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用爱与孩子们在一起——如何建立美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
【正文】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接触孩子的心灵世界是一门小心翼翼的艺术,就如同接触含苞待放的玫瑰花瓣上的晶莹露珠一样,需要世界上最细致的工匠。”一位聪明的老师,不会让孩子们认为自己只是一名老师。我们要让孩子们感觉到:我们是朋友,是亲人,是值得信赖的人。其实教育管理更注重的是教育的实践经验,那么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如何建立美丽的师生关系呢?
一、放大优点,积极暗示,爱洒心田
你可曾注意到,下课十分钟,在一片喧闹的笑声中,那个伏在桌面上默默无语的孩子?课堂讨论中,你可曾发现孩子闪躲的目光?我们应该怎样关爱这样的学生?孩子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特别是得到老师、小伙伴的关注,但却常常会不知道怎样去赢得别人的关注。老师的主动关注对那些需要关注的孩子来说很重要。
中午,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嗓子冒烟。我走到直饮水机旁,打算接点水。人很多,琳也正用杯子盛水,我排在她身后。她是一个胆子极小的女生。接这个班的第一天,让孩子们作自我介绍,轮到她时她紧张得脸色苍白,说话结结巴巴,眼泪都快要出来了,声音低得根本无法听见,课堂中,从来没见到她举过手。在路上看到我,她会绕着走,近距离接触被逼无奈时,她会用连她自己也听不到的音量跟我说:“老师好!”
看到我靠近,她马上侧身,拿开她的杯子,怯生生地说:“老师,您先来。”并附加一句:现在水没到温度,还出不来,要等一下。
我道谢,轻声告诉她我不急。等水出来后,我灌满了水。我把她叫到身边,轻轻地说:“不错!”
“不错什么?”她一脸疑惑。
“你刚才说的话、做的动作,都能证明你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你懂得尊重别人,日后,你肯定是大受欢迎的人。信不信由你!”
琳的眼睛亮了亮。其他同学围了过来。我觉得更适合表扬她了。这时上课铃响了,我继续扩大她的优点。
我笑着看了一眼琳,然后面朝同学们:“琳对我太好了。刚才我去接水,她就马上提醒我;我这个人是效率专家,在同学做作业的课堂上,想争分夺秒批改完你们昨天的作业,但因为忘了带红笔。琳总会默默地在第一时间拔出笔套,笔杆朝我,把红笔递到我的手上,速度之快就像顶尖的武林高手!”
同学们都投向她羡慕的眼光……
陶行知说:“对有些学生,是需要拿着放大镜去看的……”社会上曾流行“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对胆小而要求上进的孩子来讲,不厌其烦地、有的放矢地夸,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太重要了。作为教师,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在于能把爱的光辉洒进孩子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二、厚此薄彼,声东击西,悄然改变
博辉,这个名字多么阳光。但这个如此光辉灿烂的小男孩,一度让他的老师和同学们苦不堪言,欲哭无泪。是博辉成绩不好吗?不是!博辉算得上是属于班级的佼佼者。他上课回答问题,口若悬河;他的作业,本本满分;他的考试,科科优异……不过,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博辉口若悬河的内容多数与课堂无关;他那些满分的作业只有10%的上交率,且作业本常常体无完肤,随时面临被肢解的危险;其口才之好,反应之敏捷,常令其他同学只有张口结舌的份儿。诸如破坏公物、以小欺大、挑战老师、坚决抵触批评、早上迟到之类,在博辉同学身上不胜枚举。
趁班主任调整学生座位时,我建议班主任给他换了同桌孙鑫楠,他便“愤世嫉俗”地怒吼:“凭什么让我和孙鑫楠同桌?”我看了他一眼,对他不想和鑫楠做同桌的理由进行了以下推测:一、无论是脑瓜运转的速度还是口头表达的能力,他认为鑫楠不能与他相提并论;二、他实在想不到我怎么会安排迥然不同的两个人坐在一起……
抗议无效,博辉只好接受与鑫楠成为同桌的事实。很快,他发现他们俩成了课堂的焦点——我常常停留在他们面前,较之对其他人,实在是明显的“厚此薄彼”。
起初还以为个人超强魅力暗自窃喜的博辉,没过几天便发现了事情的真相:老师“厚”的是他眼中不足挂齿的孙鑫楠,“薄”的是他这样的精英。
上课时,博辉和孙鑫楠同时举手,我斜一眼胜券在握的博辉,满面笑容地请了战战兢兢的孙鑫楠。尽管孙鑫楠说得结结巴巴,有时候还不着边际,但我总是百般引导,让他光荣而体面地坐下。博辉在那一刻总是眼神惊讶,满脸失落,满目羡慕。
写作业了,我总有意无意跑到孙鑫楠面前,亲密地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努力。博辉总是忍不住伸长脖子,支着耳朵偷听,而且老在中途急急发表他的见解。每逢此时,我当作什么也没听见离开了,只留下他半张着嘴欲诉无人。
最让博辉受不了的,是我对孙鑫楠那铺天盖地的表扬,表扬的内容细致到按时到校、按时交作业、作业对了多少次、帮班级擦了几次黑板、捡了几张废纸……而且我一般采用固定句式:“今天我要表扬博辉——”闻听此言,博辉一脸喜色,谁知我话锋一转,“——的同桌孙鑫楠”。三番五次如此,博辉不断经历“满怀希望——极度失望——莫名尴尬”的煎熬后,忽然开始与他认为不屑一顾的孙鑫楠较上劲了。我一表扬孙鑫楠坐得好,博辉就会努力把小腰板挺得直直的;我一表扬孙鑫楠作业按时交,博辉便会抢在他前面来交;我一表扬孙鑫楠团结同学,博辉便开始当起了同学们发生矛盾时的调解员……
