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教学探索

 

【作者】 顾 涛 李亚军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和重要内容,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操作平台,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学习中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基因工程和对学生培养的需求,为了提高基因工程内容的教学质量,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进行教学方法的革新势在必行,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教学方法具有时代意义和实际价值。
       关键词:基因工程 教学 
        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基因工程,已成为一门崭新的、最具活力,发展迅速的生物技术科学。[1]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操作平台和主要重要内容,它是生物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他的发展反应了生物技术的研究进程,包括很多生物学的热点技术和研究问题,如:克隆技术、杂交育种、外源基因的表达等。利用生物学的原理在实验的基础上获得人类期望的基因产品,是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的最具代表性的技术。对学生而言,这部分的内容为以后的学习开阔眼界,基因工程内容代表生物技术发展的精尖内容,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生物学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现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 课前预习、做好充分准备
        基因工程这部分的内容包括许多新技术、新科技,学生之前对这部分的内容接触的比较少,如果在课前没有预习,没有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所需要的基础知识没有储备,哪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只依靠教师课堂上的讲解是吃不透的,学习起来会有很大的压力,学习难度再一次提高,学生难免会对眼中所谓的高科技产生畏惧,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和生物科学素养都是没有促进作用反而起到消退作用,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大大降低。这部分内容大多都关于微观世界的研究,因此,课前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内容都很抽象,与学习其它部分的内容相比难度更大。课前的准备,课前获取的知识储备将帮助学生敲开微观世界的大门。
        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烈的学习兴趣是学生高质量学习的保障。基因工程中有许多研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比如:克隆羊多利、转基因大豆、棉花、番茄等等,可以通过大量的事例来讲述基因工程的应用以及基因工程在农业、环境保护、人类的健康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它的广泛应用及其发展前景。未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就一些热点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人类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很大的争议,但转基因食品在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要想解决粮食的短缺,不可能寄希望于种植条件的改善,只能寄希望于改良和选择高产的农作物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可以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在学习基因工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案例的分析,拉近学生与工业工程的距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三、 吃透教材,紧跟基因工程发展前沿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载体,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媒介,课程教材是基因工程的各项知识的积累,包括基因工程应用成功的技术和已取得的成果、最新的学科进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来开展教学活动,如果不能深入挖掘教材,只是简单、空泛、表面的将教材内容教予学生。将导致学生不能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教材内容繁杂,再加上抽象的概念,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要简化教材,将复杂的内容简洁化、形象化,做到真正的利用教材实施教学而并非简单的教教材。简洁留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加强引导,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实质而非传统的“填鸭式”教学。
        基因工程的发展日新月异,基因工程的研究在不停歇的进行着,热衷于基因工程研究的科学工作者也越来越多,基因工程所取得的成果也不停歇的出现在科学工作者的实验室中。因此,教师要保持基因工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因为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教师对基因工程研究前沿的学习就显得很有必要。用基因工程取得的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果来展开教学活动无疑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事讲述法,然而讲述的东西多少还是有抽象的部分存在,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基因工程又是微观世界的研究,因此学生的理解更难,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形象的表现出研究的过程,可以通过视频、模拟实验等将抽象的内容转化成形象生动的图片、视频信号,帮助学生理解。如:在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以及外源基因表达的检测过程,就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在课堂上模拟目的基因的获取、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以及表达检测的整个过程。基因工程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很多成果,很多现象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来的。简单的讲解不能讲相关内容形象化的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将基因工程的实验过程传递给学生。
        五、开展专题讨论教学
        基因工程抽象理论比较多,开展专题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把握,可以就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分组进行汇报,学生就在讨论过程中就消化了知识,可以通过辩论,正反方各自准备,课堂气氛将很激烈,所取得的教学质量也会很高。
        六、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改进教学形式和方法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重教材而轻实践,是学生在对基因工程的学习过程中局限于理论学习,理论与实践脱离。基因工程实验具有自身的特色,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大纲,重点围绕基因重组、转基因等核心技术,选择能在教学平台上有效实施的实验项目。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联系,将实验和理论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独立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课后独立设计实验方案,促进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进教学形式和发放。学生不仅提高了理论学习的兴趣,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铺垫,也为将来可能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同学洒下启蒙的种子。
        七、 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由于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限制,目前多数关于基因工程的内容教师普遍运用的还是讲述法,学生只能被动的从老师那里接受知识的传递。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学方法融合的具有活力的课堂。如: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比如: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克隆动物的实验方案,对克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的结果做出假设,这样学生就能更容易理解教材上的内容。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课堂采用提问的形式,提问难度适度,学术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相互交流,还可以让学生经过讨论后自己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充分挖掘出学生学习的潜力。因此,教师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形象化的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基因工程的内容是生物学习中的重点内容,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基因工程的教学任务艰巨,过程较长,需要不断的深化和进行教学改革,需要广大的教师群体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不断发挥教师的能量,为基因工程的教学探索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不断的总结。
        参考文献:
        [1]马原松.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J].工商管理经济.2014(08).
        [2]马利兵,王凤梅.基因工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1(02).
        [3]王会岩.基因工程教学中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工教育.
         [4]林晓飞,征荣,莫日根.本科植物细胞与基因工程研究型实验课程的构建与实践[J].遗传教学.2015(04).
        [5]张传,博李莉,耿红卫.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改进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3(11).

  • 【发布时间】2015/12/1 12:18:18
  • 【点击频次】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