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作者】 卢丙伟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中心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绿色世界,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共同愿望。历史教学包容生态环境教育是历史学科自身存在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只要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将教材中已有的史料与环境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分析,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因势利导
  历史本身就是丰富的生态环境教育素材,历史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材中涉及到环保教育的内容很多,我讲解时要先仔细研究教材素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选好切入点,有选择地适时穿插点拨,是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习中国历代国家政治中心城市时,在欣赏其雄伟壮观的同时,我让学生体会其宏伟是建立在对大自然的破坏基础之上的。如唐都长安、北宋东京、明都北京等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每每改朝换代或新帝登基,统治者大多要大兴土木,兴建城市和宫苑,长安、洛阳等规模宏大城市的兴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消费,导致秦岭、鄂尔多斯高原等地植被的严重破坏。从中可向学生渗透环境、资源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让他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保护生态平衡。
  二、挖掘教材隐性知识,渗透良好的文明生态观 
  教材中有些历史知识,表面看来与环境问题没有关系,讲述的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知识的问题,但其实质上都具有环境保护方面的内涵,这需要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从教材的隐性知识挖掘出蕴含的环境内涵,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生态史观。
  例如,以“大烟囱”为标志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进步,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巨大奇迹,正如马克思曾称道的资本主义在100来年所创造的财富比过去所有世纪的总和还多,但它们是建立在最大程度地掠夺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以及生态平衡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对抗分裂基础之上的。人类在取得巨大的物质财富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人类的发展埋下隐患,人类付出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巨大代价,展现在世人眼前的是自然界的满目疮痍、一片狼藉,这使人类的发展犹如饮鸩止渴,甚至可以说是自掘坟墓,并且这种以物质崇拜为特征的科学主义文化的泛滥,还不仅仅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自然的恶化,还导致人类心智与机能的退化。
  三、结合现实,唤起学生环保意识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环境恶化,楼兰古国绝迹,丝绸之路改道,曾经是“天苍苍,野莽莽,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河套地区正日益受到沙漠化威胁,大跃进运动时,为赶超英美掀起的大炼钢铁运动,由于焦炭不足,就用木材取代,大量的山林被砍,葱绿的山林变成不毛之地。农业学大寨时期,大修梯田,退林、退牧还田,结果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些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是无法估量的。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立法、执法、技术革新和行政管理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的来说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仍十分严峻:沙灾、水土流失、旱灾、水灾、野生动植物破坏严重及森林资源承受的压力加重。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恶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相当于1976年60个唐山大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通过这些现实问题的适当补充,更好地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结合乡土历史,培养学生环境观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迅猛发展。由于各地区自然环境,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各有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乡土历史,讲述学生身边的环境问题,让学生自己亲自去了解、观察家乡的环境问题以及所带来的后果。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强化学生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引导学生探索解决本地区环境问题途径。我们所处的偏远地区从古到今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开发乡土史资源的过程中,通过学习本地区历史发展过程中,了解环境的演变,让同学们对现在环境的恶化感到一种紧迫感。
  五、结合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环保素养 
  当前的初中生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时事信息,对时事特别关注,他们渴望历史课堂不再只讲过去的故事,希望能在历史课堂上找到现实的影子。在历史课上引入一些时事热点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大好机会。
  去年,我县争创省级生态文明城市,这是每个人关注的大事。结合这个时事热点,我尝试在同学们中间开展了做“合格公民——我为文明创建做贡献”的活动,请同学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爱护教室环境,校园环境做起,用参与环保的实际行动为文明创建做贡献。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制作了班级环保监督卡,针对同学中间存在的浪费学习用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进行监督;还有的同学奉劝父母和家人尽量少开车,选择环保的交通工具,加入环保的行列,为创建活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次活动大大提高了同学们自身的环保素养。
  总之,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仅限于历史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不断挖掘和整理各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资源,不断让学生接受开放性、多元化的环境信息,提高学生的环境问题认识水平和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环境教育的质量,达到环境教育的要求和目的。
  • 【发布时间】2016/1/29 11:32:54
  • 【点击频次】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