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思维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新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的教育事业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历史性变化。未来的教育向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发展。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犹如霞光四射的朝阳冉冉升起,知识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使命。目前,被有些人称为“又一次新文化运动”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在越来越多的省市推行。
关键词:新时期;语文教学;新思维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如何正确把握中学语文教改的方向,把新思想、新理念用于教学实践,为新时期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成为教改的核心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深深体会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用全新的教育思维来改变现行教育的弊端。
一、要自始至终把学生当“人”来教育
“自始到终”强调要时刻尊重、关注、关爱学生。把学生当“人”来教育,意在正告教育者不要违背教育规律,无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我行我素,唯我独尊;更不要不顾学生是否认同,是否获得了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而盲目兜售结论,进行玩偶式教育。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自始至终把学生当“人”来教育呢?我想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抓起:
首先,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认知需要和发展需要出发,遵循学科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例如教《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我拿出维纳斯塑像,先让学生欣赏并引导从几方面谈体会。学生大都认为雕像虽然残缺,但造型谐调很有艺术魅力。我说:“如果现在请你们给她补上断臂,你会怎么补,补后与断臂相比,看哪个更美?”同学们立即跃跃欲试,画出多种手臂姿势,可又不住摇头叹息,其中一位同学发言说:“无论补上怎样的手臂都没有原来美,因为补充只给人一种固定姿态,而断臂却能让人想象出千万种姿势,达到一千个欣赏者眼中就有一千个维纳斯的效果。”学生的理解程度令人吃惊,他们得出的结论居然和作者如出一辙。经过这样的欣赏、思考、讨论,学生再解读文本,他们的智力火花和学习能力就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学习主人翁意识大大加强,语文能力也自然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锻炼。
当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更不是让教师形同虚设,学生放任自流;而要求教师教学得法,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可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空间。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权利、人格和个性。
有人说:“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的确如此。尊重学生的权利,包括尊重学生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等。某些教师动辄驱赶、谩骂、侮辱学生的做法就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人格上和成人处于平等地位,老师必须承认这种平等,尊重这种平等。同时,学生的个性也是有差异的,有的灵活好动,有的善思喜静。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育,使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获得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在根本上就是要求教师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趾高气扬、颐指气使,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受教育者。尊重是不分等次、不划优劣的,不论学生的成绩有多差、多么“不可爱”,教师都应该尊重他。
二、把课堂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关键是要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交流。所谓平等交流是指师生间的对话要和谐,相互尊重,不粗暴、不强迫、不垄断。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是知识辩论中的最大精神桎梏,教师设置问题,规定时间,指名作答的做法严重违背了教学的平等性原则。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除必要的设计铺垫、激趣导思外,更要学会倾听,保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最忌随意打断学生发言,充当越俎代庖,甚至强行推销答案的角色。此外,要改变学生被动思考,被动回答问题的受困地位,还应善于把教材与生活、活动联系起来,给教学双方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处于十分兴奋自由的状态,也更利于他们积极思考,自求自得。
现在的教育只注重孩子的将来怎样,却充耳不闻他们当前的生活和思想,这也是漠视教育主体,没有实现平等交流的现象。其实正是孩子当下的生长方式决定其未来的生活质量,所以,新时期的教育一定要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和思想,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积累巧妙联系;关注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这样才能更多的从学习中体会生活的理趣和乐趣。例如教《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我先让学生谈日常生活中对荔枝的了解,再让他们亲自品尝,动手解剖,同时仔细观察荔枝的结构,并向大家介绍观察到的现象。他们的说明和课文相比缺乏文采和严密的逻辑,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解读文本,学生很快体会出作者语言科学严密又生动华美的特点和说明结构的井然有序。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和认知,他们的语言素养和语文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把学生当作人来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次做到易,持之以恒难;与学生平等对话不是不需要教师讲解,而是能因课制宜,切忌盲目套用、流于形式。未来的教育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勤奋实践,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创新。
