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

 

【作者】 邹文娟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重坊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语言 ?创新 实践
  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可以说没有人能在没有信息的生活中生存,信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带有意义的符号,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在小学的信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发展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激发兴趣 ,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学生在刚开始的时候都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可是,随着课程的深入,有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了,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太枯燥了。又不能随意的玩,我针对这种情况,想办法变换教学方式,改变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时,首先在大屏幕上设计了一张“手抄报”版面设计非常独特,文字、插图、背景非常漂亮,报头是“雏鹰报”,版面内容有名人名言、笑话、作文、数学等学生观看后赞不绝口,个个跃跃欲试。于是我抓住了学生们这种求知欲的心情,授新课,事半功倍。及时把文字处理这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授完,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写一篇作文、写封信、设计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制作贺卡、专题报刊等。这样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绘画、审美、文才等才能,制作出了非常精美的作品;在学习电子表格时,让学生到商店、医院、银行等地调查、统计物价、药价、每日报表等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理解了计算机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工具。
  二、重视教学语言,提高教学艺术
  1、准确规范、严谨精炼
  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例如,“存储器”不能说成“储存器”;鼠标操作中的“单击”不能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储存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2、富有情感和激励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感情充沛、富有激励性和感染力,并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和嗓音等体态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寓理于情,情理相融”。
  3、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三、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只有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动手去实践,他们才有机会去发挥创造,才能去独立思考,才会有所创新。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逐渐进入主体角色,能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1、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泥淖,我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具体来讲,就是引导学生的思考信息向多种方向扩散,提出各种设想、多种解答。教师再对他们的想法给予分析肯定,并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
  2、设疑启思,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知。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创造思维的心扉,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可见,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些什么并不重要,而学生想了些什么更重要千万倍。对疑难问题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授人以“渔”,对“怪”问题以及不同的主张和见解要“沙里淘金”,肯定其中合理成份。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强的问题,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还学生以自我学习和钻研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学生敢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  
  3、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手是大脑的入口”。手脑并用,能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思维功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和体验性,巩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一方面指导学生练习基本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引进或自制一些音乐、游戏软件及辅助教学的课件,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如让学生经常在计算机上进行画、拼、编、图案着色等手脑并用的活动。
  总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一定要学会,一定要学好。
  • 【发布时间】2017/1/1 10:59:03
  • 【点击频次】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