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班级的自主管理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学生自主管理补充、丰富了学校的学生管理手段,使学校的管理与学生的自主发展紧密结合,能进一步巩固管理成果。学校要创造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要给予强有力的领导,要尊重学生自主管理的成果,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班级 班主任 学生 自主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一把抓,很多时候是既辛苦又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可谓事倍功半。但如果我们应注意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的自治、自立活动,落实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以下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能力从而实现班级自主管理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现在的初中学生正处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有所增强,他们不再像小学时那样,处处依赖于老师,事事离不开班主任,绝大部分学生有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的强烈欲望,有着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其次,在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方面,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违反纪律却屡教不改;卫生情况一团糟却熟视无睹;诸如此类,举不胜举。班主任忙得团团转却毫不见起色,刚处理完这件事,又冒出了第二件、第三件事,让你永远像个“消防队员”忙个不停。究其原因,学生是在被动地执行条例。与其如此,不如因势利导,优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级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才能有章可循。如果一个班级没有班规制约,就如一盘散沙,教师管理起来,就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差,但可塑性大。因此,就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制度,使他们相互激励,相互教育,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民主选举,放而有控
在原本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总是由教师挑选、任命。尽管他们品学兼优,组织能力也较强,但是这种师选班干部的体制存在着隐患,群众基础不够稳固,不但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反而会滋长他们的优越感,形成自以为是、好教训人的陋习。因此,我班干部的竞选采取自荐、讲演、他选三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评选出来的班干部有威信,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管理班级,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锻炼组织能力,培养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根据全员自我管理的安排,选举产生一个“金字塔式”的班级最高权利机构,一人做正班长,其余一律设为副班长,分学习、纪检、卫生、体艺、宣传、考核等六个小分会。各组有组长一人,组员1至2人不等。负责督促班干部的各项工作,监督班干部各自不同的日常事务。。?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为班级的火车头,起着“唯余马首是瞻”的作用。因此,我经常组织班团干部进行培训学习,阐明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提出要求,即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要积极开展工作,大胆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班规。刚开始时班主任一定要协助班团干,精心指导,实践中在恰当的时候放权给班团干。如:对一些班级的量化考核,班团干有权力对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予加分,给予表扬;对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指正;树新风,扬正气;培养基本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三、人人督我,我督人人
因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或执行班规、班约的过程中会出现个别不公平、不合理、相互包庇的现象,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效果将受到影响。我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
1、成立具有纪律仲裁权利的“学生委员会”,他们参与调查、取证、旁听,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学生委员会”还承担学生中一般违纪和纠纷的处理。
2、建立“人人督我,我督人人”的监督机制。一是建立“一对一”督查制度,即人人要负责监督一位成员的工作是否公正、合理,及时了解广大同学对各级干部的工作意见,并向班主任汇报,同时提出建议。对不合理、不公正的做法给予记录。每月举行一次“民意调查”,检查各级干部的工作表现。二是设立“监督接力本”制度。由班主任把“监督接力本”传给课堂上负责监督的同学,并由这位同学像接力赛一样传给下一个监督的同学,负责监督的同学亲自做好记录,纪律小分会的同学根据“监督接力本”的记录情况做好相应的总记录。有了这样的措施,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不公平、相互包庇、执“法”不严的现象,保证了学生自我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学生自我管理条理化、规范化,也能使同学们树立了民主意识,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好准备。
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他们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都处于管理和被管理体系之中。这样,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因而焕发出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事实证明,学生的自主管理体现得越充分,积极性就越高,班风学风就越好。
在班级中,班主任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在班级的组织和活动建设上,要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每个孩子在学校中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是课程改革下每位教师必须树立的全新理念,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脱颖而出,创造展示自己的天地,培养自主能力,让学生在班级的自主管理留给学生自主空间、力求班级管理民主化。
