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摭谈

 

【作者】 李 杰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高峰头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作业作为学生语文实践的最重要平台,是学生语文素养得以发展的肥沃土壤,我们要创新设计,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语文作业中实现自主发展、互动交流、合作探究、展示才艺、培养创新能力的崇高语文学习理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创新
  传统语文作业,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方面都显得过于简单,过多的抄写、重复的读记,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还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伤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得不偿失的作业模式我们必须叫停,创新研究设计新的作业运作模式。特别是新课标的实施,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作业观,要求作业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力求活泼多样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发展语文素养。下面,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新设计作业。
  一、设计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自主型作业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业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也应是作业的实践主体。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学生在作业实践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设计作业 内容和形式,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消化知识,内化为能力。这是因为学生在设计作业时,必须进行自主深究,仔细研读教材,把握重点,才能设计出有质量的作业内容。在自主作业实践时虽然有了一定感性经验,但这一次“重复”能给学生由知识上升为技能的机会。所以,我们教学时不防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内容,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即让学生自编作业题,变反复抄写和机械识记的“老面孔”演化为多种多样、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完《雷雨》一课后,我布置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观察到的“云”记录下来。结果,学生兴致高昂,有的画成画,有的用相机照下云的形态,还有的写成了简单的作文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最后,我还在班级进行了作业展评。通过这次作业,不仅丰富了课文内容,也让学生走进了大自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在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启迪了学生思维,还激发了学生想象。
  二、设计利于学生互动交流的合作型作业
  语文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知识基础,还要为学生有较强合作能力奠定方法与意识基础。新课标在“总目标”中就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而且还指出了培养途径---“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因此,我们可以发挥语文实践性很强特征的优势,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合作,得到合作方法和合作意识培养。这种合作可以是同学间的互动交流,也可是与家长或他人的协同合作。例如,为了训练学生的感情朗读,在教学完《夜莺的歌声》后,我设计了一道学生与家长合作完成的作业题:家长与学生共读课文,家长重点读好“鬼子军官”的话,要读出其阴险狡猾;学生重点读好“小夜莺”的话,要读出他勇敢机智的特点。
  三、设计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探究型作业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作业实践的有效方式。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好实践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出探索性的业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例如,在教学完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之后,学生由于没有野外迷路的经历,也不知道有什么解决办法,于是对此很感兴趣。趁热打铁,我让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索解决迷路的方法,很多学生通过询问或上网查找等办法找到了很多措施。我想,这样进行语文实践,比我们反复口头宣讲效果要得多,而且学生记忆深刻,不易忘记。
  四、设计利于学生展示才艺的鉴赏性作业
  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作业中,不乏鉴赏性作业,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资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则可以增加学生语文积累,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语文审赏能力。如学完了《中国结》之后,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中国结;学完了《颐和园》、《长城》后,可让学生收集有关图片,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通过这样的作业锻炼,不仅能培养学生动手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展示才艺,提高学习自信心。
  五、设计利于学生发展创新的创编性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他们对课本的理解和运用也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设计创编型作业,不仅能让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还能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求异思维。如在教学完《北京亮起来了》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自读课文后,把你看到的北京用图画表现出来。这样的画画作业,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想象设计能力和绘画能力。又如,在教学完《司马光》一文后,我设计了一道作业:“假如司马光力气太小,砸不破缸,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救出掉在缸里的小孩?”,这样一道创编型作业就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
  总之,我们要本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育理念出发,着力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培养做作业的机器、考试的傀儡。所以,我们要正确定位作业功能,明晓作业价值,避免死记硬背、机械劳动的作业形式再伤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倡探索创新、自主选择的作业新观念,让学生实现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素养在作业提升的崇高语文学习理想。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 月。
  [2]朱宝娜,《谈谈作业形式的优化》,语文报(教师版),2010年10月。
  [3]陈剑华,《中小学生作业形式、作业评价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
  • 【发布时间】2015/12/1 11:52:17
  • 【点击频次】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