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作者】 刘升义

【机构】 广西北流市永丰初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引起足够重视。面对全新的课程,新型的学习形式,空间广阔的学习内容,不少老师都有一种无以下手的茫然,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当前语文教师的一大难点,也是广大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改实践以来,笔者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了多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就对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体现语文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凭借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性,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可是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或内容过度宽泛,成了各科知识大拼盘的常识介绍课;或专门强化人文,成产政治思想教育课;或过于追求热闹,成了吹拉弹唱的艺术表演课;或偏离学习目标,成了历史、地理专题课……使得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学科的核心地位,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性,各种非语文活动在语文课中“你方唱罢我登场”,语文教学却“反认他乡为故乡”。实际上,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注意学科综合,但它毕竟是一门语文学习课,必须姓“语”。不管它涉及到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那些方式,其最终目标都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其目标定位是多方面的,涉及天文、地理等学科内容,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但应当注意,教师在为学生回顾和展望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过程后,其着眼点最终应放在指导学生探究“月亮文化”上。如搜集“月”的成语,有关“月”的古诗词、故事等。笔者在这一课时就重点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故事和神话,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资料有“嫦娥奔月、月亮中的桂花树、月亮中的吴刚、古人关于月食的认识(天狗吃月)等。特别是同学们对民间的天狗吃月的绘声绘色的讲述,把大家引入了人类早期对月亮粗浅而幼稚的认识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明白人类对天体现象的认识过程,同时为人类的大胆想象而惊讶,也正是人类有如此丰富的想象,才造就了丰富的月亮文化。通过这次学习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了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习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从而充分体现了课堂的语文性。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要正确对待指导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突出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行设计,组织活动,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它又是一项最难把握的教学内容。
  目前,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两种极端。
  一是教师把什么都安排好,资料也帮学生准备好,学生只是填空的机器。最近我观摩了一堂课,内容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教师选择了其中一种方案“文艺作品与战争”,活动以知识竞赛的相识进行,题目是老师准备的,内容是丰富的,有关战争的英雄故事、名著、诗词、成语、名言等课上由主持人读题,各小组依次答题,一问一答进行得非常有序。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准备竞赛题,肯定花了不少功夫,查阅了大量资料,教师是很累的,可是学生是很轻松的,他们只是按照老师布置的内容,去课前预习,或者说是准备答案,整个活动中课前准备工作都由教师包揽了。这样的活动课实际上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没有多大区别,起不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
  二是教师转变观念和角色过头,教师布置任务后就不管不问,还美其名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完全忘记了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我们知道,初中生正处于心智成长、求知的阶段,知识结构并不完善,还不完全具备独立思考的判断能力,在大量的信息中,很难筛选出有价值的材料,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果此时教师只做一个旁观者,单纯地追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只能流于一种形式。例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尽管教材提供了“对莲的科学探究”、“大家来赏荷”、“莲文化探胜”和“编一首《采莲曲》”四种活动方案,但是有些方案偏大,有些受限于条件,都显得操作性不强。此时,教师如能将某些课题细化,如专门研究“古诗文中的莲文化”,或者对教材的某些方案做必要的变通调整,那么整体实施的效果就要理想得多。否则易造成大而空的架势,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理解,不能一味的强调发挥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要注重学习主体的广泛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倡学生人人参与,让不同的个体能在综合性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既展示自己的特长,又在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自己的学识、胆识。因此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要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尤其要给弱势群体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分享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我们在综合性活动中,一般应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事先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兴趣、合作、责任心等),然后让每小组尽量由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同学组成,以便在展开活动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同时每一小组,明确分工,确立责任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综合性学习往往就成了优生的学习舞台。总之,一定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人人得到锻炼,人人取得进步,从而使人人得到综合素养的培养。
  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独特优势已逐渐显现。如何把这一最能体现语文特色的课程利用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新的眼光来看待综合性学习,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而且应以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添砖加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添柴加薪。
  • 【发布时间】2015/12/1 11:31:51
  • 【点击频次】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