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在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巴艾古丽·赛明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一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小学科学中含有丰富的问题因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极好阵地。我们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敢问,多问,善于发问。记得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建构主义的课程观中也强调,用情节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让事实性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我觉得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又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敢问,多问,才能善于发问。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面对新课程中提出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精神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要有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来指导和实施。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的抄袭”。面对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我们必须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基础教育,要从培养科学探究品质、科学探究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动机等基本素质开始的教育,也是培养未来发明者、科学家的启蒙教育。为更好地了解小学科学课,走进小学科学教学课。“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作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由此我们知道,学生的科学探究式学习活动在本质上与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很多相似之处。探究式学习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科学的一种模式的研究。它是指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探究活动等过程获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
  良好的习惯养成对科学课的教学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把一个小组看作一个小集体,从收集资料,精选资料,整理资料;从观察记录、寻找规律、讨论交流以及动手实验都让他们相互配合,让每个同学都动起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以好生带学困生的良好学习风气,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使学生的思路更宽广,了解更多的知识。
  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管理
  在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中,对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科学探究过程、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学习的整体质量、科学素养的发展水平等都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去评价,为了使评价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成绩可从他们的综合素质去评价:一、从上课发言的积极性、准确性、条理性、新颖性进行评分。二、从作业的完成情况,整洁程度、准确性、形式的多样性( 文字、图示、表格等)、简单明了程度,按红旗数加分,具备几项就得几个红旗,加几分. 三、课堂上动手制作:从动手的积极性,从制作的效果、制作的精细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记录总结情况,进行评分。四、小组得分包括小组整体纪律分;课前的收集资料,精选资料,整理资料;材料的准备等方面的完成情况;课后观察记录、讨论、交流、总结,课堂上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做汇报,然后,全班六个小组进行评选,按一、二、三等奖得分,一等奖小组每人得10分,二等奖小组每人得8分,三等奖小组每人得6分,每小组突出的学生,如能条理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察记录或收集的资料,另外加两分。每节课有组长给组员记分,每单元做一次成绩汇报,并排出得分最高的前五名。这样课堂上同学们发言很积极,由于,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量化管理,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还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了规范,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了考察。
  三、尽可能让学生走出教室
  在良好的纪律氛围下,让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观察校园里的小生命:看存在哪些植物,哪些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生长环境,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为了便于探究还可以把它们做成标本,在做好记录的情况下,一定要告知学生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能做好原始记录,并注意保留不随意涂改原始数据,对收集到的证据能进行比较分类,采取比一比的竞赛活动,以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 【发布时间】2016/1/29 11:32:25
  • 【点击频次】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