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

 

【作者】 朱广艳 尹彬彬

【机构】 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团林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头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特别要珍视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所形成的感悟与思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特点,向学生形象、直观地播放能够展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各种图片、图像与视频资料,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从而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情境中。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置身其中,感受着桂林山水风光的秀丽与优美。这比起枯燥的讲解更加富有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关注,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进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而积极地展开阅读活动。学生有了阅读的激情与动力,更能够突破文字的限制,产生更多的个性化见解。从而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角色体验,珍视阅读的情趣。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读出“情”,必须先明白“情”,再悟出“情”。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例如教学《丁丁写字》一课时,对“对了,是我的笔不好”一句的朗读,孩子在读时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孩子用惊喜、轻快的语气读,理由是丁丁找到了写不好字的原因,心里很高兴;有的孩子读得不耐烦理由是:埋怨笔不好。学生朗读的不同体验是在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的思想启迪,这是老师耐心讲和细心教也无法达到的效果。
  三、多感官参与,珍视阅读活动的体验性。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应努力提供多种感官参与的实践情境与体验机会,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学生不熟悉外国风光,对于课文的文字只是囫囵吞枣。教师泛讲泛读,既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文字训练也落不到实处。因此教学时,我先播放课文电视录像,让学生说说观赏录像的印象和感受。学生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艇的奇特别致,他们觉得小城建筑物高大独特,桥梁形状各异,河流纵横交叉,人们走亲访友、出门远行,小艇是必不可少之物。录像直观形象,引发学生兴趣,为随后的学习创设了良好氛围。
  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后,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教课文第2、3自然段。为了让学生理解“有说不完的情趣”,我再次播放录像,范读课文,让学生想象自己坐在小艇里的感受,并组织交流,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进入了课文中的情境,模拟角色,备感情趣。
  四、调动学生生活阅历,让学生形成独特感悟。
  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每一篇文章都不是文字的简单堆砌,在这些平凡的文字背后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的智慧与心血,是作者基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对生活的再加工与再创造,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要想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就需要教师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都有着丰富而多彩的心理世界与情感世界,这些差异性正是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的重要资源。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并不是将文本简单地进行还原,更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将学习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基于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同时又超越文本,透过文字表面,达到对文本的深刻理解,从而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色彩的见解与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设施再现教学,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搭建起通往语文殿堂的桥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真正达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
   总之,个性化阅读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追求。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层次,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地落实到具体的阅读教学实践中,达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释放学生的个性与潜能,达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要想方设法地通过多种渠道去培养学生,更要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打动学习,拨动学习的心弦,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去“读书”。我深信:他们在这样的训练之中,总有一天会奏响一支美妙动听的旋律!
  • 【发布时间】2017/1/1 11:03:23
  • 【点击频次】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