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音乐课程教学评价功能探析
【关键词】 ;
【正文】《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新课程要求我们用新的评价理念、方法和途径来开展音乐教育。这种评价应更具自主性、合作性、过程性和全面性,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灵性,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什么是评价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新课程的这种教育理念,促进了音乐教学评价的变革,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机制。采取正确的教学评价方法,必将会使音乐教学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功效。
把对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由过去关注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转向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的整体评价,除应该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外,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
二、评价的方法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音乐学习的状况。改变背唱一首歌曲是考试的惟一手段,应根据音乐学科的综合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一)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践过程是音乐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可采用谈话、观察、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加以记载,实施日常的形成评价。(二)定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是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用文字准确形象地加以描述,量化评价是通过对学生音乐能力测验和音乐水平进行定量测评来划分等级或分值。两者互相结合,利弊互补。(三)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四)分段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中高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表现作出适当的评价,不宜采用自评方式,采用激励性评价。要区别对待,因材评价。
三、研究过程
在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中要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使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原始性机制。只有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使学生分享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题研究,我大致分为三步进行:
(一)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中,我主要是根据自己申请的课题开展理论学习,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化评价环境,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让评价更富人性魅力。
学生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在音乐方面也是如此,如果非要让一个某方面能力欠缺的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全班统一的要求,甚至达到老师的理想要求,确实有点强人所难。我们不应该让学生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项目上,而应该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到他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中去。
(二)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中,我为每位同学建立多元智能档案夹,构建了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强调音乐评价的全面性,注重学生的自评,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多元智能档案夹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的音乐作品得到保留,使教师观察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进行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容易使家长观察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及时进行鼓励、表扬。音乐作品的交流与评价显得越来越有效,它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测评,使学生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开放音乐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总结阶段:付出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回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如果小学音乐教育能为培养出一大批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打下基础,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多元的教学结合多元的评价,带给学生的是极大的自信。学生学会了评价,就学会了赏识。他们边学习、边评价、边创新。创新就在评价与学习中,有十个项目的内容知识,就有十个项目的评价创新。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任意几项,最后还由班级学生组成考核小组全面评价他人和自己完成学习的情况,把评价融于音乐学习的集体中。
四、研究结果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了多元性、过程性、全面性、主体性、展示性等评价方式,主要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评价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小小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学生的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如果我们采取正确的教学评价方法,能够改变刻板、单调、僵化的状况,走上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轨道,必将会使音乐教学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功效。
一、什么是评价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新课程的这种教育理念,促进了音乐教学评价的变革,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建立发展性的综合评价机制。采取正确的教学评价方法,必将会使音乐教学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功效。
把对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主要内容由过去关注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转向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的整体评价,除应该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指标外,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如: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
二、评价的方法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建立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音乐学习的状况。改变背唱一首歌曲是考试的惟一手段,应根据音乐学科的综合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一)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践过程是音乐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可采用谈话、观察、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加以记载,实施日常的形成评价。(二)定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是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用文字准确形象地加以描述,量化评价是通过对学生音乐能力测验和音乐水平进行定量测评来划分等级或分值。两者互相结合,利弊互补。(三)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四)分段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中高年级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一般不能对自己的表现作出适当的评价,不宜采用自评方式,采用激励性评价。要区别对待,因材评价。
三、研究过程
在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中要将评价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部分,使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原始性机制。只有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才能使学生分享应有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题研究,我大致分为三步进行:
(一)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中,我主要是根据自己申请的课题开展理论学习,创建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的多元化评价环境,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让评价更富人性魅力。
学生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在音乐方面也是如此,如果非要让一个某方面能力欠缺的学生,不折不扣地达到全班统一的要求,甚至达到老师的理想要求,确实有点强人所难。我们不应该让学生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项目上,而应该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到他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中去。
(二)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中,我为每位同学建立多元智能档案夹,构建了开放的音乐教学评价方法。强调音乐评价的全面性,注重学生的自评,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多元智能档案夹的建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的音乐作品得到保留,使教师观察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进行评价,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容易使家长观察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及时进行鼓励、表扬。音乐作品的交流与评价显得越来越有效,它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测评,使学生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开放音乐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会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总结阶段:付出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回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如果小学音乐教育能为培养出一大批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打下基础,就是最成功的教育。多元的教学结合多元的评价,带给学生的是极大的自信。学生学会了评价,就学会了赏识。他们边学习、边评价、边创新。创新就在评价与学习中,有十个项目的内容知识,就有十个项目的评价创新。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任意几项,最后还由班级学生组成考核小组全面评价他人和自己完成学习的情况,把评价融于音乐学习的集体中。
四、研究结果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了多元性、过程性、全面性、主体性、展示性等评价方式,主要有平时积累评价法、合作表演评价法、特长展示评价法。平时积累评价法是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作为重要成绩给予记载。合作表演评价法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进行合作表演。特长展示评价法是学生个性化的吹拉弹唱等各项特长,都可以在“小小音乐会”上展示,作为考核内容之一。最后将这三部分综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总之,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学生的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如果我们采取正确的教学评价方法,能够改变刻板、单调、僵化的状况,走上人性化、个性化、生活化的轨道,必将会使音乐教学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功效。
- 【发布时间】2015/12/1 13:14:38
- 【点击频次】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