坚不可摧的博辉,使尽浑身解数,想扭转这“厚此薄彼”的局面。他哪里明白,在这个奋力向前的过程中,他自己已经被悄然改变了。
据说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渔民总想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不过,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该渔船的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鲇鱼。鲇鱼生性好动,进入鱼槽后,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鲇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便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鲇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鲇鱼效应”。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好胜心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一个人希望得到他的同类赞许的愿望,肯定是社会对他的最大约束力之一。”作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会捕捉学生各自的特点,让他们互相影响,建立起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氛围,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聪明的渔夫利用鲇鱼好动的特点来保证沙丁鱼活着那样,睿智的教师巧妙地抓住契机,利用学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适当示弱,输了比赛,赢得幸福
我们学校有个语文老师曾说起过她的一次经历,她和一个平时很懒惰平时从不背课文的学生比赛背课文重点段落,如果老师输了,学生赢了,学生就能得到老师送出的一份礼物,如果学生输了,就要把重点段落抄一遍。没想到这一比赛,居然激起了孩子的强烈兴趣,比赛时,学生真的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老师欣喜若狂,故意背错几处地方,结果学生激动地大喊起来:“我赢了!”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则故事: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于是,一休说:“是死的。”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活着的鱼。
为了一条鱼的性命,一休宁愿输给一个鲁莽的武士,那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输赢。这个道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懂得的。
就如刚才我说的语文老师,有意输掉的比赛让孩子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教育的艺术,并不是时时都体现在“显示教师的强大”上,有的时候,示弱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小心轻放孩子的心,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啥就长啥。我们心存快乐,辛苦并快乐着,辛苦并幸福着!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的是雕虫小技。爱是阳光,孩子就是一棵小树,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与孩子们走在一起!
一、放大优点,积极暗示,爱洒心田
你可曾注意到,下课十分钟,在一片喧闹的笑声中,那个伏在桌面上默默无语的孩子?课堂讨论中,你可曾发现孩子闪躲的目光?我们应该怎样关爱这样的学生?孩子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特别是得到老师、小伙伴的关注,但却常常会不知道怎样去赢得别人的关注。老师的主动关注对那些需要关注的孩子来说很重要。
中午,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嗓子冒烟。我走到直饮水机旁,打算接点水。人很多,琳也正用杯子盛水,我排在她身后。她是一个胆子极小的女生。接这个班的第一天,让孩子们作自我介绍,轮到她时她紧张得脸色苍白,说话结结巴巴,眼泪都快要出来了,声音低得根本无法听见,课堂中,从来没见到她举过手。在路上看到我,她会绕着走,近距离接触被逼无奈时,她会用连她自己也听不到的音量跟我说:“老师好!”
看到我靠近,她马上侧身,拿开她的杯子,怯生生地说:“老师,您先来。”并附加一句:现在水没到温度,还出不来,要等一下。
我道谢,轻声告诉她我不急。等水出来后,我灌满了水。我把她叫到身边,轻轻地说:“不错!”
“不错什么?”她一脸疑惑。
“你刚才说的话、做的动作,都能证明你是一个有修养的人。你懂得尊重别人,日后,你肯定是大受欢迎的人。信不信由你!”
琳的眼睛亮了亮。其他同学围了过来。我觉得更适合表扬她了。这时上课铃响了,我继续扩大她的优点。
我笑着看了一眼琳,然后面朝同学们:“琳对我太好了。刚才我去接水,她就马上提醒我;我这个人是效率专家,在同学做作业的课堂上,想争分夺秒批改完你们昨天的作业,但因为忘了带红笔。琳总会默默地在第一时间拔出笔套,笔杆朝我,把红笔递到我的手上,速度之快就像顶尖的武林高手!”
