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注重教学设计 打造有效课堂——从我的一节研讨课说起
【关键词】 ;
【正文】为了加强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这学期,我被安排在第一周出示研讨课。虽说自己也是有着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了,但每次出课总是感到压力重重。本轮研讨课的主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我就应该在“有效”两个字上下功夫。在出课前一周,我就开始准备这节课。
我将要出示的是一节英语阅读课。我曾经对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有过研究,一般是采用“五步”教学法。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五个教学步骤,即读课文回答问题、精讲语言点、翻译课文、复述课文、仿写课文,尤其在语言点的讲解上,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而且料定本节课的出彩之处在仿写课文这个环节。但是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一切只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的备课,忽视了对学情的分析。正式出课时,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不顺利:读课文回答问题时,学生就不断卡壳,到语言点讲解时,学生们的发挥更是令人不满意,这一部分用时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严重影响了下面步骤的进行。课文的翻译非常不流畅,复述课文就更差了,而课文的仿写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也就是说没有完成设计的教学任务。课后同事们在评课时,一针见血地提出:这节课的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是教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情,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是无效的。经过深刻的反思,我认识到,要突出英语课堂设计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下面几点:
一、永远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放在第一位
追求有效、实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所在,打造“有效课堂”,必须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学情,因为我们设计的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是为学生学习知识准备的。我们要考虑这两个问题:我们要讲授的知识,是不是这节课最新的、最重要的知识?用我们设计的课堂活动和教学手段,学生是不是能够最轻松、最快地掌握应学的知识?就我所讲的这节课,如果充分分析学情的话,我应该想到:本课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较难掌握,这节课的教学重心应该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如果重难点突破了,课文的翻译、复述、甚至仿写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一节课40分钟,如果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肯定会吃夹生饭了。因此,这篇课文应该分为两个课时来设计:第一课时就是突破语言点和翻译,第二课时可以进行复述、仿写等巩固性的训练,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体现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重点与难点等。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并具有多元性与可操作性。本节课,我原先设定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文中的语言点,并能熟练应用;能力目标是:能够熟练翻译、复述课文,并能仿写课文。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定,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所以导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我们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设为:掌握文中的语言点。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有效性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蕴涵思维互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要记住:课堂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的技能。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个活动都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活动的设计不能只图表面热闹,要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节课,对于语言点的突破的活动设计就很好,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步步主动去探究每一个知识点,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有小组合作的时间,有口头回答的问题,也有相应的书面训练。如果没有了后面复述和仿写任务的压力,就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学效果肯定会大大改善。
四、课堂评价也要体现有效性
同事们在评课时,还提出一点: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也不到位。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有效的活动评价是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保障。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达到几个目的,如为师生提供信息,为学生提供教学建议、语言输入、学习动机,以及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等。《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单独就一节课而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的即时纠错或表扬、肯定也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反馈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中真正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的反馈和评价是建立在教师对课程、教学和教法的理解的基础上,其内容也是在日常教学中逐渐达成的师生间的“约定俗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打造“有效课堂”,必须先从“有效教学设计”入手。立足学情,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重视评价,丰富课堂教学的评价途径,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这些都是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所应注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课堂上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并激发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打造有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杨良雄,黄远振
3.《语言教学中的反馈(Giving Feedback in Language Classes)》Marilyn Lewis /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我将要出示的是一节英语阅读课。我曾经对阅读课的教学模式有过研究,一般是采用“五步”教学法。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五个教学步骤,即读课文回答问题、精讲语言点、翻译课文、复述课文、仿写课文,尤其在语言点的讲解上,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而且料定本节课的出彩之处在仿写课文这个环节。但是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这一切只是我自己一厢情愿的备课,忽视了对学情的分析。正式出课时,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不顺利:读课文回答问题时,学生就不断卡壳,到语言点讲解时,学生们的发挥更是令人不满意,这一部分用时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严重影响了下面步骤的进行。课文的翻译非常不流畅,复述课文就更差了,而课文的仿写根本就没有时间进行,也就是说没有完成设计的教学任务。课后同事们在评课时,一针见血地提出:这节课的失败的原因,归根到底是教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学情,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是无效的。经过深刻的反思,我认识到,要突出英语课堂设计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下面几点:
一、永远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放在第一位
追求有效、实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所在,打造“有效课堂”,必须体现生本教育的理念,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学情,因为我们设计的教学内容、课堂活动,是为学生学习知识准备的。我们要考虑这两个问题:我们要讲授的知识,是不是这节课最新的、最重要的知识?用我们设计的课堂活动和教学手段,学生是不是能够最轻松、最快地掌握应学的知识?就我所讲的这节课,如果充分分析学情的话,我应该想到:本课的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较难掌握,这节课的教学重心应该放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如果重难点突破了,课文的翻译、复述、甚至仿写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一节课40分钟,如果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肯定会吃夹生饭了。因此,这篇课文应该分为两个课时来设计:第一课时就是突破语言点和翻译,第二课时可以进行复述、仿写等巩固性的训练,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体现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包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重点与难点等。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并具有多元性与可操作性。本节课,我原先设定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文中的语言点,并能熟练应用;能力目标是:能够熟练翻译、复述课文,并能仿写课文。这样的教学目标的设定,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所以导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我们本节课的知识目标设为:掌握文中的语言点。
三、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有效性
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了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学活动的设计要蕴涵思维互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要记住:课堂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的技能。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个活动都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活动的设计不能只图表面热闹,要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有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作支撑,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节课,对于语言点的突破的活动设计就很好,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步步主动去探究每一个知识点,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有小组合作的时间,有口头回答的问题,也有相应的书面训练。如果没有了后面复述和仿写任务的压力,就可以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学效果肯定会大大改善。
四、课堂评价也要体现有效性
同事们在评课时,还提出一点:本节课的课堂评价也不到位。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有效的活动评价是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保障。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达到几个目的,如为师生提供信息,为学生提供教学建议、语言输入、学习动机,以及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等。《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单独就一节课而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的即时纠错或表扬、肯定也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反馈和评价。值得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中真正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的反馈和评价是建立在教师对课程、教学和教法的理解的基础上,其内容也是在日常教学中逐渐达成的师生间的“约定俗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打造“有效课堂”,必须先从“有效教学设计”入手。立足学情,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重视评价,丰富课堂教学的评价途径,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这些都是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所应注意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课堂上学生获得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并激发情感,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只有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实现打造有效课堂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杨良雄,黄远振
3.《语言教学中的反馈(Giving Feedback in Language Classes)》Marilyn Lewis /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发布时间】2017/1/1 11:01:44
- 【点击频次】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