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作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在初中生作文中,经常出现语言贫乏、词不达意、语句生硬等问题,这说明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成为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积累词句、开展仿写语句训练、句式变换、加强写段训练四个层面入手,谈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在初中生作文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是不会审题立意,不是没有生活积累,也不是不懂谋篇布局,而是语言表达能力极差:词汇贫乏,陈词滥调,病句迭出,语句既不通顺也不连贯,更谈不上生动形象,写出来的文章丢三落四,疙疙瘩瘩,晦涩难懂。以上几点,可以说是制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瓶颈。
初中作文教学,应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语言训练,要求学生做到用词恰当,语句通顺、连贯,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出较高的要求。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以句子和段落训练为突破口,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层次化练习,先求通顺,再求连贯、得体,最后达到语言表达的符合逻辑和富有文采的有机结合,在作文训练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抓住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不放。下面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谈几点个人漏见。
一、积累词汇,收集美句
积累词汇、收集美句是培养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应多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使学生的语言富于变化,将作文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充分、生动、形象,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学生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背,而且还要要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积累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美词积累法。词语积累较好的有词语集合法。即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记忆、积累。比如“临危不惧、镇定自若、面不改色、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一身正气、大智大勇、仰不愧天”这些词语都描写英雄人物品质,可以将它们集合在一起积累。
2、美句收集法。按写作对象分类积累,如描写人物动作、情态、心理的妙句;描写人间真情、自然景色的美言;讲述人生哲理内涵、理想与信念的佳句等等。例如关于人生哲理的妙句收集: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尝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中品味出人生的哲理。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盏。
3、成语对偶法。教师可运用对偶的方式,让学生将意思相近或意思相反的成语结成对子,使学生在作文中不再受成语贫乏的影响,而是能够运用不同的成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让作文语言更加丰富、多变,避免单一、呆板。如,在同义成对中,包括爱莫能助—无能为力,轻而易举—易如反掌等;反义成对中,包括雪中送炭——落井下石,推陈出新 ——墨守成规等。
4、课内积累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背诵默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在背诵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吸收段落中的精华词句,使学生能够将这些词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5、课外积累法。除了在课内积累词汇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汇,吸收更多的语言材料。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认真摘抄文章中出现的成语、俚语、名言、格言等,让学生在写作中多运用阅读积累的词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开展仿写语句训练
在积累词句的同时,教师可围绕授课文内容有目的地开展仿写语句训练,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深刻的涵义,更要有精准的语言和清晰的表达,这样才能让读者体会到作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初中作文教学要从规范学生的书面用语入手,有针对性进行仿写语句训练,从而使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语句都能够完整、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思想意图。
首先,教师要巧妙运用优秀文章中的词语、句子结构,有目的地进行造句训练。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文中描写父亲买桔子时的一系列动词“戴”、“穿”、“走”、“探”、“爬”、“攀”等,进行模仿造句;或者让学生模仿句子结构进行重新造句,如根据“如果自然是一本书,旅游就是阅读,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这一语句中的“如果……就……”仿写语句。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根据例文模仿造句。修辞手法是增添作文语言色彩、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强化语言表达效果。如,在比喻修辞手法训练时,可让学生根据“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如……”这一比喻句进行仿写,教师应先指导学生研究语句所传达的意境,而后在把握事物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更加精确、富有文采的语言进行造句。又如,在排比手法训练时,可让学生以“母亲”为主题,续写“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这一排比句,要求学生续写的语句与原句意境相同,满足排比句的句式要求。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改善学生作文语言贫乏、浅薄、呆板、粗糙现状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必然要求。语言是文章存在的形式,如果一篇作文的语言贫乏,句式滞涩,辞不达意,即使要表现的内容再好,也会面目可憎,因此,作文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考虑立意、情感和构思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使文章的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流畅,乃至有文采。因此,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丰富作文的训练形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使学生能够文通字顺、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 初中;作文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在初中生作文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是不会审题立意,不是没有生活积累,也不是不懂谋篇布局,而是语言表达能力极差:词汇贫乏,陈词滥调,病句迭出,语句既不通顺也不连贯,更谈不上生动形象,写出来的文章丢三落四,疙疙瘩瘩,晦涩难懂。以上几点,可以说是制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瓶颈。