关键词:新时期;语文教学;新思维
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今天,如何正确把握中学语文教改的方向,把新思想、新理念用于教学实践,为新时期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成为教改的核心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深深体会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用全新的教育思维来改变现行教育的弊端。
一、要自始至终把学生当“人”来教育
“自始到终”强调要时刻尊重、关注、关爱学生。把学生当“人”来教育,意在正告教育者不要违背教育规律,无视学生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我行我素,唯我独尊;更不要不顾学生是否认同,是否获得了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而盲目兜售结论,进行玩偶式教育。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自始至终把学生当“人”来教育呢?我想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抓起:
首先,课堂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学习、发展潜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展开,要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要、认知需要和发展需要出发,遵循学科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例如教《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我拿出维纳斯塑像,先让学生欣赏并引导从几方面谈体会。学生大都认为雕像虽然残缺,但造型谐调很有艺术魅力。我说:“如果现在请你们给她补上断臂,你会怎么补,补后与断臂相比,看哪个更美?”同学们立即跃跃欲试,画出多种手臂姿势,可又不住摇头叹息,其中一位同学发言说:“无论补上怎样的手臂都没有原来美,因为补充只给人一种固定姿态,而断臂却能让人想象出千万种姿势,达到一千个欣赏者眼中就有一千个维纳斯的效果。”学生的理解程度令人吃惊,他们得出的结论居然和作者如出一辙。经过这样的欣赏、思考、讨论,学生再解读文本,他们的智力火花和学习能力就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学习主人翁意识大大加强,语文能力也自然在快乐的学习中得到锻炼。
当然,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更不是让教师形同虚设,学生放任自流;而要求教师教学得法,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可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的空间。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权利、人格和个性。
有人说:“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的确如此。尊重学生的权利,包括尊重学生的生存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安全权等。某些教师动辄驱赶、谩骂、侮辱学生的做法就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学生年龄虽小,但在人格上和成人处于平等地位,老师必须承认这种平等,尊重这种平等。同时,学生的个性也是有差异的,有的灵活好动,有的善思喜静。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教育,使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获得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在根本上就是要求教师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趾高气扬、颐指气使,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受教育者。尊重是不分等次、不划优劣的,不论学生的成绩有多差、多么“不可爱”,教师都应该尊重他。
二、把课堂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如何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关键是要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交流。所谓平等交流是指师生间的对话要和谐,相互尊重,不粗暴、不强迫、不垄断。师道尊严教师高高在上是知识辩论中的最大精神桎梏,教师设置问题,规定时间,指名作答的做法严重违背了教学的平等性原则。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除必要的设计铺垫、激趣导思外,更要学会倾听,保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最忌随意打断学生发言,充当越俎代庖,甚至强行推销答案的角色。此外,要改变学生被动思考,被动回答问题的受困地位,还应善于把教材与生活、活动联系起来,给教学双方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处于十分兴奋自由的状态,也更利于他们积极思考,自求自得。
现在的教育只注重孩子的将来怎样,却充耳不闻他们当前的生活和思想,这也是漠视教育主体,没有实现平等交流的现象。其实正是孩子当下的生长方式决定其未来的生活质量,所以,新时期的教育一定要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和思想,把课本知识与生活积累巧妙联系;关注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这样才能更多的从学习中体会生活的理趣和乐趣。例如教《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我先让学生谈日常生活中对荔枝的了解,再让他们亲自品尝,动手解剖,同时仔细观察荔枝的结构,并向大家介绍观察到的现象。他们的说明和课文相比缺乏文采和严密的逻辑,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解读文本,学生很快体会出作者语言科学严密又生动华美的特点和说明结构的井然有序。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和认知,他们的语言素养和语文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把学生当作人来教育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次做到易,持之以恒难;与学生平等对话不是不需要教师讲解,而是能因课制宜,切忌盲目套用、流于形式。未来的教育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勤奋实践,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创新。
- 【发布时间】2015/11/2 9:53:05
- 【点击频次】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