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全方位作文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

 

【作者】 王正义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庙山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全方位构建作文教学体系,需要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各种机会,丰富各种样式,让学生得以全方位、系列化、多样性写作,把写作作为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其一、写作条理化、系列化、系统化,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写作进程,定目标、定计划、有梯度地提高写作要求。
  在初一,我着力抓好学生的日记写作。形成自觉观察日常现象,记录生活点滴,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语段训练,着重于学生根据话题组织一段话、一个句群;初一写作目标定位于: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记叙文写作技能,侧重于倒叙、插叙等叙述方式的灵活安排和叙述与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在初二,我着力抓好学生的周记写作,每周定主题,定方向,提炼日常生活,关注身边现象,在每周的学习、生活中选取有价值、有意义的题材组织一篇短文;在课堂上进行模仿创作片段练习,着重于学生借鉴所学课文技法,力求掌握所学的最重要手法,争取一课一得,一练一会;初二写作目标定位于:要求学生掌握复杂的记叙文写作技能,侧重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的有机结合,夹叙夹议,夹叙夹情,在叙述中融情于景,融情于物。在初三,我着力抓好学生的自由作文写作,以周记的形式,学生自由写作一周来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思所感所得,独立成文;在课堂上进行话题的简单论述,着重于学生根据某一话题阐述基本的观点和立场,注意论据的搜集和整理;初三写作目标定位于:使记叙文写作达到生动、传神,有感染力的程度,基本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领。
  其二、见缝插针地练习学生写作,不失时机地加强写法指导。
  如入团时,指导学生写作申请书;升旗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国旗下讲话,并练习写作讲话稿;竞选时,指导学生写作演讲稿;影视欣赏时,提醒学生关注其中的经典台词和广告语,可以尝试构思剧本的写作;检讨时,点评学生的说明书;宣传推广时,关注校园的各式海报、标语,领悟其中的表达艺术:学了新闻,则让学生试着写简讯;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则让学生模仿写颁奖辞。并让学生参加各种征文、写作比赛活动,以赛促练。以发表、获奖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激励、鼓舞、促进学生的写作热忱。总而言之,寻找一切机会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重要价值,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学习到各式文体的写作要求,领略到各种风格的表达效果,并从中听取、目睹、感悟、引用、运用。把写作意识融入、渗透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提高写作,有意无意地运用写作。
  其三、紧密结合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整合优化,融会贯通。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不喜听来必善读,不善说未必善写;故当一把抓。”这句话正确阐述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关系。可见作文教学应与“听说教学”结合,贯穿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始终。
  可以课文“单元要求”为方向,选定本次写作主题,决定作文教学目标,做到每次作文的写作,在题材上有选择性、在写法上有针对性、在目标上有侧重点。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要求”指出,“这个单元就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我把该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读懂身边的“爱”。作文教学目标定位为:了解周围的人,写出身边的爱。还可以课文“知识短文”为指导。学习这种写作手法,力争基本掌握,并在写作中有所突
  其四、以经典课文为范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经典课文的写作奥妙,引导学生借鉴名家写作策略,模仿创作,片段练习,追求形似与神似相结合,将其高明技法迁移、运用、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
  在朱自清的经典美文《背影》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要善于用朴素的语言写出深挚的感情;选材,也要善于选择那些平常而又饱含深情的素材。并进行片段练习,“在你的生命中,总有一些疼爱你的人,总有一些关爱你事,其中的哪件事深深感动了你?请将事件的经过写出来。不少于300字。”在李森祥的《台阶》一文教学中,我明确学生借鉴:借物叙事,把材料有机组织起来,把事情有序串连起来;借物写人,在事件中表现人物特性,在物体中象征人物精神品质。并进行模仿写作, “你可曾记得小伙伴送给你的小礼物,你可曾想起妈妈的巧手或爸爸的白发,通过你印象深刻的一个物体或一项特征,联系起那个自己熟悉的人,串连起有关的生活场景,不少于300字。”
  模仿创作,片段练习,学以致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课文学习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操作简单,灵活安排,活学活用,将大作文分解为小作文,将高要求简化为低步骤,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运用。为大作文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五、作文评改将学生互评与教师指导相结合,个别指导与全面提高相结合,书面评语与当面谈话相结合,作文技法与为人之道相结合。
  学生互评关键在于:明确作文评改标准,细化评改规则,制定激励方案,指导学生交换批改。加强个案分析,侧重个体指导,因材施教,因文因人而异,避免就作文而论作文。传统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大量时间、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每篇作文的细读、下评语、给分数上,总结出的优劣得失在评讲时只能一言以蔽之。然而班级学情不同,问题各异,使得总体的分析、方法的指导因缺乏针对性和深入性,犹如隔靴搔痒,蜻蜓点水,常常无暇顾及对学生个体的深入剖析和具体指导。通常发下作文后,学生看看作文分数,一声叹息或喜形于色或旁观侧听。然后弃之不顾,可怜教师的一番心血,往往付之东流,学生亦收获较微。
  作文即做人。同样的,教好作文的根本,要从学生的心灵人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面谈将有效地增进师生的沟通,促进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对作文的理解。如果每次作文都和若干个学生深入地面谈,有效地沟通,长此以往,“问题学生”、“问题作文”必将逐步减少,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准乃至语文水平。
  • 【发布时间】2015/12/1 12:08:09
  • 【点击频次】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