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民族地区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本文通过对“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结合美术史实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立德树人”“ 结合作品典型的艺术形象进行德育渗透,净化心灵,立德树人 ”“ 运用多媒体优化欣赏教学,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立德树人”等方面的论述,阐明了高中美术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中美术 课堂教学 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 民族地区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无形地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就是要寓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于美术教学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在欣赏作品中发现和领悟,把育人和育才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到呢?
一、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所以,美术教学工作,也必须围绕精神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二、结合美术史实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立德树人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秀美术作品举不胜举,灿烂辉煌,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史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永远闪烁不灭的光辉。如:我国的织绣、玉器、青铜器、瓷器都是我国传统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因此,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的好题材。于是,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始终要贯穿一条思想主线,即艺术来源于生活,劳动创造艺术,以讴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再如:讲到织绣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丝绸之路产生联想,我国当时丝织的成就及织造工艺的精湛,从中去感悟我们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能力和追求创造的才能,感悟我们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这样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振奋学生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励志图强,建设强大祖国能起到巨大的感染作用。老师还可以延伸,今天“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样,立德树人教育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以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灵,以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合作品典型的艺术形象进行德育渗透,净化心灵,立德树人
一个人的社会良知始于对社会意识的认识了解,一个是对人类自身的关怀,一个是人可以发挥作用的坚定信念,而美术作品是以感性形象的具体性和生动性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看法,它向世人证明一种观念,一种道德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美术作品中形象与观念,包括道德观念应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起到教育人的作用。这种道德观念意味着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对社会的赞美。如:《拾穗》表现了对农妇朴实、勤劳、诚挚品格的赞美;《流民图》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憎恨,对苦难人民的同情;《最后的晚餐》表达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因此,在美术教学结合典型的艺术形象分析,让学生感受它的美与精神实质,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教育来分辨社会的真善美,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产生对美的追求,培养了审美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欣赏教学,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立德树人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学生环绕这些进行被动学习,看图片,听解释,记特点,这是局限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提供多种形式的评价意见。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变得生动化、形象化、结构化。应用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可以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改变“图片+讲解”的授业的方式,创设新颖的教学欣赏情境。动态的图片与相关资料的链接,资料及影片的欣赏与问题思考的链接,网络检索与教材的链接等,都给受教育者带来全新的视听领域。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资源让“小课堂”拓展成广阔无限的大课堂。特别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视觉艺术的视感效应,优化课堂学习进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交往。如:在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让学生通过Google 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作品中体现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贯穿立德树人教育不仅是学校美术改革的需要,也是美术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必须同美术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巧妙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校美术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书雁,《立德树人在艺术教育中重要性的思考》,《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
2. 董华,《以美术育美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新课程(中学版),2010,11
3、王洪斌,《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价值》,《教学研究》,2015
关键词:高中美术 课堂教学 德育渗透 立德树人 民族地区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实施美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无形地体现在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当中。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就是要寓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于美术教学中,使学生不知不觉在欣赏作品中发现和领悟,把育人和育才结合起来。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到呢?
一、学校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所以,美术教学工作,也必须围绕精神开展立德树人教育。
二、结合美术史实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立德树人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秀美术作品举不胜举,灿烂辉煌,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史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永远闪烁不灭的光辉。如:我国的织绣、玉器、青铜器、瓷器都是我国传统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因此,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的好题材。于是,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始终要贯穿一条思想主线,即艺术来源于生活,劳动创造艺术,以讴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再如:讲到织绣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丝绸之路产生联想,我国当时丝织的成就及织造工艺的精湛,从中去感悟我们中华民族非凡的创造能力和追求创造的才能,感悟我们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这样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振奋学生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励志图强,建设强大祖国能起到巨大的感染作用。老师还可以延伸,今天“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延续和发展,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样,立德树人教育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以涓涓细流滋润学生心灵,以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合作品典型的艺术形象进行德育渗透,净化心灵,立德树人
一个人的社会良知始于对社会意识的认识了解,一个是对人类自身的关怀,一个是人可以发挥作用的坚定信念,而美术作品是以感性形象的具体性和生动性来表达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的看法,它向世人证明一种观念,一种道德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这意味着美术作品中形象与观念,包括道德观念应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起到教育人的作用。这种道德观念意味着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对社会的赞美。如:《拾穗》表现了对农妇朴实、勤劳、诚挚品格的赞美;《流民图》表达了对侵略者的憎恨,对苦难人民的同情;《最后的晚餐》表达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因此,在美术教学结合典型的艺术形象分析,让学生感受它的美与精神实质,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作品的感染和教育来分辨社会的真善美,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产生对美的追求,培养了审美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优化欣赏教学,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立德树人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体,以课本为中心。学生环绕这些进行被动学习,看图片,听解释,记特点,这是局限性学习、接受性学习。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提供多种形式的评价意见。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欣赏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习变得生动化、形象化、结构化。应用多媒体电脑网络技术可以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改变“图片+讲解”的授业的方式,创设新颖的教学欣赏情境。动态的图片与相关资料的链接,资料及影片的欣赏与问题思考的链接,网络检索与教材的链接等,都给受教育者带来全新的视听领域。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资源让“小课堂”拓展成广阔无限的大课堂。特别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视觉艺术的视感效应,优化课堂学习进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交往。如:在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让学生通过Google 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作品中体现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贯穿立德树人教育不仅是学校美术改革的需要,也是美术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立德树人教育必须同美术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巧妙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校美术教学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书雁,《立德树人在艺术教育中重要性的思考》,《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
2. 董华,《以美术育美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新课程(中学版),2010,11
3、王洪斌,《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独特价值》,《教学研究》,2015
- 【发布时间】2017/1/1 10:57:28
- 【点击频次】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