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基于微课教学形态 创新评课方式研究

 

【作者】 乔中云

【机构】 江苏省清江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发展,各种智能终端的出现,灵活方便地实现了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微课面向碎片化的泛在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整合了教学设计理念、突出教学重难点,是面向知识点的教学资源,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1]
  这种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使得E学习环境下的微课的传播打破了时空限制,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评课、反思和研究。由于微课的时间极短且又是无生上课,能够使评课这种教研活动当场发生,有利于全员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交流碰撞,达到及时反馈、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不会担忧评价的“得罪人”,使得评课活动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微课既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那么传统的评课方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变化。我们认为基于微课教学形态,创新评课方式,可以采取以下的评课方式:
  一.学生参与评课。
  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心中一定要有学生。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因此,在微课这种新型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理应是中心,他们最有发言权。因为微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为对象,围绕某个知识点展开的,学生的学习实效在一定程度上是检验微课教学质量的最根本的衡量标准。因此,让学生参与评课符合微课的特征与要求。
  学生参与评课的方式,可以现场交流。教师在微课展示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微课发表看法和见解。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就知识点讲解过程的某个环节的学习效果或学习感受,谈谈自己对这一环节是否有疑问,是否对知识的掌握有启发,是否与自己能力对接,等等。学生除了在微观上对教学细节进行品评,还可以从宏观上以学生的角度对微课视频本身加以评价,以促进改进。学生参与评课的方式,也可以进行书面建议。学生可以以书面的形式指出教师在微课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教师对这些内容搜集整理,有针对性地修改教学设计,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的评价对于改进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感受和建议,对微课有选择性地加以调整和再加工。
  通过学生参与评课,授课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所需要的,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以学定教,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上提高教研效率和教学效果,从而使课堂教学评价落到实处。
  二.教师平等交流。
  由于微课的即时性和短时性,评课教师现场就可以利用手机、手提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对微课教学的细节进行再现,就其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它有效地避免了传统听课时必须笔记,容易遗漏,不能再现课堂的弊病。
  也正因为微课的开放性,能够使评课这种教研活动当场发生,本着全员参与,互帮互助,互相促进,智慧互启,及时反馈,集体提升教学素养的目的。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地位是平等合作的,不是资深教师的一言堂,而是人人参与的大家谈。在这里,每个教师都是平等的一员,可以畅所欲言,无需说好话,做老好人的心理。这样,评课活动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客观公正,有利于教师的专业的共同成长与发展。
  这种创生的评课活动中,教师的创造力也可能被激发出来。因为在评课中,可能就其中的某个或几个问题,评课者的看法不能达成一致,彼此之间都试图说服对方,由此产生争议辩论,甚至争吵,教研氛围浓烈。这是以知激知,以智激智,思维碰撞,思想交锋,教研的价值由此得到充分彰显。在此过程中,通过群策群力,可以探索出相对最佳的教学路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即评即录再评。
  传统意义上的评课,较为形式主义,为完成任务或应差式的占大多数。即使是稍有价值的评课,评完后也就不了了之。由于缺乏后续的跟进,难以验证评课结论,即使验证也因为要花很长时间而放弃验证,那么必将导致评课所产生的效果大打折扣。
     而微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小而精,播放时间也就几分钟,可以即放即评。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集思广益,吸取切中肯綮、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授课教师可以当场重新调整思路,灵活有效地修改创新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微课,现场录制,现场再评。这一过程所需时间并不长。这样的微课就是一次精益求精的微课,再次评课更是一次精益求精的评课。
  通过再次录屏,上一次评课者们评课的效果会很直观地显示出来。虽然经过吸收众人的智慧,新的微课肯定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就使得再次评课显得更有必要,也显得更有价值。这种再次评课,也可称为螺旋式评课。螺旋式评课,是围绕一堂微课,授课者反复修正,评课者反复评课。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评课,而是层层深入的评课,持续递进的评课。这种评课,其教研质量更高,将反思研讨引向纵深,评课也会更严谨,更注重细节。探究的深度会更深,探究的高度会更高,微课的品质会更优,会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螺旋式评课,要求评课者的思考力要强,业务能力要高,专业素养要深。只有这样,微课的评课才会更有价值,含金量更高,从而促进评课者学科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主观客观结合。
  上述三种微课评课方式,皆以主观评价为主,通过面对面地研讨答辩,交换彼此的思想和建议,能有效地促进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当然,为了大大提高评课效率,我们可以研发微课评课系统,针对微课的动态流程,快速分类记录,为课后的评课议课呈现客观量化数据。
  研发微课评课系统,理应符合微课自身的特质。我们可以制作微课评分量化表,让评课者参与给分。基于微课作为特殊的教学形态,量化表与传统的评课量化表有着很大的差别。它可以就选题价值(可包括选题的科学性、合理性等)、微课结构(可包括微课的完整性、逻辑性、松紧性等)、微课规范(可包括视频规范性、语言规范性等)、教学效果(可包括形象生动性、形式新颖性、目标达成性等)等,加以细化赋分,由评课者做出科学合理的评判,进行量化打分,使得授课者获得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
  我们需要研发更高级的微课评课系统,这就需要相关专业人员研发基于数据库管理下的微课评课软件,以便于为观课、评课、议课提供了数据,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现场听课,记录的数据能即时的用图表的方式展现在评课者眼前是很重要的,看上去直观,时序清楚,分布有序,参考价值较高,便于评课者为主观判断提供依据。”[3]
  但客观数据只能作为评课的参考,还不能代替主观评课。我们应该把主观评课和客观评课相结合,从而通过多角度的观照,对一节课的评价会更加客观、全面。
  • 【发布时间】2015/12/1 11:34:38
  • 【点击频次】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