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数学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周兴华

【机构】 四川省筠连县镇舟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对数学课外作业的优化设计,我们可从提高作业的趣味性、针对性、分层性和应用性等方面出发,创新策略,使作业内容综合化,形式多样化,从而达到最终提高实效性的作业设计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外作业  优化设计  实践策略
  说是课外作业,实则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作业,是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提升的有效平台。加强课外作业优化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还能给教师提供良好反馈信息,确定下步努力方向。但是,其作用我们很多教师重视不够,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临近放学时教师才翻书找题让学生不闲着。这种“临时而为”,显然没有加强科学性设计,针对性和趣味性也不强,实效性不高也就很自然了。如何加强课外作业优化设计,需要我们教师静下心来细究,而不是题海战术,更不是随意布置。
  一、目前课外作业的常见问题
  课外作业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是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的生活实践。但很多教师把其定位于“应试”训练手段,强化题型练习和解题能力培养,导致课外作业作用不能充分凸现,出现以下问题。
  (一)题量过多,机械重复。为了把学生训练成解题高手,达到轻车熟路的解题要求,很多教师采用“宁可错用一千,不可放过一种题型”办法,变换花样地让学生重复机械练习。其实这种盲目的贪大求全的“题海战术”,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伤失学生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长此以住,还会使学生作业态度恶化,产生抄袭思想和舞弊行为,以应付对之。
  (二)形式单一,内容乏味。由于“应试”趋向太重,课外作业内容常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蓝本和方向,或计算或抄写,全是纸面动作,开展同步练习,完全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这种仅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不仅形式单一,内容乏味,还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脱离实际,忽视应用。实践中,教师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运用,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做课外作业时学生只会按类型做题,不会应用。他们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更不知道怎样去获得数据、解决问题。虽然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高分,但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却受到了极大压制,不能反哺生活,服务现实,达不到数学学习的真正作用。
  (四)统一实施,激趣不强。在作业实践主体上,很少有教师按照学生实际学力需求去布置,而是统一要求,全班学生不分成绩好坏都做同一题型和数量。这样“齐走走”的要求,“一刀切”的评价,显然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因材施教”原则,既不能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更不能激趣,起不到激励作用。
  二、课外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策略
  出现上述情况,不但不能发挥课外作业应有作用,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负面影响。如何科学合理设计课外作业?我认为关键应以趣为首,充分发挥作业主体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精心设计的针对性非常强的作业实践中得到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从而突出作业有效性。
  (一)从趣味性上优化,增强作业乐趣。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加强课外课业趣味性设计,就是要激发学生作业兴趣,使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这对学生爱上数学学科有良好促进作用。教学中,我们为了避免单一的计算,可以把常见的计算作业设计成多种形式。如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为了巩固知识点,把计算变成有趣的猜数游戏,如32+13=?,不一定非要写,可以这样猜一猜:我比32大13,我是谁?这样的猜数不但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而且连思维能力稍差的同学,计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除了猜数,我们还进行了猜年龄、猜吃的、玩的、用的东西,这里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有很多数学知识。这种猜数内容的方法可以在家庭中猜,也可以在同伴间进行。
  (二)从针对性上优化,突出作业重点。讲究针对性是防止千遍一律的最好办法,传统机械重复的纸面操作是作业低效或失效的重要原因。我们教师不能总抱着“走一步看一步”思想,要对作业作长远规划,加强针对性设计,要尽可能丰富作业样式和内容,结合当天或当段时间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实践性作业、合作学习性作业、社会调查性作业、阅读操作性作业等。
  (三)从层次性上优化,增强作业坡度。手指有长有短,人也有能力之别。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落实“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标要求,就必须分层施教。体现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就不能搞统一布置,防止“一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学力需求设计层次性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这样就为每一个学生创设练习提高发展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实践的成功者,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快乐。实践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作业“套餐”,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统一性,增强选择性与弹性。这(下转第19页)(上接14页)种设计让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都有进步可能。
  (四)从应用性上优化,引导学以致用。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理性概括。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生活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现在一些高分者,往往实际运用能力不强,其原因就是缺乏在生活环境中运用知识的训实践练。我们常说学以致用,其实数学显得更迫切,所以,作为作业与生活的结合点,我们更应该加强应用性设计,突出数学知识在生活平台中的有效运用。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后,我们可让学生例举生活中常用的三角形和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事例;教学“步测”后,要求学生用步测的方法测出自己家到学校的大约距离。在学习百分数后,教师设计这样的练习:配制含糖25%的糖水,可以怎样解?这些习题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增进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从小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
  总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需要我们优化设计,需要我们创新作业内容与形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过多过滥作业中解脱出来,在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的新型作业中获得良好数学教育,从而真正达到“量的减负,质的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世春,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探究[J].黑河教育,2014年。
  [2]王生飞,数学作业创新设计浅谈[J].新课程,2014年。
  [3]管红梅,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教学与研究,2016年。
  • 【发布时间】2017/1/1 11:12:24
  • 【点击频次】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