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

 

【作者】 李雅青

【机构】 鲁南技师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化学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都包含了反映客观世界内在联系的知识,它有着强烈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所以尽管化学现象眼花缭乱,化学反应变化纷纭,但只要我们遵循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提纲挈领,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化学知识 内在规律 化学实验
  在教育学中,往往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相对地区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而理解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所以,要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应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
  一、运用直观手段,认识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
  中学化学概念较多,而有些概念很抽象,必须借助直观手段,才能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观手段因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种:
  1、语言直观,即教师用形象的比喻唤起学生的想象。如讲分子的概念时,提到“微粒”,到底这种微粒小到什么程度,可用形象比喻:“如果拿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队跟地球相比。”这样能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2、模型、图象直观,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展示、幻灯和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如:讲《水的组成》时,在课堂上做电解水的实验,由于电解速度很慢,产生氧气和氢气很少,较难解释水的组成,可把:图形3-3(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图3-4(水分子分解示意图)的静止画面,制成电脑软件,也就是把电解水的整个过程(包括:证明氢气和氧气)和水分子分解过程,通过电脑在屏幕上形象、生动地映示出来。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理解水的组成。
  3、实物直观,包括:实物展示、实验等。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是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推理、判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凡是教材中所要求的实验都应尽力完成,有的可把演示实验改为即时的学生实验,甚至有时适当补充一些学生实验。如:讲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时,提出:“为什么用盐酸跟碳酸钙反应而不用硫酸跟碳酸钙反应的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分析,从中得出结论。学生很有兴趣,记忆也很深刻。
  二、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引导学生分析、对比化学概念
  许多化学概念是对立统一的,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让学生推出和记忆一对对立概念的一面,再让学生推出和记忆另一面的概念,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等。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应强调各个概念的内涵、特点,并不断运用对比方法给学生进行区别。如溶解度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应着重指出溶解度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个量,讲到它的定义时,就反复强调:(1)在一定温度下;  (2)100克溶剂里;(3)达到饱和;(4)溶质的质量这四句话。等他们学完了溶液的百分比浓度后,再从定义、单位等方面与之比较。这样不仅使学生较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又给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善于总结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
  金属活动顺序表是中学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规律,从初三到高三各个年级都要用到它,可每次用时的要点不一定相同,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它,除了在各年级给同学们小结出“小规律”外,到了高三还应该系统地给他们总结金属活动顺序表应用的几个要点,使得大家能够“居高临下,纵观全局”。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原子就越易失去外层电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一般说,它的离子越难得到电子,而越靠后,情况正好相反。
  2、只有氢以前的金属才能从水中置换出氢,但置换的条件各不相同,K-Na与冷水反应,Mg-Al与热水反应,产物为氢氧化物和氢气,Mn-Pb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和氢气。
  3、只有位置在氢以前的金属才能从酸溶液中置换出氢,但金属与强氧化性酸(硝酸、浓硫酸)作用一般不生成氢气,铁、铝等与冷浓硝酸、浓硫酸不反应(钝化)。
  以上总结虽然在中学是够用了,但还应向学生交待,还有些规律未能提示清楚,今后进一步地学习将会更明了其中内容,从而使学生认识规律的无限性。
  四、鼓励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
  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理解规律的目的在于运用规律。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应重视鼓励学生运用规律,如:学生学了物质结构和周期表以后,就要他们根据原子序数,推导元素原子结构,由原子结构推出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在化学复习课中,将各部分知识归纳整理精心设问,以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复习第五章时设问,C和CO有无共性?CO和CO2有无共性?带着探索性的问题,学生去深入地思考比较分析,在旧知识内容中就会有新的发现,促使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系统化。
  化学学科和其它学科一样,都包含了反映客观世界内在联系的知识,它有着强烈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所以尽管化学现象眼花缭乱,化学反应变化纷纭,但只要我们遵循化学知识的内在规律性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提纲挈领,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具有其特殊的魅力,能生动、直观、形象地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因而我们在 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参与实验这一探索性活动中所处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不仅能亲自看见、还能亲自动手, 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积极地探究,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 要指导学生认真理解实验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和方法,而不是照方抓药,应该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对异常、不明显或结论错 误的实验现象及时分析原因,找出实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概念、基 本理论与新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化学实验设计中,学生不仅需要灵活地、创造性 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符合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简约性等原则,以及实验方案不尽相同,新颖、独特的实验方案,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要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如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增加探索性实验等,让他们亲自动手进 行探究;要通过设置疑难问题、讨论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长此 下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创新能力也必然提高.
  参考文献:
  1段昌平,李忠平,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化学实验[J]. 化学教育. 2006(11) 
  2肖玉芬,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石油教育. 2009(06) 
  3郭晓燕,利用多媒体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科学素养[J].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10(10) 
  4 李一芳,浅谈“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的误差分析[J]. 现代交际. 2014(01) 
  5徐爱华,利用化学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初探[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4(03) 
  • 【发布时间】2015/12/1 11:35:22
  • 【点击频次】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