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高中生物教学绪言课教学初探
【关键词】 ;
【正文】《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应结合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教学”;《高中生物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提出了补充教学资源和认识生物科学价值等方面的教学要求。所以,我们应十分注意创造性地调动、组织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入学第一课的教学内容,突出情感价值观教育,产生有震撼力、认同价值、培养兴趣、激发需要的效果,促进学生形成学习驱动力。
一、从科学体系组成和高中课程结构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地位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可见,学生通过了解了高中学习内容的全貌而知道生物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以及能认识到生物学在科学领域中与物理、化学一样,是重要的一门理科;并且明确在高中课程的结构中,生物学与其他科目一样,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而且规定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这些课程共同构成了高中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体系,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生物学科也不例外,没有任何理由不学好。
二、借生物学建立和发展的厚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家探索的精神
1.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
生物学史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历程,记载了科学家观察生命现象、探究本质、弄清原因、发现规律的足迹,闪耀着科学家智慧的火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教育,培养生物科学素养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教学资源。
纵观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人类对生物界研究过程与成就的“脉络”清晰、“年轮”丰富,文明积淀极为厚重,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厚度,才发展到今天如此灿烂夺目。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史,同时,中国人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运用好有如此历史厚度的教学资源,入学第一节课无论其他方面如何,也不至于会出现教学上的“苍白无力”。学生在学习科学史时,受到生物学发展对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的激励,容易认同科学研究的方法,欣赏科学研究的成就,学习科学家探索的精神,明确肩负的责任。
2.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向
由人们主要从研究生物个体积累起来的生命现象、研究方法、本质规律等知识而建立的生物学,正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深入发展。往微观方向已发展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就是分子生物学最前沿的研究;往宏观方向已发展到生态系统水平,建立了生态学,其研究任务是要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虽然课本未提及“发展方向”的内容,但是作为与生物学史相衔接,还是非常有必要给学生呈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断发展的生物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家探索精神和对生物学热爱的思考。
三、由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和国家发展的高度引领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
生物学的研究大大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和国家发展促进作用的份量之重、价值之大,是第一课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
1.生物学理论研究的价值
生物学对人类社会文明和发展的推动作用已载入史册,如科学界公认的19世纪世界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就有2项是生物学的,20世纪世界自然科学的3大发现(量子论、相对论、DNA双螺旋结构)就有1项是生物学的。
科技发展一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就深入一步,文明发展也向前一步。以上的资料说明,生物学的成就已位于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上,有力地体现出其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推动作用等价值。
2.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价值
以生物科学技术应用而发展起来的生物产业已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体现出巨大的价值。正因为生物技术在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创造物质财富和提高综合国力有如此巨大的价值,世界各国已将生物技术作为促进国力提高和竞争取胜的战略重点,纷纷出台政策进行培育。2009年,美国发布了《21世纪的“新生物学”:如何确保美国引领即将到来的生物学革命》的报告,建议采取国家行动以加快发展“新生物学”;2010年,英国发布了《生物科学时代:2010~2015战略计划》,将尖端生物科学与技术作为首要优先支持领域。日本将生物技术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将“生物技术产业立国”战略作为国家目标。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生物技术作为重点发展的八个前沿之一,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将生物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站在世界科技发展制高点和国家产业发展与政策制定层面的战略高度上,引领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往往有一种震撼的效应。任何一个知识点客观上都存在着事实性、概念性、方法性和价值性,“生物学”或“生物科技”亦然。布鲁纳提倡“发现式”学习,教师运用有如此高度的事例组织教学,学生容易发现和认同“生物学”的价值。认识了知识的价值,将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四、用生物科学技术在当代各领域广泛应用的广度促进学生产生学好生物科学的需要
生物科学是当前国际上最热门的学科之一,已在工业、农业、林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信息、材料、能源生产等多种领域应用;生物科学知识的应用还渗透到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如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争论等)。广泛性明显、发展性迅速、效益性突出(如上述)。为加快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生物技术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的发展目标。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召唤、责任在肩上。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将来用实际行动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而积累知识和技能。
