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实践。本文阐述了营造学练氛围、注重兴趣激发、采取合作教学的等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重要追求,也是一线教师为之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初中体育在新课改推进征途中,也做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大量实践,也积攒了一些理论经验和实践成果。但从近期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师为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 这种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的体育教学,给人留的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的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因此,在大量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要以新课改理念作指导,不断创新实践策略。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学练环境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曾经说到:“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美国心理学家利珀也指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实践也证明,师生关系紧张、对立,学生就不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相反,如果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学生从内心就能感受教师的可亲、可敬、要信,学生就喜欢你,以及你上的体育课。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应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纽带,营造和谐的学练环境,让学生没有心理压力,不担心做错或做得不好被老师或其他同学不屑的嘲笑。而作为新课改实践中的我们,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认训、新理解。
二、注重体育兴趣激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体育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落实到课堂上,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发挥引导者、组织者作用,更需要我们创新策略,让学生从被动学练中站出来成为主动学习者。从心理学我们知道,要激发学生主体作用,最好的方法就是激趣,使其在兴趣内驱下产生“我要学”动力,迸发出不学不快的学习欲望,进而主动参与,积极学练。
(一)适时渗透体育文化知识,培养兴趣。初中学生虽有些文化知识,但不高,特别是体育文化素养相当欠缺。有的认为体育是简单的身体活动,是纯粹的一种竞技运动,又因“不考”,所以,对体育重视不够,认为是可上可不上的课。针对这种模糊认识,上第一节课就应给学生讲体育文化,使他们明白体育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与体育事业发展的相关关系,体育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关系及与我们生活质量的关系等。通过体育文化知识的讲解和宣传,使学生明白,体育不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且还是发展潜力很大的边缘科学.从而提高其体育的认识,增强对上好体育课的兴趣。耐心讲解体质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增强体质对促进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上好体育课的自觉性。懂得健康的体质是学好文化知识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功课日益繁重的情况下,没有健康的体质是不能适应和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的,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只会对提高文化学习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充沛的精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健康的体质不仅来自于先天的素质,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后天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调节身体,促使精力旺盛,学好文化知识课的需要。
(二)采取游戏教学,维护兴趣。用之于体育课堂的游戏,我们往往称之于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运用得十分广泛,也是我们很多教师乐意运用的,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几乎都有它的影子。我们知道,体育游戏是一种规则简单,过程有趣,能让人有很大的自由活动余地,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的活动。加上学生天性爱游戏。所以,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把教学内容和游戏巧妙相结合,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和魅力,更能激发学生主体作用。因此,我们要合理设计,科学整合到体育学练活动中,让学生既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又能体验学习愉悦,发展体育学习兴趣。例如,在枯燥乏味的素质练习中,我们可用游戏进行调节,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来放松肢体,或听信号大声笑来放松情绪。游戏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教学的内容,我们在选择游戏时,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千万不要为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新授教学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的游戏;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游戏;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游戏。
三、运用合作学习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我们知道,很多体育活动都是集体项目,都有团体赛。可以说,体育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需要小组合作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方法,发展合作能力,还能增进团队协作意识,提高相互配合的能力。我们知道,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最终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体育教师要运用体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认识水平、交往技能、语音水平、性格特征和体育基础等方面来培养。也可通过小组学习、友伴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比较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使学生自觉地采取相互配合的互补性学习行为。通过学生之间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的各种共同活动,又促进了个体更加活跃开朗,积极主动,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强化。
当然,提高教学有效性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述。在众多方法策略中,我们必须追求最终落脚点,那就是有效性,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形式可以花哨,但必须是为激发主体作用而来,不是为“新颖”而别出心裁。实践中,我们要立足学情,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探究,才能在追求有效性的过程中找到更为有效的实践策略来。
参考文献:
[1]陈全意,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有效策略[J].体育世界,2011年。
[2]方国圣,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5年。
[3]金超,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有效转变策略[J].读与写,2011年。
