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创新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培养之匙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在应试压力下,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渐失,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教育学科,我们必须以兴趣激发为教学首始,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鼓起音乐学习信心,扬起音乐人生之帆。
关键词:中学音乐 兴趣 激发 想方设法
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心灵,还能“使人精神迸发出火花”(贝多芬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不仅如此,在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审美体验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现行学生为了应试,却放弃了音乐学习需求,没有音乐学习兴趣。在这恶性循环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日渐下。为此,新课标在其“基本理念”篇中首要位置便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教学建议。看似这样简单的建议,却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创新策略地加以落实。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之所以缺乏,既与“应试”教育指挥楱有关,也与学校、教师的育人理念有关。实践中,很多人把音乐视“偏房”,经常挤占音乐教学时间,导致音乐教学有名无实,得不到有效开展,更别说学生兴趣培养了。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在这样环境中达成音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发展学生音乐兴趣是很难的,至少需要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转变观念是首始,创新策略是途径。
一、开展体验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作为学校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就是情感审美,要实现于此,就必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实践告诉我们,音乐教育过程,实际就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过程。因此,音乐课堂需要体验式教学。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让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使之在亲身参与中获得体验并提升认识、塑造人格的教学方式。在音乐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鉴赏音乐的美感,发展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现行学生音乐基础差,我们可以从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形式或最熟悉的内容入手,创设情境开展体验式教学。例如在欣赏教学西北腔民歌《刨洋芋》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刨洋芋的劳动情境,并创编一些劳动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其劳动乐趣:安排学生模仿拿着镢头,进行挖土的动作,然后随着设计的劳动节奏,练习劳动号子(2/4) x xx | x x | x xx | x x ||。这样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劳作的节奏和劳动的意义,体验劳动时的情绪,又能激起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本质、产生的原因的学习需要,进需产生音乐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教手段,引发学习兴趣
随着“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大力推广与建设,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电教手段成功与课堂教学结缘。我们知道,多媒体是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视频于一体的多种教学媒体,不仅能丰富学习载体,拓展呈现方式,还能营造出图文并茂、声像辉映的学习氛围,达到煽情激趣目的。所以,为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巧用多媒体来引发,以达到丰富课堂内容、力避刻板枯燥、锐意求新的教学求。不过,这需要我们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课件,留心收集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音乐背景资料、视频和与音乐相关的新闻等,并且适时将这些资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例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我们在给学生详细介绍了其词作的历史背景后,就可运用多媒体播放以这首歌为背景音乐的战争视频,利用那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扣其心弦,就能使仿佛学生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激发他们用歌声来表达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意。从学生那入情的歌声中,我们也感觉到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三、开展学习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中学生不仅活泼、好动,求知欲强,而且其表现欲、竞争欲也是非常强烈而旺盛的。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设计竞争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比赛中既能加深音乐理解,促进情感体验,又能获得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教学《平湖秋月》这首欣赏曲时,先把学生分成五组,然后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欣赏,听完之后根据歌曲内容自行设计编排三分钟左右的舞蹈,各组进行展示比赛,最后与学生一起评出各组的创作。由于目标明确,各小组行动迅速,积极性很高,做到了边欣赏边探讨边设计。最后各小组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了舞蹈动作设计。从表演效果看,学生创作才能得到了很好培养,兴致程度也得到提高。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适当设计竞争比赛,对于激趣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都是很有好外的。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创新竞争的内容和形式,如从形式上可以个体竞争,小组竞争,男女竞争,甚至班级比赛等。从内容上,当然可以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如乐理知识、视唱练耳、识谱、乐器演奏、即兴创编舞蹈设计等。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使课堂生动,还能激发主体教师要勤于动脑,善于钻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的各种竞赛形式都可以进行。
四、加强激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也是一样,需要教师能给他们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从体验中感受到成功。这是每个人希望的。这是因为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总之,在巨大考试压力下,我们音乐要以激发兴趣为教学首始,以此来带动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起到音乐学习本质作用---调剂紧张、单调的生活,使人们的神经得到放松,净化人的灵魂,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慧,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
