、评改一体”的特点。
一、 明确评改目标:重视实践运用,弱化方法传授,保证“评改”一体
评改课中教师要树立指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意识。调整后的方案中,学生评价后,紧接着老师就要求小作者把不足之处重新表达。老师这样及时指导学生把方法用于实践,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方法,学会表达。调整前的课例中学生满脑子写作方法而不会写作,因为写作的方法没有转化为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在“修改”中锻炼的,而不是在“总结”中提高的。小学习作评改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语言表达能力的人,而不是文学鉴赏家。我相信没有一位作家是在评价别人的文章中练就写作本领的。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在习作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这也是每一位有写作经验的作家都提倡小学生要通过“多练笔”来提高习作水平的原因。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提高。
二、 简化评改指导:突出评改重点,保证修改时间,保证有效评改
1.削减指导环节,合理安排“评”“改”时间
习作评改课也应该追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有效的评改指导模式应该是:揭示“依据”、典型引路、迁移修改。
习作评改中师生赏评典型习作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学生自主练习修改的时间为20分钟,甚至更多,以保证修改时间。“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只有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反复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能力才能提高。
调整前的方案中师生用于评价他人习作的时间耗费35分钟,而调整后的方案中只用了10分钟。这就为修改练习提供了充足时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习作教学中“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就是要让学生多练习“写”,包括在“评”中学“改”,所以评改课应“评改”一体,而不能“评”“改”分离,更不能只“评”不“改”,“评”为“改”服务,“改”才是最终目的。所以,要为“改”提供时间保证。
2.简化指导程序,突出指导重点
首先,指导重点的确定应该紧紧围绕本年级段中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习作情况来确定。就拿本节习作评改课来说,让学生在修改中学会把熟悉的事物写得生动、具体是本年级段的训练重点,而具体落实到本次习作来说,把事物的外形写得具体、生动是重点,也是学生习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其次,评改要紧紧围绕重点实施。宜抓一篇典型习作,以一带全;抓一个评改重点,以点带面。典型习作也应该真正具有典型性,它应当是占习作比例大半的中等习作。很多老师在习作评改课上选取了两篇(优、劣)甚至三篇(优、中、劣)典型习作。这样等评改完这几篇习作后学生哪里还有时间修改自己的习作。选作范例的时候还要注意选取中等偏上的习作,以节约指导的时间。因为“典型”的作用是引路,是授法,方法宜点到为止。再者,习作方法的掌握能保证每一节课有一点就足够了,要让学生一练一得,练有所得。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不到。
调整后的课例就体现从整体到部分,以一带全,以点带面的原则。老师先指导学生了解全文内容,接着具体修改典型片断的典型问题。其次,这篇典型习作只有一处没写具体,这样学生很快就能从习作中发现问题,进行修改,明确方法,而不会在修改指导过程中纠缠不清,耽误真正大面积修改练习的时间。
习作评改课上:
1.老师出示评改依据:(1)采用“××的自述”形式用拟人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2)将事物写得具体、生动。
2.师生讨论,确定本次修改重点是“具体、生动”。
3.出示两篇典型习作(一篇优秀,一篇较差)。布置学生根据“评改依据”品评两篇习作。
⑴根据“依据”进行比较:学生读两篇习作,根据评改依据比较两篇的异同点,并同位讨论。集体反馈。
⑵根据“依据”分析优点(着重分析外形部分):
⑶根据“依据”分析不足:
⑷老师要求学生把修改建议写在该文章的旁边。学生埋头动笔写建议(其实是把刚才的评价从口头落实到书面)。反馈所写建议。
⑸师生又开始找这篇文章中除了外形部分,其他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以上共计35分钟)
4.最后,学生开始修改自己的文章。(5分钟)
上述情景中,师生围绕两篇习作忽而赏析优秀习作的优点,忽而赏析差等习作的优点;忽而指出优秀习作的不足,忽而评价差等习作的不足……学生忙得不可开交,环节安排琐碎,指导重复累赘,习作评改浮光掠影。而且,学生对习作进行评价的时间远远大于习作修改的时间。忽视了语言实践练习。
上述现象,归根结底是老师对评改课教学目标认识模糊、重点不明、重方法总结轻实践练习造成的。
制定对策:
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重新调整修改思路:突出重点,评改一体。
下面是调整后的评改指导实录:
一、 确定典型习作(既有优点又有不足的中等习作),揭示习作修改重点“写得具体、生动”。(1分钟)
二、 面批典型习作(9分钟)
师:刚才老师发现咱们班匙月同学的作文写得很棒,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匙月读自己的文章,学生边听边了解内容。
师:下面我们重点看看她写的微波炉的外形部分。
2.突出评改重点: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
(1)说说你认为写得出色的地方。
师生简要赏析其他写得具体生动的地方。老师再次小结写具体就是要写出形状、颜色等,生动就是语言要形象,可以用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
(2)指出不足之处,帮助修改。
师:再出色的作家,他的文章中也会有不足的地方。再读读这段话,仔细推敲,其中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呢?
