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语文高效课堂创建的策略探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创建语文高效课堂,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育人时效。我们可从抓好课前准备着手,运用多媒体教学、创建问题情境、注重读写结合等手段策略进行落实。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创建 实践策略
高效课堂是近年来喊得最响亮的课改口号,包括专家、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人都在苦苦寻觅其创建策略。小学语文作为其重要受惠对象,也得到了高效课堂创建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积极影响,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一、课前充分准备是高效课堂创建的前提基础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作为有计划的活动,更需要把功夫花在课前。这是我们教师不需质疑的共同心声。课前准备的事很多,除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备课外,还有准备教具(也可能是多媒体课件),甚至教学心态都需要在课前进行调整到最佳。当然重点是在备课环节。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坚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落实一个“小”字。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要从小着手,解决几个小的问题就可以了;二是会抓一个“巧”字。要选好切入点,抓住要害,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三是很抓一个“精”字。内容要精练,要顾及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多年实践证明,我的“小”、“巧”、“精”“三字抓”是能取得良好实效的,可以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一个有效措施。
二、创建问题情境是高效课堂创建的重要关键
情境集于情景性、趣味性、煽情性于一体,是新课改的实践产物,也是大家公认的可以有效促进高效课堂创建的方法。而问题情境不仅情境所具有的特性,还具有很好的诱思性,能起到积极诱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因而,课堂上人们常用问题情境开启教学:精心设问、分层提问、诱导被问等。这样的问题情境既培养学生了学生思维,也有效地推动了教学进度。但正于这个目的,我们个别教师没有耐心,提出问题后急于时间被耽搁就没有留下学生应有的思考时间,而是草草地自问自解决了。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可以在总结课文时提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定会就有几个同学举手。这时,教师不能就此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很可能是零乱的、不完整的,而且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维。于是,教师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先把手放下。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了手,这时,教师喊一名中等生起来回答,回答基本正确,但不够具体。又叫另一名学生进行补充,这样答案就完整、具体、鲜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是高效课堂创建的有效手段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成功入驻校园,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在高效课堂创建中,很多教师以此为手段进行了有效尝试,并取得了很好效果。这是因为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营造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丰富知识呈现方式、突出重难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成绩处于中下的后进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进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错过了老师讲课的内容。而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形象地、逼真地展现出来,用绚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能够将静止、抽象的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载体,将老师难以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借助多媒体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展现出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问题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上。
四、及时开展读写结合是高效课堂创建的重要平台
读写结合不分家,是很多专家的给我们的建议。但在实践中我们只注重了读的训练与培养,而写的训练往往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这样就把课堂书面作业变成了课外作业,既加重了学生负担,也大大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把练笔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那么汉字书写就会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不仅如此,如果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练笔,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体验到写作成功后又能反过来促进学生进一步的读书需求。所以,我认为不论是低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还是中高段的写作练习,我们都应该以书本为范,加强临写或仿写训练,让学生在书本的影响下找到成功感觉。这样就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进而就更利于高效课堂创建(创建高效课堂的主体既有教师,也有学生)。
当然,高效课堂创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和手段,抓好课堂有限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问、多说、多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关键。而我们教师就是搭建平台,引发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自主建构,这才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做好角色。
参考文献:
[1]韩金涛,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几条途径[J].甘肃教育,2011年。
[2]杜德林,永无止境的求索[J].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3]强健,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浅谈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科技的整合[J].学苑教育,2011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创建 实践策略
高效课堂是近年来喊得最响亮的课改口号,包括专家、教师在内的所有教育人都在苦苦寻觅其创建策略。小学语文作为其重要受惠对象,也得到了高效课堂创建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的积极影响,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如何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一、课前充分准备是高效课堂创建的前提基础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作为有计划的活动,更需要把功夫花在课前。这是我们教师不需质疑的共同心声。课前准备的事很多,除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备课外,还有准备教具(也可能是多媒体课件),甚至教学心态都需要在课前进行调整到最佳。当然重点是在备课环节。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对于所执教的教材都应有“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坚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落实一个“小”字。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都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要从小着手,解决几个小的问题就可以了;二是会抓一个“巧”字。要选好切入点,抓住要害,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兴趣;三是很抓一个“精”字。内容要精练,要顾及到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多年实践证明,我的“小”、“巧”、“精”“三字抓”是能取得良好实效的,可以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一个有效措施。
二、创建问题情境是高效课堂创建的重要关键
情境集于情景性、趣味性、煽情性于一体,是新课改的实践产物,也是大家公认的可以有效促进高效课堂创建的方法。而问题情境不仅情境所具有的特性,还具有很好的诱思性,能起到积极诱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因而,课堂上人们常用问题情境开启教学:精心设问、分层提问、诱导被问等。这样的问题情境既培养学生了学生思维,也有效地推动了教学进度。但正于这个目的,我们个别教师没有耐心,提出问题后急于时间被耽搁就没有留下学生应有的思考时间,而是草草地自问自解决了。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可以在总结课文时提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定会就有几个同学举手。这时,教师不能就此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仓促的时间内作答很可能是零乱的、不完整的,而且让他们回答会影响其他同学思维。于是,教师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学生先把手放下。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了手,这时,教师喊一名中等生起来回答,回答基本正确,但不够具体。又叫另一名学生进行补充,这样答案就完整、具体、鲜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从学生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是高效课堂创建的有效手段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成功入驻校园,与课堂教学相整合。在高效课堂创建中,很多教师以此为手段进行了有效尝试,并取得了很好效果。这是因为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营造图文并茂、影音结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丰富知识呈现方式、突出重难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成绩处于中下的后进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进度,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导致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错过了老师讲课的内容。而多媒体教学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形象地、逼真地展现出来,用绚丽的色彩,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把学生带进愉悦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能够将静止、抽象的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载体,将老师难以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借助多媒体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展现出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问题以及听说读写的训练上。
四、及时开展读写结合是高效课堂创建的重要平台
读写结合不分家,是很多专家的给我们的建议。但在实践中我们只注重了读的训练与培养,而写的训练往往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这样就把课堂书面作业变成了课外作业,既加重了学生负担,也大大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把练笔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那么汉字书写就会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不仅如此,如果把读与写结合起来练笔,能快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在体验到写作成功后又能反过来促进学生进一步的读书需求。所以,我认为不论是低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还是中高段的写作练习,我们都应该以书本为范,加强临写或仿写训练,让学生在书本的影响下找到成功感觉。这样就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参与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进而就更利于高效课堂创建(创建高效课堂的主体既有教师,也有学生)。
当然,高效课堂创建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和手段,抓好课堂有限时间,引导学生多读、多思、多问、多说、多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关键。而我们教师就是搭建平台,引发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自主建构,这才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做好角色。
参考文献:
[1]韩金涛,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几条途径[J].甘肃教育,2011年。
[2]杜德林,永无止境的求索[J].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
[3]强健,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构建——浅谈语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科技的整合[J].学苑教育,2011年。
- 【发布时间】2015/12/1 11:27:55
- 【点击频次】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