同学们都投向她羡慕的眼光……
陶行知说:“对有些学生,是需要拿着放大镜去看的……”社会上曾流行“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对胆小而要求上进的孩子来讲,不厌其烦地、有的放矢地夸,给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太重要了。作为教师,不仅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更在于能把爱的光辉洒进孩子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二、厚此薄彼,声东击西,悄然改变
博辉,这个名字多么阳光。但这个如此光辉灿烂的小男孩,一度让他的老师和同学们苦不堪言,欲哭无泪。是博辉成绩不好吗?不是!博辉算得上是属于班级的佼佼者。他上课回答问题,口若悬河;他的作业,本本满分;他的考试,科科优异……不过,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博辉口若悬河的内容多数与课堂无关;他那些满分的作业只有10%的上交率,且作业本常常体无完肤,随时面临被肢解的危险;其口才之好,反应之敏捷,常令其他同学只有张口结舌的份儿。诸如破坏公物、以小欺大、挑战老师、坚决抵触批评、早上迟到之类,在博辉同学身上不胜枚举。
趁班主任调整学生座位时,我建议班主任给他换了同桌孙鑫楠,他便“愤世嫉俗”地怒吼:“凭什么让我和孙鑫楠同桌?”我看了他一眼,对他不想和鑫楠做同桌的理由进行了以下推测:一、无论是脑瓜运转的速度还是口头表达的能力,他认为鑫楠不能与他相提并论;二、他实在想不到我怎么会安排迥然不同的两个人坐在一起……
抗议无效,博辉只好接受与鑫楠成为同桌的事实。很快,他发现他们俩成了课堂的焦点——我常常停留在他们面前,较之对其他人,实在是明显的“厚此薄彼”。
起初还以为个人超强魅力暗自窃喜的博辉,没过几天便发现了事情的真相:老师“厚”的是他眼中不足挂齿的孙鑫楠,“薄”的是他这样的精英。
上课时,博辉和孙鑫楠同时举手,我斜一眼胜券在握的博辉,满面笑容地请了战战兢兢的孙鑫楠。尽管孙鑫楠说得结结巴巴,有时候还不着边际,但我总是百般引导,让他光荣而体面地坐下。博辉在那一刻总是眼神惊讶,满脸失落,满目羡慕。
写作业了,我总有意无意跑到孙鑫楠面前,亲密地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努力。博辉总是忍不住伸长脖子,支着耳朵偷听,而且老在中途急急发表他的见解。每逢此时,我当作什么也没听见离开了,只留下他半张着嘴欲诉无人。
最让博辉受不了的,是我对孙鑫楠那铺天盖地的表扬,表扬的内容细致到按时到校、按时交作业、作业对了多少次、帮班级擦了几次黑板、捡了几张废纸……而且我一般采用固定句式:“今天我要表扬博辉——”闻听此言,博辉一脸喜色,谁知我话锋一转,“——的同桌孙鑫楠”。三番五次如此,博辉不断经历“满怀希望——极度失望——莫名尴尬”的煎熬后,忽然开始与他认为不屑一顾的孙鑫楠较上劲了。我一表扬孙鑫楠坐得好,博辉就会努力把小腰板挺得直直的;我一表扬孙鑫楠作业按时交,博辉便会抢在他前面来交;我一表扬孙鑫楠团结同学,博辉便开始当起了同学们发生矛盾时的调解员……
坚不可摧的博辉,使尽浑身解数,想扭转这“厚此薄彼”的局面。他哪里明白,在这个奋力向前的过程中,他自己已经被悄然改变了。
据说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渔民总想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不过,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该渔船的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鲇鱼。鲇鱼生性好动,进入鱼槽后,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鲇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便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鲇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鲇鱼效应”。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好胜心这种精神刺激,人类合作就完全不可能;一个人希望得到他的同类赞许的愿望,肯定是社会对他的最大约束力之一。”作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我们要会捕捉学生各自的特点,让他们互相影响,建立起相互激励、相互竞争的氛围,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聪明的渔夫利用鲇鱼好动的特点来保证沙丁鱼活着那样,睿智的教师巧妙地抓住契机,利用学生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教育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适当示弱,输了比赛,赢得幸福
我们学校有个语文老师曾说起过她的一次经历,她和一个平时很懒惰平时从不背课文的学生比赛背课文重点段落,如果老师输了,学生赢了,学生就能得到老师送出的一份礼物,如果学生输了,就要把重点段落抄一遍。没想到这一比赛,居然激起了孩子的强烈兴趣,比赛时,学生真的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老师欣喜若狂,故意背错几处地方,结果学生激动地大喊起来:“我赢了!”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则故事:一位武士手里握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他说道:“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于是,一休说:“是死的。”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一休输了,但是他却赢得了一条活着的鱼。
为了一条鱼的性命,一休宁愿输给一个鲁莽的武士,那是因为他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输赢。这个道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懂得的。
就如刚才我说的语文老师,有意输掉的比赛让孩子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教育的艺术,并不是时时都体现在“显示教师的强大”上,有的时候,示弱也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小心轻放孩子的心,孩子的心是块空地,种啥就长啥。我们心存快乐,辛苦并快乐着,辛苦并幸福着!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需要的是雕虫小技。爱是阳光,孩子就是一棵小树,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与孩子们走在一起!
- 【发布时间】2017/1/1 11:18:51
- 【点击频次】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