[4]石志斌,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功能与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1年。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新课改的重要追求,也是一线教师为之不懈努力的奋斗目标。初中体育在新课改推进征途中,也做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大量实践,也积攒了一些理论经验和实践成果。但从近期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教师为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 这种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的体育教学,给人留的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的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因此,在大量倡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今天,我们要以新课改理念作指导,不断创新实践策略。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学练环境
英国教育家斯宾基曾经说到:“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美国心理学家利珀也指出:“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并指导行为。”实践也证明,师生关系紧张、对立,学生就不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相反,如果师生感情融洽,相互尊重,学生从内心就能感受教师的可亲、可敬、要信,学生就喜欢你,以及你上的体育课。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应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纽带,营造和谐的学练环境,让学生没有心理压力,不担心做错或做得不好被老师或其他同学不屑的嘲笑。而作为新课改实践中的我们,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新认训、新理解。
二、注重体育兴趣激发,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体育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落实到课堂上,不仅需要我们教师发挥引导者、组织者作用,更需要我们创新策略,让学生从被动学练中站出来成为主动学习者。从心理学我们知道,要激发学生主体作用,最好的方法就是激趣,使其在兴趣内驱下产生“我要学”动力,迸发出不学不快的学习欲望,进而主动参与,积极学练。
(一)适时渗透体育文化知识,培养兴趣。初中学生虽有些文化知识,但不高,特别是体育文化素养相当欠缺。有的认为体育是简单的身体活动,是纯粹的一种竞技运动,又因“不考”,所以,对体育重视不够,认为是可上可不上的课。针对这种模糊认识,上第一节课就应给学生讲体育文化,使他们明白体育对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发展与体育事业发展的相关关系,体育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关系及与我们生活质量的关系等。通过体育文化知识的讲解和宣传,使学生明白,体育不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且还是发展潜力很大的边缘科学.从而提高其体育的认识,增强对上好体育课的兴趣。耐心讲解体质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使学生明白增强体质对促进文化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上好体育课的自觉性。懂得健康的体质是学好文化知识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在功课日益繁重的情况下,没有健康的体质是不能适应和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的,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只会对提高文化学习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充沛的精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健康的体质不仅来自于先天的素质,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后天体育锻炼。上好体育课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调节身体,促使精力旺盛,学好文化知识课的需要。
(二)采取游戏教学,维护兴趣。用之于体育课堂的游戏,我们往往称之于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运用得十分广泛,也是我们很多教师乐意运用的,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几乎都有它的影子。我们知道,体育游戏是一种规则简单,过程有趣,能让人有很大的自由活动余地,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的活动。加上学生天性爱游戏。所以,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把教学内容和游戏巧妙相结合,更容易让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快乐和魅力,更能激发学生主体作用。因此,我们要合理设计,科学整合到体育学练活动中,让学生既获得知识,发展技能,又能体验学习愉悦,发展体育学习兴趣。例如,在枯燥乏味的素质练习中,我们可用游戏进行调节,结束部分用音乐伴奏来放松肢体,或听信号大声笑来放松情绪。游戏是教学的载体,也是教学的内容,我们在选择游戏时,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千万不要为游戏而游戏,游戏内容应该是新授教学的前奏,能紧扣主教材,能为主教材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投掷类教学内容为例,为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投掷垒球中的挥臂动作,可以采用掷纸飞机比远、扔纸团、投绳等的游戏;为了提高投掷中的出手速度,则可以选择甩绳、小皮球等轻物对墙对地投掷等游戏;为了提高学生的力量素质,可以采用单、双手抛、投实心球的游戏。
三、运用合作学习教学,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我们知道,很多体育活动都是集体项目,都有团体赛。可以说,体育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需要小组合作教学,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方法,发展合作能力,还能增进团队协作意识,提高相互配合的能力。我们知道,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作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质量,最终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体育教师要运用体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如认识水平、交往技能、语音水平、性格特征和体育基础等方面来培养。也可通过小组学习、友伴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比较合作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使学生自觉地采取相互配合的互补性学习行为。通过学生之间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的各种共同活动,又促进了个体更加活跃开朗,积极主动,从而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强化。
当然,提高教学有效性还有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列述。在众多方法策略中,我们必须追求最终落脚点,那就是有效性,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形式可以花哨,但必须是为激发主体作用而来,不是为“新颖”而别出心裁。实践中,我们要立足学情,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探究,才能在追求有效性的过程中找到更为有效的实践策略来。
参考文献:
[1]陈全意,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以生为本的有效策略[J].体育世界,2011年。
[2]方国圣,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5年。
[3]金超,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观念的有效转变策略[J].读与写,2011年。
[4]石志斌,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功能与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1年。
- 【发布时间】2017/1/1 11:17:55
- 【点击频次】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