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需多措并举

 

【作者】 李群光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吴仲良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满足众多学生需求,需要我们创新实践策略,做到多措并举,才能让学生人人获得良好的作文教育,从而在“跳一跳”中实现作文能力的大提升。
  关键词:小学作文  作文能力  培养  实践策略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实践,是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语文教学培养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很多教师对此感到束手无策。造成这样结果,原因就是作文教学没有像课文教学有教材那样“有凭有据”,完全需要教师创意设计,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写、写什么的问题,还要教学生怎么收集素材、怎样改的问题,加之学生作文能力是个漫长渐进过程,很多急于求成的教师看不到效果而更加迷茫、不自信,感到举步维艰。如何开展作文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能力?传统方法在实践已被否定,我们必须创新教学策略,做到多措并举,才能让学生人人获得良好的作文教育,从而在“跳一跳”中实现作文能力的大提升。
  一、激发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这是让学生敢于作文写作的前提
  兴趣是学习的强劲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内驱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作文更是如此,一种综合运用知识的脑力劳动,更容易让学生“苦不堪言”。现实中,很多学生“谈文色变”,“说写生畏”。造成这种畏难心理,不能说与我们教学方法无关,学生不想写、不会写、写不出、改不来,都是作文教学中的常见现象,我们要分析造成学生这样结果的原因,首先要解决学生不想写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兴趣问题。教师要想方设法,创新教学举措,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树立作文信心,使其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需求。
  (一)降低写作要求,小步前进。很多教师对作文要求不是站在学生角度出发的,而是用成人的作文标准去衡量,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语通字顺,有真情实感。这对作文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来说,显然有“揠苗”之嫌。我们不能拔高,对于差生,我们只求小步前进,先求“通”,再求“好”逐步提高。在作文指导时,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先考虑“写什么”,再考虑“怎么写”。在语言表达上,让学生从小养成一个习惯,写了一个句子就问一问自己:这个句子“通”吗?在写得“通”的基础上,再逐步要求写得“好”。
  (二)善用激励评价,体验成功。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总是经历失败,从未尝试成功的喜悦,他们就有可能丧失信心,永远得不到成功。
  二、引导观察积累,帮助学生做好素材收集,这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基础
  作文需要厚积薄发。“厚积”是基础,是解决学生“无料可炊”的前提。实践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从现实生活收集事件描写的素材;多积累,从知识中习得作文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 
  (一)加强阅读训练。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强调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发动学生把他们读到的好书向全班同学推荐,并做好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交流。并在黑板的角落留出一角,让学生轮流抄写自己读到的好的句子或成语。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还能习得写作技巧和作文方法。
  (二)引导留心观察。观察是获得作文内容事件来源的重要渠道,也是解决学生有事可写的重要途径。实践中,我们可以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获取素材。①多看多听。多看,就是经常认真地看,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事物的特点、性质。多听,就是注意听懂人们的不同意见,了解生活中人们最关心事件的不要反映。②多问多想。多问,就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某些不明白的事情向老师、同学求教,使自己了解得更多。多想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在头脑中多回忆,多问几个“为什么”。③多记多写。就是要动手记载捕捉,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写成生活日记,观察日记。 
  三、加强实践训练,丰富写作培养教学策略,这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关键
  写作能力提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加强实践训练,丰富写作培养教学策略,才能在反复训练中发展学生作文能力。
  (一)运用童话引路。针对小学生富于幻想、喜爱童话的特点,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听童话、说童话、读童话、写童话,从而把学生引上爱听、爱说、爱读、爱写之路。开始,可先听老师讲童话故事,再让学生自己讲一讲,最后写下来,或者让学生看图写童话,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提高作文的兴趣和作文能力。 
  (二)开展片断练习。作文教学不能仅在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上要求,日常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开展片断练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作文”。教师可利用学生新学的优美词句或语段要求学生仿写或写学习感受、写识记方法,也可对教学内容进行“补白”或扩写、续写。
  四、引导学生自改,培养学生自我修改意识,这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支撑。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作文修改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但很多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去修改,而没有授予作文修改的方法,更没有用实际例子去引导学生如何修改,致使学生无作文修改意识,也没有修改方法,更没有修改习惯。现在,我们可借助多媒体下的电子白板和电子投影仪,把学生作文展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如何修改。这样更形象直观,更容易让学生习得作文修改方法和技巧。
  总之,我们要提高写作教学认识,创新写作教学策略,持之一贯,坚持落实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提升写作素养。而传统写作教学方法显然捉襟见肘,不符合我们“00后”学生学习实情,我们必须创新,做到多措并举。践行中,我们教师不能没有信心,更不能忽冷忽热,要坚定信念,相信付出总会有收获。
  参考文献:
  [1]林锦智,多措并举 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J].山西教育,2013年。
  [2]骆丽真,重视方法指导 提高写作能力[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年。
  [3]王庆菲,如何让小学生乐于写作文——我有招[J].新作文,2009年。
  • 【发布时间】2017/1/1 10:47:29
  • 【点击频次】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