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凉山彝族地区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作者】 尔古果果

【机构】 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政史地教研组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课题组成员参照并采用吴真编制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量表,选取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凉山州农业学校和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表》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凉山州彝族地区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比较严重,应引起教师个人、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缓解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
  关键词:凉山彝族地区  中职教师   职业倦怠   现状调查
  一、课题的提出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一词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1974年首先提出来的,它主要是用来描述“由于不能有效的应对工作上持续不断的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一系列负性症状。”国内外的专家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而中职教师作为特殊的教师群体,有其独特的职业特征和需求特征。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凉山彝族地区的中职教育为凉山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给凉山的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带来了贡献。与此同时,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给中职教师的职业发展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职业倦怠倾向也随之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了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的发展,而且影响了凉山彝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进行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凉山彝族地区中职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二、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
  本课题组以凉山州四所中职学校:凉山民族师范学校、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凉山州农业学校和冕宁县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389份,其中有效问卷365份,无效问卷24份。
  本问卷由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缺乏个人成就感构成。其中情绪衰竭7道题(1、2、3、12、13、18、22),人格解体6道题(5、7、10、15、16、20),低个人成就感10道题(4、6、8、9、11、14、17、19、21、23),共23道题。每题有A、从未如此;B、很少如此;C、说不清楚;D、有时如此;E、总是如此,五个选项,得分采用5点计分法,与这些选项相对应的得分计为0、1、2、3、4分,得分平均分值越高,则职业倦怠越严重。本调查所有数据统一录入网上“问卷星”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进行统计,然后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由此得出凉山彝族地区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情况和中职教师几项主要基本情况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凉山彝族地区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基本情况
  根据课题组对凉山民族师范学校等四所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问卷,利用网上“问卷星”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和Excel软件,得出凉山州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基本情况如下结果(表一):
  表1:凉山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的平均值



  因本调查统计采用5点计分,取中数为2。因此,如果被试者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分值小于2分以下者表示职业倦怠程度较低,2-3分者表示职业倦怠比较严重,3分以上者非常严重。从表一可见,凉山彝族地区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整体上比较严重,而情绪衰竭和缺乏自我成就感相对而言更严重。
  图1:凉山彝族地区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情况
  






  从图一可以得出,30.42%的教师没有职业倦怠,21.33%的教师职业倦怠较低,37.84%的教师职业倦怠比较严重,10.40%的教师职业倦怠非常严重,简言之,有职业倦怠倾向的教师有69.57%,占到了被调查教师总体的一半以上,这说明凉山彝族地区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倾向整体比较严重。
  2、中职教师个人因素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
  为了进一步探讨凉山彝族地区中职学校教师的各个因素对职业倦怠各因子产生影响的程度,笔者根据调查的数据,选取主要的几个个人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的教师各项基本情况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参见以下各表。
  (1)性别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在本次调查中,被试的男(157名)女(199名)教师中,69.19%的男教师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71.27%的女教师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说明男教师的职业倦怠倾向比女教师低。其中,被试男女教师分别在情绪衰竭、人格解体、缺乏自我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值如下表2:
  表2:不同性别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值




  从表2可以看出,在情绪衰竭维度和人格解体维度上,女教师比男教师更严重,而在缺乏自我成就感维度上,男教师比女教师较为严重。
  (2)职称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不同职称的教师职业倦怠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中级职称教师的职业倦怠比例最高,高达72.34%;高级职称的教师职业倦怠次之,有 70.36%;初级职称和其它职称的比例分别为63.68%和 59.98%。其中,被试教师的不同职称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值情况如下表3:
  表3、不同职称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值






  从表3可以看出,在情绪衰竭维度、人格解体和缺乏自我成就感三个维度上,高级和中级职称教师比初级和其它职称的教师更严重,并且在情绪衰竭和缺乏自我成就感两个维度上比较严重,人格解体倾向略严重;初级职称和其它职称在人格解体维度倾向程度较低。
  (3)教龄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不同任教时间的教师在职业倦怠比例上也存在差异,但是差异并不明显。其中,1-5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倦怠比例最低,为62.78%,其余阶段则相差不大,被试者在各自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9.18%、70.46%、71.23%、69.30%。就教师的不同教龄在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缺乏自我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值如下表4:
  表4:不同教龄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值







  从表4可以看出,在情绪衰竭维度上,教龄在5年以上的教师情绪衰竭比较严重,尤其是教龄在21年以上的教师更为严重;在人格解体维度上,1—5年教龄的教师人格解体倾向程度较低,5—10年和11—15年的教师人格解体倾向相同,都比较严重,16—20年的教师人格解体倾向最为严重;在缺乏自我成就感维度上,各个任教时间段的教师缺乏自我成就感程度比较严重,其中5—10年和16年以上的教师缺乏自我成就感倾向最严重。
  四、结论
  从调查研究结果看,凉山彝族地区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情况比较严重,这与教师是职业倦怠高发群体和我们所了解的大部分学校情况是相一致的。目前,由于凉山州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多来自于各县中考落榜的学生,这些学生相比较于普通高中学生,有其明显的学习特点:基础知识水平比较薄弱、学习目标极不明确,且课堂自控能力比较差,“破罐子破摔”现象特别突出,他们对学校和教师都抱有不满情绪,对教师的批评更是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公然的肆无忌惮的扰乱课堂纪律,这使得很多中职教师“害怕走进教室去面对那些无心向学而又很不守纪律的学生”、“感觉工作费时费力且成效不明、效率低下,毫无成就感”;而负荷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相称,中职教师尤其是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工资基本只能维持日常生活,繁重的工作未带来收入的相应增加,容易导致教师心理不平衡,久而久之,很多中职教师就对工作失去热情,仅仅把在职校教书育人当作是一份工作,而绝对谈不上是自己的事业,这不仅会影响凉山彝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也会对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都应高度重视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并采取有效的对策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 邓正华.杭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2008.
  [2] 何立红.中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2012.
  [3] 冉国英.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 卫生职业教育,2010(05).
  [4] 冯富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个人应对策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0.
  (本文为2014年度凉山州教育科研课题项目:“凉山彝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调查研究”研究成果)
  • 【发布时间】2015/12/30 13:15:49
  • 【点击频次】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