学生读后。
生:微波炉内的转盘没写具体,我想像不出是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问匙月):你还记得吗?给我们描述一下吧。
匙月:我肚子里有个大转盘,透明的就像玻璃。哦,对了,它就是玻璃,是特殊玻璃。这个转盘占了底座的全部面积,周围除了有一点点空间能保证它正常转动,差点儿就贴着我的肚皮了。
学生掌声赞赏。
师:匙月同学的作文写得生动形象。修改后的文章更出色了。老师相信你也能写得很棒,先自己修改修改,然后小组内交流。老师要读你们修改后的文章,待会儿我们比比看谁修改后的文章最精彩。
三、 同法修改(20分钟)
1.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2.同位互换修改或小组内交换修改。
四、 欣赏修改后的习作。自荐或小组推荐。(10分钟)
调整思考:
调整后的评改过程设计体现“简化环节、突出重点、注重实践、评改一体”的特点。
一、 明确评改目标:重视实践运用,弱化方法传授,保证“评改”一体
评改课中教师要树立指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意识。调整后的方案中,学生评价后,紧接着老师就要求小作者把不足之处重新表达。老师这样及时指导学生把方法用于实践,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方法,学会表达。调整前的课例中学生满脑子写作方法而不会写作,因为写作的方法没有转化为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在“修改”中锻炼的,而不是在“总结”中提高的。小学习作评改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语言表达能力的人,而不是文学鉴赏家。我相信没有一位作家是在评价别人的文章中练就写作本领的。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也是在习作的实践中培养起来的。这也是每一位有写作经验的作家都提倡小学生要通过“多练笔”来提高习作水平的原因。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中才能提高。
二、 简化评改指导:突出评改重点,保证修改时间,保证有效评改
1.削减指导环节,合理安排“评”“改”时间
习作评改课也应该追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有效的评改指导模式应该是:揭示“依据”、典型引路、迁移修改。
习作评改中师生赏评典型习作的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学生自主练习修改的时间为20分钟,甚至更多,以保证修改时间。“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只有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反复练习,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能力才能提高。
调整前的方案中师生用于评价他人习作的时间耗费35分钟,而调整后的方案中只用了10分钟。这就为修改练习提供了充足时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习作教学中“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有用”,“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就是要让学生多练习“写”,包括在“评”中学“改”,所以评改课应“评改”一体,而不能“评”“改”分离,更不能只“评”不“改”,“评”为“改”服务,“改”才是最终目的。所以,要为“改”提供时间保证。
2.简化指导程序,突出指导重点
首先,指导重点的确定应该紧紧围绕本年级段中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习作情况来确定。就拿本节习作评改课来说,让学生在修改中学会把熟悉的事物写得生动、具体是本年级段的训练重点,而具体落实到本次习作来说,把事物的外形写得具体、生动是重点,也是学生习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其次,评改要紧紧围绕重点实施。宜抓一篇典型习作,以一带全;抓一个评改重点,以点带面。典型习作也应该真正具有典型性,它应当是占习作比例大半的中等习作。很多老师在习作评改课上选取了两篇(优、劣)甚至三篇(优、中、劣)典型习作。这样等评改完这几篇习作后学生哪里还有时间修改自己的习作。选作范例的时候还要注意选取中等偏上的习作,以节约指导的时间。因为“典型”的作用是引路,是授法,方法宜点到为止。再者,习作方法的掌握能保证每一节课有一点就足够了,要让学生一练一得,练有所得。面面俱到的结果是面面不到。
调整后的课例就体现从整体到部分,以一带全,以点带面的原则。老师先指导学生了解全文内容,接着具体修改典型片断的典型问题。其次,这篇典型习作只有一处没写具体,这样学生很快就能从习作中发现问题,进行修改,明确方法,而不会在修改指导过程中纠缠不清,耽误真正大面积修改练习的时间。
- 【发布时间】2015/11/2 9:51:27
- 【点击频次】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