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李 芬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乔家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具有传统直观教具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一工具,使之更加有效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较高的数学素养提升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多媒体  深度融合  工具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科技进校园,入驻课程已成为大势所趋。小学数学在这场教育改革中与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发生了深度融合,并得到了大量资源惠及,为其高效课堂创建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知道,多媒体集多种媒介于一体,能把图形、图像、声音、文本、动画、视频整合其中,并且不受时空限制,能直观、形象、生动地创设出知识学习情境,甚至是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主体参与,为有序、有效的教学互动奠定人脉支撑。下面,我结合多年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与数学教学深度整合的实践运用。
        一、学习兴趣的激发工具
        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学习兴趣是“我要学”的直接动力,是学生走进数学,热爱数学前提和关键。而多媒体不仅能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无声文字语音化,还能把抽象概念形象化,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主体参与积极性,唤起他们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快速投入到新知学习当中。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猪八戒年龄的疑惑:我今年十二岁了,为什么只知过了三个生日?这样的动画,显然比教师口头宣讲效果好得多。而且学生看到熟悉的猪八戒形象,自然趣从中来,燃起了学生信心,进而主动思考,并参与到学习中来了。
        二、教学情境的营造工具
        高效的情境是情和境的浑然天成。而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地达成这两个要求---激趣煽情和再现情境。我们知道,多媒体不仅能把一些物体运动过程、图形变化过程、概念形成原理、物体形状变化,物体空间结构特征等很难恰如其分地向学生展示和表述清楚的东西形象演示或再现出来,还能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性辅助数学教学,把说不清清道不明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即使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营造出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学生注意力,聚焦学生视野。如教学“面积的认识”这一课,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可展示一些动画人物的照片,让学生先观察照片的形状(有些是长方形的,有些是正方形的〉,进而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哪些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这样的情境不仅能引发学生产生心理共鸣,激发兴趣,还能引领学生有效学习和有序思考。
       三、难点突破的化解工具
        数学是抽象的,特别是数学思想与方法。而这些思想和方法又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学生必须掌握。而对于小学生,他们思维的形象性特征决定了抽象性知识不能直接习得和内化,需要中介。而多媒体就恰好能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道桥梁,起到顺利过渡的作用。这就相当于降低了学生思维难度,化解了教学重点,突破了难点。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24时计时法与普通汁时法的转换是这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采用Flash课件的动态演示,让钟表在转第一圈时外圈的数字不变,也就是表示凌晨和上午的时间不用变。但随着时间变化,背景显示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做不同的事情。当钟表转到第二圈的时侯,外圈数字开始变化,分别显示13、14、15……,这种表示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就明显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显示方法。另外在钟表转动的同时,下方用两条线段的形式分别表示钟表在一天内经过的时间。一种是从1至12,再从1至12;另一条则从0直接排到24。然后让学生通过内圈和外圈数字的对比,或者是两条线段上数字的进行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这之间的关系,由此这节课的重难点得到突破。正是由于多媒体这种功能,图文并茂地,把静态变为动态的、复杂的变为简单的、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就能有效化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揭示内在的联系,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与方法,起到迎刃而解的作用,才让得高效课堂创建才有了良好的工具支撑。
        四、成功体验的催生工具
        小学生是好强好胜好表扬的。利用这个年龄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点赞赏识等方法开展激励教育,点燃学生学习欲望。而多媒体在这方面就是很好的情感催生工具,能及时地让学生在每次学习成功中感受到愉悦体验,进而迸发学习情感。我们知道,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易分散,往往在新授任务完成后就开始不能集中注意力了。而我们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就可激发学生信心,使之产生不学不快之感,把兴趣调动起来。如我们可在练习实践设计填空、选择、判断题型。如果学生回答对了,计算机可以马上亮出正确答案,并发出“棒极了”、“你典棒!”、“真聪明!”等点赞表扬声音。学生看了、听了自然兴趣盎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就会提醒他们“再想一想”,并配以音乐,激发他们再动动脑。这种及时、互动的、有趣的课堂的反馈,能使学生马上了解到自身学习成果,尝试到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
        总之,多媒体进课堂,为我们创建高效课堂带来了极大便利,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还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平台和资源,我们要充分运用这一现代工具,进一步加强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力度,让多媒体更加发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更加有效地为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较高的数学素养提升服务。
        参考文献:
        [1]章俊,多媒体技术浅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年。
        [2]王惠君,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之路,2008年。
        [3]杨琦,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创新博览,2012年。
  • 【发布时间】2016/1/29 11:38:22
  • 【点击频次】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