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作者】 唐小蓉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金甲乡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为了有效保证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紧密的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相应阅读策略的制定。要充分的尊重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现有的阅读教学模式。本文具体结合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阅读教学 实践创新 问题 策略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具体的来说,通过将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
  一、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重找寻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进而有效的为后续的语文阅读学习过程提供参考指标。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制定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对于语文教学的明确目的,对于目标的制定的参考原则也相对比较单一,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2.教学内容不够规范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课本教儿童学习相应的词语概念,让学生加强对相应文章的理解程度。内容的单调和游戏精神的缺失会导致儿童的学习方式也缺少游戏性,只是机械地学习,而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也导致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积极性不够高的问题的产生。
  3.教学方式尚需调整
  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阅读知识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有效的引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只是机械地按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难以充分的调动小学生进行阅读知识的学习,导致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快速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
  1.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为了有效的发挥出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长处,就需要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充分的尊重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出适度的、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的创新性。例如,《匆匆》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至于“指导”、“培养”、“启发”之类描述教师教学行为的动词不应该出现在教学目标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儿童学会阅读、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为首要任务,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教学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例如,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进行文章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阅读延伸,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偏离教学的中心目标,也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的兴趣。
  2.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
  语文教学首先要考虑好教什么,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如果教学内容存在问题,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再先进,教学的质量、教学的实效性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与自己愿望相反的结果。为了充分的发挥出创新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优点,就需要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制定过程中,充分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改革。首先,要保证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制定充分的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其次,要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的制定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最后,要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的制定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考虑到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3.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创新性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尽可能关照到每位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课堂行为一定要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服务,力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大化。例如,我们在执教低年级《去年的树》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揣摩文本思想和体会大树与小鸟之间的真挚友情,可采用以指导小学生自学的方式为主,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方式,我们在安排一个小组的学生展示完预习情况后,便可叫学生拿出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再由学生汇报展示,学生展示时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力争让更多的学生都来亮一亮。只有教师高度重视了学生的展示环节,学生才会认真参与课堂,也才会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若能像这样大胆放手,不仅让学生获取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行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
  小学语文阅读课的评价可分为课堂教学评价和阅读综合素质评价。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可以有效的点燃孩子的阅读热情,激发孩子的阅读欲望,教师更应高度重视。一位教师执教高年级《梦想的力量》这篇阅读课文时,在学生展示环节中,一个学生回答完“瑞恩的梦想是什么?”这个问题后,这位教师评价到:“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孩子!”。因为,教师知道这个问题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就能找到,她把展示的机会交给了这位阅读理解能力一般的孩子,并这样评价,就是要增强他的阅读信心,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另一个孩子在回答完“为什么梦想的力量如此巨大?”这个问题后,教师没有直接评价,而是转身问孩子们:“某某同学的回答怎么样?”。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送上了掌声,并纷纷点赞这位同学回答得好的理由,教室里面顿时热闹了起来!
  阅读综合素质评价的命题应加强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教学目标之间的整合,在努力考查学生的阅读知识和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应在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人生观等深层次的素质方面进行考查。
  综上所述,创新性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有利于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更能给学生营造具有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小养成多读善思、多读善悟、多读善写的好习惯,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一定的推进作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探索新方法并努力达到这个目的。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2]张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适应性研究[D].广州大学 2013.
  • 【发布时间】2016/1/29 11:53:17
  • 【点击频次】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