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发掘多种学科特长 点缀精彩体育课堂

 

【作者】 于志杰 陈树华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学校体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促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而体育课堂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完成《新课程标准》要求下体育课程学习目标的重要战线。《新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赋予了学校体育教学新的内涵,特别是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学科,与人文自然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缺乏了其他学科配合的体育健康教育是不完整的,体育必须充分挖掘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共同推进健康教育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艺术类的学科如音乐、美术;理化类的学科如物理、化学和生物;文史类的语文、历史、地理;还有信息技术和心理等学科在体育课中是可以科学自然的交叉渗透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与组织,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他学科的特点,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一、体育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的意义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是把体育作为独立的单一的学科,无论是技能的学习还是身体素质的锻炼都会采用比较老套的方法。这也成了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却不爱上体育课的重要原因。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性,与其他学科之间完全可以相互渗透。笔者在常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适当的在体育课中融合其他学科的因素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另外,体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相互渗透有利于拓展体育教学的改革空间,为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任务目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 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渗透其他学科
  如何有效地发掘学科联系,并恰当准确地将其应用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是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下面笔者利用自身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案例来具体阐述。
  1、艺术知识与体育
  艺术类学科与体育关系的密切无需过多赘述。音乐与美术的各种元素在体育中的应用总是恰如其分。例如在队列队形行进类的动作如齐步走,跑步走的练习中,笔者通常放一段类似阅兵的音乐,不仅激发学生认真练习的欲望,同时也明确了前进的节奏,取代了单调枯燥的“一二一”。实践证明,在音乐的带动下,学生练习的态度更加认真,队伍更加整齐,步伐节奏非常鲜明,出现的错误也更少。
  2、 文史知识与体育
  文史学科知识在体育课中的应用通常是设立情境背景。笔者在《障碍跑》教学中设立了红军长征的情景。在导入中让学生背诵毛主席的《七律。长征》,然后让同学们根据长征中到达的重要地点以及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来排序并设计相应的障碍。同学们则根据相应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事件,如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过草地、爬雪山等等设置相应的障碍来进行练习。在体育课教学中添加了了语文、历史、地理的元素使得学生们在回顾其他知识的同时也很快地融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3、 理化知识与体育
  体育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大多与物理有关。例如起跑重心的缓慢抬起、弯道跑重心向圆心、投掷当中超越器械、跳高跳远的起跳角度等等。锻炼后人体会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则与化学有关。例如大强度或大量的练习后会出现肌肉酸痛、头晕等现象。在《弯道跑》的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什么是向心力。明确了这一知识后再让同学们学习弯道跑重心向圆心倾斜时,学生的印象明显更深刻,对技术掌握地也更牢固。而当学生出现肌肉酸痛的状况时,笔者则给学生讲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乳酸堆积,而积极的放松活动或按摩会加速乳酸的代谢,缓解肌肉的酸痛。
  4、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体育
  现代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知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恶劣天气室外无法上课时,笔者也会让学生在室内通过多媒体学习体育知识。例如观摩比赛并学习裁判技能、了解体育最新动态和重大事件、动手操作体育学习软件,如战术演示软件、运动会编排软件、比赛抽签软件等。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5、心理学科知识与体育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任务还在于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学科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道德规范、良好人格的塑造以及社会适应与体育课的要求是交相辉映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心理学中的著名案例与拓展训练中的身体练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使学生在身体练习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提高与他人交往的艺术。
  三、在体育课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应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实践操作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体育主体性。学科渗透有艺术性,情趣性,终究只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而非唯一手段,更不是体育教学的终极目的。它必须服务于学校体育的目的,遵循体育运动本身的规律,结合体育教学的任务和内容,以及课程各部分不同要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受体育课教学任务和内容的制约,它要并服务于体育教学任务。第二,保持简单多样性。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学科渗透不能仅限于单纯的交叉,还应该选用更多样的简单的内容、方式。简单的内容在开始学习阶段容易被学生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和形式可以扩大学生练习的氛围,更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充满活力的生理特点。第三,教师要积极参与。要使多学科渗透更好为体育教学服务,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积极参与,实现师生的互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可以沟通师生间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努力改变学科本位现象,积极探索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与体育进行合理融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融合的艺术,让知识与知识“生动”地形成“共振”,及时地把各学科中对体育教学有益的内容融入体育课堂,让它们为体育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形成对体育课堂完美的点缀。
  • 【发布时间】2016/4/2 11:22:45
  • 【点击频次】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