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关键词】 ;
【正文】中国南北的概念,在相当程度上指由秦岭——淮河划分的,并大致是由西向东奔流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区。南北区分先秦即已存在,魏晋南北朝时进一步加深。中国园林因其建筑风格与特点,一般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北方园林以帝王宫苑为代表,又称皇家园林,南方园林以江南宅园为代表,又称私家园林。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造园史上并行不悖的两大体系,两者互相渗透,又各具特色,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园林的魅力,也推演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一、南北方园林的差异
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在各自的布局、构想、选材及对构景要素的处理上自成体系,从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由于自然、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南北方园林存在着诸多差异,现在我们就以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为代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比一下他们之间的差异。
(一) 从园林布局特点角度对比
北方园林在布局特点上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水等方面。前朝后寝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园与宅关系上,园林居于宫殿、住宅的后部或侧位;二是园内游与居关系上,居在前,游在后。轴线对称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皇家、私家、寺观皆如此。只不过在轴线和对称的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布局形式,而且成为定制。
南方园林多为私家园林,他们在园林的整体布局上,显得内敛了许多。南方园林的意境主要表现文人士大夫怡情自然山水,超脱世俗功名的情结。南方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习惯于在有限的空间将景象无限地拓展和延伸。建筑布局不求对称,而是依山就势,随水而曲。
(二) 从建筑形象和建筑结构角度对比
北方园林在对园中建筑进行精心布局设计的同时还着意于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通过单体建筑的外在形象来体现皇家的气派。北方园林多为宫殿式,但苑中宫殿又与城中有别。除了早期布于黄河流域的部分皇家园林建筑外,大多用灰瓦卷棚顶,屋顶呈现平缓的曲线,各种雕饰中图案严谨、体型粗壮。所有这些形成了皇家园林建筑庄重沉稳的形象特征。此外,北方园林中还有众多的园林建筑小品,如牌楼、石狮等,他们对园林建筑整体风格和形象起着补充作用。
私家园林在建筑的外观上则讲究线条的曲折、流畅、轻盈。结构上一般用穿斗式或穿斗式与抬梁式的混合结构,建筑的外墙一般较薄。厅堂内部根据使用功能不同,用隔扇、屏风等自由分隔。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墨等颜色与灰瓦相结合,色彩淡雅宁静,给人以空灵、飘逸的感觉,极易与自然的山水相协调。
(三) 从设计要素角度对比
从设计要素上看,北方园林的小品、装饰、建筑、植物、堆石都有很强的特点。北方园林小品有盆景奇石,鎏金动物,石狮等,装饰上用彩画,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等。植物上多采用高大的乔木,作为乔木的苍松翠柏是庄严、宁静、和谐的美,在植物种类上,多采用四季常青的植物和开花的植物。
南方园林的小品有亭、台、楼、阁、舫、榭、轩等,他们巧妙的组合给人以曲径通幽处的感觉,激发游人观赏的乐趣。装饰上和北方园林一样。建筑上采用卷棚顶、灰墙青瓦、素墙,褐色门窗,官僚政治意识淡薄,书卷气深浓。在植物上私家园林的选取就如同整个的园林风格,显得清新雅致,如竹、梅、莲等情有独钟,由于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植物从数量和种类上都多于北方。南方园林多采用太湖石,因为便于就地取材,且太湖石也是石头中比较好的。
二、南北方园林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南北方园林存在差异的原因
自然条件是南北方园林出现如此大差异的根本原因。南方温暖湿润,所以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南方屋顶高而尖,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寒冷干燥,所以建筑利于保温保暖。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
(二)从人文条件角度分析南北方园林存在差异的原因
1.气候人文
在北方为求生存,需不断与恶劣的自然持续抗争,长期提防抵御外族的入侵。苦难生活的锻造、复杂多变的现实磨炼,这一切铸就了北方居民自强不息的执着精神、坚韧不拨的顽强毅力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关注政治,注重现实,讲求法度。
南方相对优厚的自然条件带来丰衣足食的满足,加之“天之所以限南北”的长江天堑的庇护,形成南方长期安定太平的局面。相对单一的农耕文化提供的文弱性格基因给心灵带来更多的余暇空间,这种自然与社会因素复合而成的“静志区域”,构成了南方居民安时处顺的精神特质。
2. 地域属性
因园林建筑供人使用,既表现人又影响人,地域之间自然和(下转第85页)(上接第98页)人文的不同导致建筑形象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与这个地方人的性格互补。北方人直率、敦厚、顽强,而江南人秀气、灵敏且富有韧性。由此联想南北园林或是民居、宫殿庙宇建筑,往往与该地方人的性格同构。
3. 文化心理结构
文化心理结构常包含民族性格、价值标准、情感形态和思维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先天的种族遗传加后天自然人文因素的磨炼,形成了南北有别的民族性格。北方人坚毅的个性,直率开阔的胸襟.使北方园林呈现出刚正端庄、宏伟壮阔的景象。南人温和宛曲、柔弱细致的心地,使南方园林追求纤巧蜿蜒的格局。
4. 价值标准
北方倾向于入世,南方则倾向出世。其原因是北方人常处中国政治斗争的中心,王朝的兴衰几乎同个人命运相关,加上民族个性及在宗法制度下培养的群体意识,其理想多根植于现实,怀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而南方人虽不反对入世,但文弱的性格转入消极避世,“同物我”,“乘物以游心”,在怡情自然中求取心灵的安慰。
