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还能让学生快速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激发起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英语 小组合作学习 应用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通力合作品质,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极力倡导,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励的今天,仅凭个人力无法立足的当下,更需要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作为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和意识的有效平台---小组合作学习就应担当起如此重任。我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是一种学的方法,也是一种教的策略,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为学生合作学习服务,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节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这种学习呢?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英语教学,来谈谈这种模式的应用。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精心设计是前提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没有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显然也不会有序有效地开展,更不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一样,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安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在准备教案时,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的要求等都需要精心考虑设计和策划。这一切都必须在教案上有详细的反映。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活动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效果。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组是基础
小组划分的科学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将学生分成A、B、C三等,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将A等,C等各一人,B等二人安排在一起,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前后两排。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做到“组内异质”,每一组内都有各种层次的学生,确保各小组的总体英语水平均衡,利于做到“组间同质”。每个小组取一个成员认可的组名,立下小组的口号,选最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在组内分工协作,各承担一个角色。这4个角色分别是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协调工作);记录员(负责在小组讨论时记下笔记并帮助汇报员准备小组汇报);汇报员(负责总结小组活动并向全体同学汇报);检查员(负责监督小组活动,检查小组活动结果)。小组成员间每星期进行角色互换。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自己要学好课堂上教师教的内容,还有义务帮助同组的其他成员搞好学习。根据学习内容设定合作任务时,让每个小组成员做到: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明确小组合作要达到的目标。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角色定位是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转变教学理念,教师不是语言的输出者,而是语言的引领者或者督导者。他们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同时他们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对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师,大量的单调的工作不是在教室里面完成的,而是在教室外面完成的。把尽可能多的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间互动而不是宣读书本内容,接着凭借对学生的了解,把学生分成合适的学习小组之后,教师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如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材料,以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来实现。课堂上,他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布置任务。这些任务可以调动学生间的沟通,协调整个班级进行很好的沟通。所有步骤完成之后,一堂合作学习的课程就可以开始。但作为指导者,教师不应听任学生自流,必须时刻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要密切地观察学生以保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使他们的潜在的知识清晰起来,并详细的表述出来。所有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形成目标观,了解语言的本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科学评价是保障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效果好的小组要进行及时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样更能满足学生好胜心理需求,从而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高效性。因此,我们每到一个合作学习结束后,都要及时地对小组评价。如英语交际情景结束后、单词记忆结束后等,都要为效果好的小组的进行激励点赞。在合作学习中要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对象应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能力、效果(测验)等等。评价形式如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小组每个成员的评价和小组合作技能的评价等。教师应着重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而不是一味强调谁做得最好。同时,教师应注意评价的公正、客观、全面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相信在新课程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能走得更远,我们的队伍会更庞大,我们能将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日趋完善,让初见端倪的新课程撑起素质教育的大厦。
参考文献:
[1]李桂平,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06年。
[2]胡方玲,浅谈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运用[J].读与写,2013年。
[3]陈蔚茹,浅析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赤子,2014年。
关键词:小学英语 小组合作学习 应用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通力合作品质,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极力倡导,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励的今天,仅凭个人力无法立足的当下,更需要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作为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和意识的有效平台---小组合作学习就应担当起如此重任。我们知道,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既是一种学的方法,也是一种教的策略,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为学生合作学习服务,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节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开展这种学习呢?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英语教学,来谈谈这种模式的应用。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精心设计是前提
古人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没有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显然也不会有序有效地开展,更不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也一样,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和安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不同的课型在准备教案时,分组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时间、活动的工具材料、活动的要求等都需要精心考虑设计和策划。这一切都必须在教案上有详细的反映。这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分组活动才能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获得较好效果。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组是基础
小组划分的科学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语言学习能力、英语知识水平和语言技能等将学生分成A、B、C三等,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将A等,C等各一人,B等二人安排在一起,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前后两排。这种分组方式有利于做到“组内异质”,每一组内都有各种层次的学生,确保各小组的总体英语水平均衡,利于做到“组间同质”。每个小组取一个成员认可的组名,立下小组的口号,选最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在组内分工协作,各承担一个角色。这4个角色分别是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协调工作);记录员(负责在小组讨论时记下笔记并帮助汇报员准备小组汇报);汇报员(负责总结小组活动并向全体同学汇报);检查员(负责监督小组活动,检查小组活动结果)。小组成员间每星期进行角色互换。每个小组成员不仅自己要学好课堂上教师教的内容,还有义务帮助同组的其他成员搞好学习。根据学习内容设定合作任务时,让每个小组成员做到:明确学习任务;明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明确小组合作要达到的目标。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角色定位是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转变教学理念,教师不是语言的输出者,而是语言的引领者或者督导者。他们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同时他们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随时对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师,大量的单调的工作不是在教室里面完成的,而是在教室外面完成的。把尽可能多的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间互动而不是宣读书本内容,接着凭借对学生的了解,把学生分成合适的学习小组之后,教师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如阅读、听力、写作和口语材料,以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这个目标也可以通过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来实现。课堂上,他的主要任务是给学生布置任务。这些任务可以调动学生间的沟通,协调整个班级进行很好的沟通。所有步骤完成之后,一堂合作学习的课程就可以开始。但作为指导者,教师不应听任学生自流,必须时刻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要密切地观察学生以保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使他们的潜在的知识清晰起来,并详细的表述出来。所有这些努力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形成目标观,了解语言的本质,最重要的是了解合作的重要性。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科学评价是保障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效果好的小组要进行及时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这样更能满足学生好胜心理需求,从而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高效性。因此,我们每到一个合作学习结束后,都要及时地对小组评价。如英语交际情景结束后、单词记忆结束后等,都要为效果好的小组的进行激励点赞。在合作学习中要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对象应以小组为单位,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能力、效果(测验)等等。评价形式如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小组每个成员的评价和小组合作技能的评价等。教师应着重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而不是一味强调谁做得最好。同时,教师应注意评价的公正、客观、全面性。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相信在新课程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能走得更远,我们的队伍会更庞大,我们能将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日趋完善,让初见端倪的新课程撑起素质教育的大厦。
参考文献:
[1]李桂平,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06年。
[2]胡方玲,浅谈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运用[J].读与写,2013年。
[3]陈蔚茹,浅析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赤子,2014年。
- 【发布时间】2015/12/1 11:47:34
- 【点击频次】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