初中作文教学,应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语言训练,要求学生做到用词恰当,语句通顺、连贯,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出较高的要求。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要指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以句子和段落训练为突破口,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层次化练习,先求通顺,再求连贯、得体,最后达到语言表达的符合逻辑和富有文采的有机结合,在作文训练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抓住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不放。下面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谈几点个人漏见。
一、积累词汇,收集美句
积累词汇、收集美句是培养学生作文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应多渠道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使学生的语言富于变化,将作文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充分、生动、形象,增强语言表达效果。学生在积累词汇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死记硬背,而且还要要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兴趣,指导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积累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美词积累法。词语积累较好的有词语集合法。即把含有相同特点的词语集合在一起进行记忆、积累。比如“临危不惧、镇定自若、面不改色、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一身正气、大智大勇、仰不愧天”这些词语都描写英雄人物品质,可以将它们集合在一起积累。
2、美句收集法。按写作对象分类积累,如描写人物动作、情态、心理的妙句;描写人间真情、自然景色的美言;讲述人生哲理内涵、理想与信念的佳句等等。例如关于人生哲理的妙句收集: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尝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中品味出人生的哲理。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未来;生活,就是用心灵之剪,在人生之路上裁出叶绿的枝头;生活,就是面对困惑或黑暗时,灵魂深处燃起豆大却明亮且微笑的灯盏。
3、成语对偶法。教师可运用对偶的方式,让学生将意思相近或意思相反的成语结成对子,使学生在作文中不再受成语贫乏的影响,而是能够运用不同的成语表达相同的意思,让作文语言更加丰富、多变,避免单一、呆板。如,在同义成对中,包括爱莫能助—无能为力,轻而易举—易如反掌等;反义成对中,包括雪中送炭——落井下石,推陈出新 ——墨守成规等。
4、课内积累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背诵默写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在背诵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吸收段落中的精华词句,使学生能够将这些词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5、课外积累法。除了在课内积累词汇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汇,吸收更多的语言材料。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认真摘抄文章中出现的成语、俚语、名言、格言等,让学生在写作中多运用阅读积累的词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开展仿写语句训练
在积累词句的同时,教师可围绕授课文内容有目的地开展仿写语句训练,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深刻的涵义,更要有精准的语言和清晰的表达,这样才能让读者体会到作文中所蕴含的真情实感,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初中作文教学要从规范学生的书面用语入手,有针对性进行仿写语句训练,从而使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个语句都能够完整、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思想意图。
首先,教师要巧妙运用优秀文章中的词语、句子结构,有目的地进行造句训练。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文中描写父亲买桔子时的一系列动词“戴”、“穿”、“走”、“探”、“爬”、“攀”等,进行模仿造句;或者让学生模仿句子结构进行重新造句,如根据“如果自然是一本书,旅游就是阅读,你可以从中收获许多东西”这一语句中的“如果……就……”仿写语句。
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根据例文模仿造句。修辞手法是增添作文语言色彩、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强化语言表达效果。如,在比喻修辞手法训练时,可让学生根据“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如……”这一比喻句进行仿写,教师应先指导学生研究语句所传达的意境,而后在把握事物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更加精确、富有文采的语言进行造句。又如,在排比手法训练时,可让学生以“母亲”为主题,续写“母亲是疲惫中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这一排比句,要求学生续写的语句与原句意境相同,满足排比句的句式要求。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改善学生作文语言贫乏、浅薄、呆板、粗糙现状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必然要求。语言是文章存在的形式,如果一篇作文的语言贫乏,句式滞涩,辞不达意,即使要表现的内容再好,也会面目可憎,因此,作文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考虑立意、情感和构思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使文章的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流畅,乃至有文采。因此,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丰富作文的训练形式,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使学生能够文通字顺、生动形象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作文语言表达能力。
- 【发布时间】2015/11/2 10:05:08
- 【点击频次】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