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南北结合、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我相信,中国古典园林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定能使中国的园林和文化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一、南北方园林的差异
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在各自的布局、构想、选材及对构景要素的处理上自成体系,从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由于自然、人文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南北方园林存在着诸多差异,现在我们就以南方私家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为代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比一下他们之间的差异。
(一) 从园林布局特点角度对比
北方园林在布局特点上主要表现于前朝后寝、轴线对称、一池三水等方面。前朝后寝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园与宅关系上,园林居于宫殿、住宅的后部或侧位;二是园内游与居关系上,居在前,游在后。轴线对称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皇家、私家、寺观皆如此。只不过在轴线和对称的程度上有所差别而已。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布局形式,而且成为定制。
南方园林多为私家园林,他们在园林的整体布局上,显得内敛了许多。南方园林的意境主要表现文人士大夫怡情自然山水,超脱世俗功名的情结。南方园林追求的是一种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习惯于在有限的空间将景象无限地拓展和延伸。建筑布局不求对称,而是依山就势,随水而曲。
(二) 从建筑形象和建筑结构角度对比
北方园林在对园中建筑进行精心布局设计的同时还着意于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通过单体建筑的外在形象来体现皇家的气派。北方园林多为宫殿式,但苑中宫殿又与城中有别。除了早期布于黄河流域的部分皇家园林建筑外,大多用灰瓦卷棚顶,屋顶呈现平缓的曲线,各种雕饰中图案严谨、体型粗壮。所有这些形成了皇家园林建筑庄重沉稳的形象特征。此外,北方园林中还有众多的园林建筑小品,如牌楼、石狮等,他们对园林建筑整体风格和形象起着补充作用。
私家园林在建筑的外观上则讲究线条的曲折、流畅、轻盈。结构上一般用穿斗式或穿斗式与抬梁式的混合结构,建筑的外墙一般较薄。厅堂内部根据使用功能不同,用隔扇、屏风等自由分隔。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墨等颜色与灰瓦相结合,色彩淡雅宁静,给人以空灵、飘逸的感觉,极易与自然的山水相协调。
(三) 从设计要素角度对比
从设计要素上看,北方园林的小品、装饰、建筑、植物、堆石都有很强的特点。北方园林小品有盆景奇石,鎏金动物,石狮等,装饰上用彩画,有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等。在建筑上用抬梁式、琉璃瓦、短出檐、厚墙身、红黄墙等。植物上多采用高大的乔木,作为乔木的苍松翠柏是庄严、宁静、和谐的美,在植物种类上,多采用四季常青的植物和开花的植物。
南方园林的小品有亭、台、楼、阁、舫、榭、轩等,他们巧妙的组合给人以曲径通幽处的感觉,激发游人观赏的乐趣。装饰上和北方园林一样。建筑上采用卷棚顶、灰墙青瓦、素墙,褐色门窗,官僚政治意识淡薄,书卷气深浓。在植物上私家园林的选取就如同整个的园林风格,显得清新雅致,如竹、梅、莲等情有独钟,由于南方气候温暖湿润,植物从数量和种类上都多于北方。南方园林多采用太湖石,因为便于就地取材,且太湖石也是石头中比较好的。
二、南北方园林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从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南北方园林存在差异的原因
自然条件是南北方园林出现如此大差异的根本原因。南方温暖湿润,所以建筑注重通风散热。南方屋顶高而尖,既利于排水,又利于通风散热。北方寒冷干燥,所以建筑利于保温保暖。北方由于降水较少,所以屋顶多建成平顶,这样既可节省建筑材料,还可兼作晾晒作物的场所。
(二)从人文条件角度分析南北方园林存在差异的原因
1.气候人文
在北方为求生存,需不断与恶劣的自然持续抗争,长期提防抵御外族的入侵。苦难生活的锻造、复杂多变的现实磨炼,这一切铸就了北方居民自强不息的执着精神、坚韧不拨的顽强毅力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关注政治,注重现实,讲求法度。
南方相对优厚的自然条件带来丰衣足食的满足,加之“天之所以限南北”的长江天堑的庇护,形成南方长期安定太平的局面。相对单一的农耕文化提供的文弱性格基因给心灵带来更多的余暇空间,这种自然与社会因素复合而成的“静志区域”,构成了南方居民安时处顺的精神特质。
2. 地域属性
因园林建筑供人使用,既表现人又影响人,地域之间自然和(下转第85页)(上接第98页)人文的不同导致建筑形象的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与这个地方人的性格互补。北方人直率、敦厚、顽强,而江南人秀气、灵敏且富有韧性。由此联想南北园林或是民居、宫殿庙宇建筑,往往与该地方人的性格同构。
3. 文化心理结构
文化心理结构常包含民族性格、价值标准、情感形态和思维方式等几个主要方面。先天的种族遗传加后天自然人文因素的磨炼,形成了南北有别的民族性格。北方人坚毅的个性,直率开阔的胸襟.使北方园林呈现出刚正端庄、宏伟壮阔的景象。南人温和宛曲、柔弱细致的心地,使南方园林追求纤巧蜿蜒的格局。
4. 价值标准
北方倾向于入世,南方则倾向出世。其原因是北方人常处中国政治斗争的中心,王朝的兴衰几乎同个人命运相关,加上民族个性及在宗法制度下培养的群体意识,其理想多根植于现实,怀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念,而南方人虽不反对入世,但文弱的性格转入消极避世,“同物我”,“乘物以游心”,在怡情自然中求取心灵的安慰。
中国“人与自然的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思想同样也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出新的具有中国特色而又不失中国古典园林的“魂”的景观。南北结合、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必然的趋势。我相信,中国古典园林在西方思潮和本土新要求的冲击下,沿着民族文化的文脉,以严谨的态度进行改革、创新,定能使中国的园林和文化在祖国的大地上遍地开花,得到延续和发扬光大。
- 【发布时间】2015/12/1 12:19:43
- 【点击频次】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