关键词:班级 班主任 学生 自主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一把抓,很多时候是既辛苦又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可谓事倍功半。但如果我们应注意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的自治、自立活动,落实学生的管理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和自我管理,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以下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能力从而实现班级自主管理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所谓学生自主管理,实际上是学生自我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现在的初中学生正处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阶段,独立意识有所增强,他们不再像小学时那样,处处依赖于老师,事事离不开班主任,绝大部分学生有独立处理和安排自己的强烈欲望,有着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冲动,有着向往独立工作的心理渴求。其次,在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方面,我们常遇到这样的现象:课堂上违反纪律却屡教不改;卫生情况一团糟却熟视无睹;诸如此类,举不胜举。班主任忙得团团转却毫不见起色,刚处理完这件事,又冒出了第二件、第三件事,让你永远像个“消防队员”忙个不停。究其原因,学生是在被动地执行条例。与其如此,不如因势利导,优化学生的角色意识,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班级管理必须有一定的制度,才能有章可循。如果一个班级没有班规制约,就如一盘散沙,教师管理起来,就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自我管理能力差,但可塑性大。因此,就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监督制度,使他们相互激励,相互教育,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民主选举,放而有控
在原本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管理中,班干部总是由教师挑选、任命。尽管他们品学兼优,组织能力也较强,但是这种师选班干部的体制存在着隐患,群众基础不够稳固,不但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反而会滋长他们的优越感,形成自以为是、好教训人的陋习。因此,我班干部的竞选采取自荐、讲演、他选三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评选出来的班干部有威信,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管理班级,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锻炼组织能力,培养责任感。更重要的是,根据全员自我管理的安排,选举产生一个“金字塔式”的班级最高权利机构,一人做正班长,其余一律设为副班长,分学习、纪检、卫生、体艺、宣传、考核等六个小分会。各组有组长一人,组员1至2人不等。负责督促班干部的各项工作,监督班干部各自不同的日常事务。。?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班集体,班干部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为班级的火车头,起着“唯余马首是瞻”的作用。因此,我经常组织班团干部进行培训学习,阐明学生自主管理的意义,提出要求,即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又要积极开展工作,大胆管理,制定出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班规。刚开始时班主任一定要协助班团干,精心指导,实践中在恰当的时候放权给班团干。如:对一些班级的量化考核,班团干有权力对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予加分,给予表扬;对一些不良行为要及时用恰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指正;树新风,扬正气;培养基本的组织领导能力等。
三、人人督我,我督人人
因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或执行班规、班约的过程中会出现个别不公平、不合理、相互包庇的现象,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效果将受到影响。我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
1、成立具有纪律仲裁权利的“学生委员会”,他们参与调查、取证、旁听,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学生委员会”还承担学生中一般违纪和纠纷的处理。
2、建立“人人督我,我督人人”的监督机制。一是建立“一对一”督查制度,即人人要负责监督一位成员的工作是否公正、合理,及时了解广大同学对各级干部的工作意见,并向班主任汇报,同时提出建议。对不合理、不公正的做法给予记录。每月举行一次“民意调查”,检查各级干部的工作表现。二是设立“监督接力本”制度。由班主任把“监督接力本”传给课堂上负责监督的同学,并由这位同学像接力赛一样传给下一个监督的同学,负责监督的同学亲自做好记录,纪律小分会的同学根据“监督接力本”的记录情况做好相应的总记录。有了这样的措施,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不公平、相互包庇、执“法”不严的现象,保证了学生自我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使学生自我管理条理化、规范化,也能使同学们树立了民主意识,为将来走向社会作好准备。
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使每一个学生从单一的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他们既是被管理的客体,又是管理的主体,都处于管理和被管理体系之中。这样,民主意识得到增强,因而焕发出管理的积极性和对班级的责任感。事实证明,学生的自主管理体现得越充分,积极性就越高,班风学风就越好。
在班级中,班主任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在班级的组织和活动建设上,要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每个孩子在学校中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是课程改革下每位教师必须树立的全新理念,我们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们脱颖而出,创造展示自己的天地,培养自主能力,让学生在班级的自主管理留给学生自主空间、力求班级管理民主化。
- 【发布时间】2015/12/1 12:31:48
- 【点击频次】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