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浅谈

 

【作者】 赵钦艳 冯尚涛

【机构】 山东省临沂八湖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创设情境教学是新课改的一大特色,是教师热衷的创建高效课堂的常用做法。实践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都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才能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情境 创设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到:“数学教育不能从那些现成的、完美的数学系统开始,不能采用向学生硬性灌输概念的方式进行,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前提。”情境是新课改中的实践产物,是经过反复证实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一点已成为大家共识。但在实践中,我们不乏看到一些效果不明显的教学情境,不但不能帮助教学目标快速达成,反而将学生引向了知识之境地。所以,我们有必要共商情境创设之事。
  一、创设新课导入情境,旨在诱趣引思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课便运用情境导入新课是现行常选做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指明了开课情境两大作用,一是诱趣、二是引思,而诱趣也是以引思为目的,即“以趣激思”。要达到这样目的,我们常在激趣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引发他们下步学习、探究欲望,从而主动参与。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的新课时,我们可用“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二、创设新知探究情境,旨在引领思考
  新知学习是发现过程、是探究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否积极发挥了主体作用,是我们情境应肩负的重任,实践中,我们要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引领,让学生拾阶而上,逐渐走进知识的内部,获得发现与建构。因此,这个环节的情境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例如,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可以画出几个?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最后结果,不论是后进生还是优秀学生,他们都能找到问题的一些答案,都能在感受到学习成功,有愉悦体验。
  三、创设联系实际情境,旨在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反哺生活,提高生活服务能力,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发展应用能力。而实施生活教学,创设联系实际情境,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实践中,我们要把学生接触的实际生活作为知识的外衣,让抽象的数学回归到生活平台中去,这样创设的生活情境就能给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集市占有两大购物中心,为迎接五一,A商场和B商场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A商场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B商场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这是一个很实际的生活问题,是学生经常遇到的生活现象。运用这样的问题创设情境,自然就会触发学生探究兴趣,使之产生问题解决欲望。果然,问题一提出,许多学生就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长期进行这样设计教学,学生就会把书本的数学知识引向生活大舞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形成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甚至是运用知识创新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四、创设课堂小结情境,旨在强化提升
  多年实践告诉我们,不光要有“凤头”似的入手点,“猪肚”似的着力点,还要有“豹尾”似的结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中创设情境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知识也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当然,情境创设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不论哪种情境,都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的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实现构建与内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占海红,创设化学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顾志林,浅谈初中数学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
  [3]徐黎明,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
  • 【发布时间】2017/1/1 11:01:08
  • 【点击频次】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