五、以课堂教学语言掷地有声的力度坚定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决心和信心
学生学习驱动力的形成,还来自于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在上述内容中体现其作用以外,很有必要再以情境片段的形式强化语言力度,进一步坚定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决心和信心。
一、从科学体系组成和高中课程结构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地位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可见,学生通过了解了高中学习内容的全貌而知道生物学是一门怎样的科学以及能认识到生物学在科学领域中与物理、化学一样,是重要的一门理科;并且明确在高中课程的结构中,生物学与其他科目一样,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而且规定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这些课程共同构成了高中学生必须学习掌握的知识体系,任何一门课程都是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养不可或缺的,生物学科也不例外,没有任何理由不学好。
二、借生物学建立和发展的厚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家探索的精神
1.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
生物学史揭示了人们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历程,记载了科学家观察生命现象、探究本质、弄清原因、发现规律的足迹,闪耀着科学家智慧的火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教育,培养生物科学素养有非常重要意义的教学资源。
纵观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人类对生物界研究过程与成就的“脉络”清晰、“年轮”丰富,文明积淀极为厚重,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厚度,才发展到今天如此灿烂夺目。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很大程度上是科学发展史,同时,中国人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运用好有如此历史厚度的教学资源,入学第一节课无论其他方面如何,也不至于会出现教学上的“苍白无力”。学生在学习科学史时,受到生物学发展对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的激励,容易认同科学研究的方法,欣赏科学研究的成就,学习科学家探索的精神,明确肩负的责任。
2.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方向
由人们主要从研究生物个体积累起来的生命现象、研究方法、本质规律等知识而建立的生物学,正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深入发展。往微观方向已发展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就是分子生物学最前沿的研究;往宏观方向已发展到生态系统水平,建立了生态学,其研究任务是要解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虽然课本未提及“发展方向”的内容,但是作为与生物学史相衔接,还是非常有必要给学生呈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断发展的生物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家探索精神和对生物学热爱的思考。
三、由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和国家发展的高度引领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
生物学的研究大大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和国家发展促进作用的份量之重、价值之大,是第一课不容忽视的教学资源。
1.生物学理论研究的价值
生物学对人类社会文明和发展的推动作用已载入史册,如科学界公认的19世纪世界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就有2项是生物学的,20世纪世界自然科学的3大发现(量子论、相对论、DNA双螺旋结构)就有1项是生物学的。
科技发展一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就深入一步,文明发展也向前一步。以上的资料说明,生物学的成就已位于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上,有力地体现出其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巨大推动作用等价值。
2.生物科学技术应用的价值
以生物科学技术应用而发展起来的生物产业已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体现出巨大的价值。正因为生物技术在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创造物质财富和提高综合国力有如此巨大的价值,世界各国已将生物技术作为促进国力提高和竞争取胜的战略重点,纷纷出台政策进行培育。2009年,美国发布了《21世纪的“新生物学”:如何确保美国引领即将到来的生物学革命》的报告,建议采取国家行动以加快发展“新生物学”;2010年,英国发布了《生物科学时代:2010~2015战略计划》,将尖端生物科学与技术作为首要优先支持领域。日本将生物技术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将“生物技术产业立国”战略作为国家目标。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生物技术作为重点发展的八个前沿之一,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将生物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站在世界科技发展制高点和国家产业发展与政策制定层面的战略高度上,引领学生认识生物学的价值,往往有一种震撼的效应。任何一个知识点客观上都存在着事实性、概念性、方法性和价值性,“生物学”或“生物科技”亦然。布鲁纳提倡“发现式”学习,教师运用有如此高度的事例组织教学,学生容易发现和认同“生物学”的价值。认识了知识的价值,将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
四、用生物科学技术在当代各领域广泛应用的广度促进学生产生学好生物科学的需要
生物科学是当前国际上最热门的学科之一,已在工业、农业、林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信息、材料、能源生产等多种领域应用;生物科学知识的应用还渗透到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如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争论等)。广泛性明显、发展性迅速、效益性突出(如上述)。为加快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科技部《“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提出了我国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生物技术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的发展目标。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召唤、责任在肩上。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将来用实际行动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而积累知识和技能。
五、以课堂教学语言掷地有声的力度坚定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决心和信心
学生学习驱动力的形成,还来自于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在上述内容中体现其作用以外,很有必要再以情境片段的形式强化语言力度,进一步坚定学生学好生物学的决心和信心。
- 【发布时间】2015/12/1 12:25:14
- 【点击频次】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