[2]罗家萍,初中音乐课教学法创新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版),2010年。
[3]桑潇,关于中学音乐教育创新的思考[J].济南科技信息,2010年。
关键词:中学音乐 兴趣 激发 想方设法
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心灵,还能“使人精神迸发出火花”(贝多芬语),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不仅如此,在培养学生美好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审美体验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现行学生为了应试,却放弃了音乐学习需求,没有音乐学习兴趣。在这恶性循环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日渐下。为此,新课标在其“基本理念”篇中首要位置便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的教学建议。看似这样简单的建议,却需要我们想方设法,创新策略地加以落实。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去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从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之所以缺乏,既与“应试”教育指挥楱有关,也与学校、教师的育人理念有关。实践中,很多人把音乐视“偏房”,经常挤占音乐教学时间,导致音乐教学有名无实,得不到有效开展,更别说学生兴趣培养了。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在这样环境中达成音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发展学生音乐兴趣是很难的,至少需要挖空心思,想方设法,转变观念是首始,创新策略是途径。
一、开展体验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作为学校美育实施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就是情感审美,要实现于此,就必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实践告诉我们,音乐教育过程,实际就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过程。因此,音乐课堂需要体验式教学。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让学生体验的教学情境,使之在亲身参与中获得体验并提升认识、塑造人格的教学方式。在音乐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鉴赏音乐的美感,发展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现行学生音乐基础差,我们可以从学生最容易理解的形式或最熟悉的内容入手,创设情境开展体验式教学。例如在欣赏教学西北腔民歌《刨洋芋》这首歌曲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刨洋芋的劳动情境,并创编一些劳动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其劳动乐趣:安排学生模仿拿着镢头,进行挖土的动作,然后随着设计的劳动节奏,练习劳动号子(2/4) x xx | x x | x xx | x x ||。这样教学,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劳作的节奏和劳动的意义,体验劳动时的情绪,又能激起学生深入了解音乐的本质、产生的原因的学习需要,进需产生音乐学习兴趣。
二、运用电教手段,引发学习兴趣
随着“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大力推广与建设,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电教手段成功与课堂教学结缘。我们知道,多媒体是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视频于一体的多种教学媒体,不仅能丰富学习载体,拓展呈现方式,还能营造出图文并茂、声像辉映的学习氛围,达到煽情激趣目的。所以,为了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要巧用多媒体来引发,以达到丰富课堂内容、力避刻板枯燥、锐意求新的教学求。不过,这需要我们教师课前精心设计课件,留心收集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音乐背景资料、视频和与音乐相关的新闻等,并且适时将这些资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例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我们在给学生详细介绍了其词作的历史背景后,就可运用多媒体播放以这首歌为背景音乐的战争视频,利用那轰轰烈烈的战争场面扣其心弦,就能使仿佛学生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激发他们用歌声来表达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意。从学生那入情的歌声中,我们也感觉到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三、开展学习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中学生不仅活泼、好动,求知欲强,而且其表现欲、竞争欲也是非常强烈而旺盛的。利用这个特性,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设计竞争学习环节,让学生在比赛中既能加深音乐理解,促进情感体验,又能获得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教学《平湖秋月》这首欣赏曲时,先把学生分成五组,然后提出要求让学生带着目的欣赏,听完之后根据歌曲内容自行设计编排三分钟左右的舞蹈,各组进行展示比赛,最后与学生一起评出各组的创作。由于目标明确,各小组行动迅速,积极性很高,做到了边欣赏边探讨边设计。最后各小组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了舞蹈动作设计。从表演效果看,学生创作才能得到了很好培养,兴致程度也得到提高。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适当设计竞争比赛,对于激趣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都是很有好外的。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创新竞争的内容和形式,如从形式上可以个体竞争,小组竞争,男女竞争,甚至班级比赛等。从内容上,当然可以音乐教学的各个方面,如乐理知识、视唱练耳、识谱、乐器演奏、即兴创编舞蹈设计等。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使课堂生动,还能激发主体教师要勤于动脑,善于钻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的各种竞赛形式都可以进行。
四、加强激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也是一样,需要教师能给他们带来愉快的学习体验,从体验中感受到成功。这是每个人希望的。这是因为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
总之,在巨大考试压力下,我们音乐要以激发兴趣为教学首始,以此来带动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起到音乐学习本质作用---调剂紧张、单调的生活,使人们的神经得到放松,净化人的灵魂,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慧,音乐教学中的合作与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
[2]罗家萍,初中音乐课教学法创新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版),2010年。
[3]桑潇,关于中学音乐教育创新的思考[J].济南科技信息,2010年。
- 【发布时间】2015/11/2 10:07:50
- 【点击频次】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