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作文不再成为孩子心中害怕的一件事
【关键词】 ;
【正文】每次上作文课,都会听到学生不耐烦地说:“哎,怎么又要写作文?”等到他们写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一节课都写不出几个字。有时候,我上午布置的作文,到了下午还有好几个人都无法完成。要是家庭作业布置了小练笔,一些学困生干脆就不做,任凭老师怎么教育都收效甚微,问其原因,他们都说:“不知道该怎么写。”听到这些,作为老师的我心里万分着急,因为三年级学生刚刚处于写作的起步阶段,如果他们现在就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以后可怎么办?因为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它可以说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一个综合表现。有人甚至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语文考试完全可以用写一篇作文替代”。因为作文不但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字、词、句的积累,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水平、语文素质、道德取向、文化素养。而且在考试中,占有很重的比例。不写不行,写不好,也不行,那怎样才能克服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指导他们写出好的作文来呢?下面就谈谈我个人浅显的看法和做法。
一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为习作积累素材
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平时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腹有诗书语自华” 。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并没有注意这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点点滴滴。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学生记流水账的日记,我每天下午会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一天当中让你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或感受。刚开始,他们说不出什么,觉得一天当中的事情不少,可是好像太普通,不值得说。其实不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事情,只要对我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就是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你今天因为什么事情高兴或难过或苦恼都是值得一提的。比如:因为“我上课讲小话,插嘴,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心里很难过;班里的两名同学因为一点小事打架,我觉得很不应该,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这些都可以说,都可以写成日记。在把说的范围扩大,你在家里与父母之间的事也可以写,不是仅仅把事情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出来。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二 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的一无是处,他不讨厌作文也得惧怕作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因此我们的作文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们对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可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给学生鼓励。我会在他用得好的词语旁边给他画上五角星,在优美的语句旁边写上“你真棒!”在他某次写作有一点进步的时候给他鼓励:“你的进步很大,继续加油!”在他用心习作并有所突破的时候把他的作文在班上当做范文来朗读,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他一定能找到写作的自信,学习的自信,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喜悦。
在评改作文的时候,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抓好讲评,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同桌互读互评、小组集评、范文宣读、优秀作文展、向学校的广播站投稿,和家长沟通肯定等,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 广泛阅读,积累材料和技巧
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许多作家在说到自己的创作体会和经验时,都会谈到广泛、深入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受益匪浅,帮助他们走上成功之路。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语文能力的训练。”所以,我们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
1.从课文中吸收
小学语文课文体裁多样,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里面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句式和多彩的词汇,应让学生把这些优美的词句片段摘抄下来,甚至熟读成诵,融会贯通。同样在我们的课本中,也有很多好的写作方法:《翠鸟》一课按一定顺序对翠鸟的外形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总分总的叙述顺序……认真学习这些课文,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习作的方法和技巧。
2. 从课外读物和传播媒体中获取
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多读课外书刊,听广播,看电视,大量诵读名人名篇,利用图书网络等信息渠道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并让学生进行摘录,让学生长期受其语言熏陶,作文时所需词句就会随着思绪自然流涌出来,奇妙组合,写起来得心应手,妙语连珠。
我想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非一日之功,我们只有引导学生细观察、多积累,帮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给予他们写作的信心,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习作,学生的习作兴趣会大大提升,水平定会有显著的提高,作文也不再会是孩子心中害怕的一件事。
一 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为习作积累素材
作文教学,非常注重平时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腹有诗书语自华” 。生活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着不可计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并没有注意这些生活中看似不起眼的点点滴滴。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学生记流水账的日记,我每天下午会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班级交流一天当中让你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或感受。刚开始,他们说不出什么,觉得一天当中的事情不少,可是好像太普通,不值得说。其实不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事情,只要对我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就是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你今天因为什么事情高兴或难过或苦恼都是值得一提的。比如:因为“我上课讲小话,插嘴,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了,心里很难过;班里的两名同学因为一点小事打架,我觉得很不应该,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这些都可以说,都可以写成日记。在把说的范围扩大,你在家里与父母之间的事也可以写,不是仅仅把事情写完就了事,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出来。学生纷纷开始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变得有意义起来,这就为作文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材料宝库,不再为无事可写发愁了。
二 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的一无是处,他不讨厌作文也得惧怕作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 。”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因此我们的作文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我们对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可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给学生鼓励。我会在他用得好的词语旁边给他画上五角星,在优美的语句旁边写上“你真棒!”在他某次写作有一点进步的时候给他鼓励:“你的进步很大,继续加油!”在他用心习作并有所突破的时候把他的作文在班上当做范文来朗读,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他一定能找到写作的自信,学习的自信,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喜悦。
在评改作文的时候,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抓好讲评,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同桌互读互评、小组集评、范文宣读、优秀作文展、向学校的广播站投稿,和家长沟通肯定等,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 广泛阅读,积累材料和技巧
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许多作家在说到自己的创作体会和经验时,都会谈到广泛、深入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受益匪浅,帮助他们走上成功之路。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读书笔记,既是学生对所读读物产生感受和认识的文字记录,也是一种语文能力的训练。”所以,我们应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
1.从课文中吸收
小学语文课文体裁多样,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里面往往蕴涵着丰富的句式和多彩的词汇,应让学生把这些优美的词句片段摘抄下来,甚至熟读成诵,融会贯通。同样在我们的课本中,也有很多好的写作方法:《翠鸟》一课按一定顺序对翠鸟的外形进行描写;《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总分总的叙述顺序……认真学习这些课文,也能从中学到很多习作的方法和技巧。
2. 从课外读物和传播媒体中获取
教师鼓励学生平时多读课外书刊,听广播,看电视,大量诵读名人名篇,利用图书网络等信息渠道开阔视野,获取知识,并让学生进行摘录,让学生长期受其语言熏陶,作文时所需词句就会随着思绪自然流涌出来,奇妙组合,写起来得心应手,妙语连珠。
我想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非一日之功,我们只有引导学生细观察、多积累,帮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给予他们写作的信心,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习作,学生的习作兴趣会大大提升,水平定会有显著的提高,作文也不再会是孩子心中害怕的一件事。
- 【发布时间】2015/11/2 10:00:06
- 【点击频次】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