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作文与生活零距离——初探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

 

【作者】 张津津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陈涛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名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文源于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妙笔生花。当然,要想写好作文,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农村小学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呢?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作过精辟论述: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社会是生活的大舞台,更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从生活体验中去积累素材,获得写作的内容;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认识社会,从而增强审视力、分析力。
        一、激发兴趣,鼓励表达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对学生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写话,写的是"话",有很大的随意性。 写话教学教师不必强调种种规矩与技巧,不必强调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差异,应该让学生放胆子去写,要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解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处于一种自由的、放松的、乐于表达的状态。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写作有什么压力了,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二、方法合理,形式多样
        写话训练应该坚持"从说到写,以说促写,说写结合"的方法进行。写话训练,要采用多种办法,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写话训练可以分多种形式:
        (一)观察生活,日记起步 
        初学写话可以让学生从写日记开始。开始写日记时,一般从自己写起,要让学生做好观察。生活的每一天,生活的每一件事,生活中的每一个小景物,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可以让学生练习去观察、去写。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他们又知道了,原来写作并不是很难的事啊!让他们从小养成到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好习惯。
        (二)品读例句,仿照写话
        教材上读例句写话这种句式的练习很多,学生仿照例句造句应该困难不大。可以先让学生熟读例句,理解提示的词语,理解句意。然后让学生仿例句先说句子,说通顺了再写。写好了自己先评议,再让同学之间相互评互改。这种句子训练,可以让学生在熟练写句的基础上,练习把话写通顺、流畅。
        如:照样子写一写。
        溪水很静,静得像一面镜子。
        山很高,高得_______。
        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竹筏。
        ______可以_____,也可以______。
        马虽然好,可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_____虽然 ________,可_______。
        三、感受自然、感受社会
       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社会更是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古人云: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因此,我有意将学生的视线从校内引向校外,引导学生不断走出校门,去寻找写作的"活水"。  我经常引导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并用自己的脑筋去想。这样,学生就会常常发现一些新鲜的见闻,有许多特殊的感受,就迫切地想把自己的这些新意思说给别人听。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我再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介绍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作文内容就会充实、生动,思想感情就会真实、丰富。最近几年,滨海县乡镇新农村建设搞得热火朝天,滨淮镇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我及时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在父母带领下看镇区变化,然后把见闻、感受写在日记中。没过几天,《滨淮靓起来了》、《夜市搬家了》、《我看镇区新变化》等作文让同学们耳目一新。有一位同学还和爸爸合做一副对联称赞镇区的变化呢:天顺地顺民心顺,一帆风顺;日新月新城区新,万象更新。
        我还要求学生在节假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人或朋友一起走出家门,或拜访名胜古迹、或游览名山大川、或欣赏小桥流水,或指点家乡江山,或走亲访友……让学生在游玩中,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领略大自然的浩繁神奇、秀美旖旎,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我们还经常配合学校大队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社会活动:捡拾白色垃圾、清理小广告、擦拭护栏、清扫楼道,为灾区捐款,为弱势群体献爱心等等;平时,则要求学生每天做一两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中感受父母的艰辛、劳动的乐趣。
        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拓展了学生的生活空间,既开阔了视野,增加了情感体验,又丰富了写作的素材。
         四、在活动中体验
         学生每天除了上课外,还有一些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作文教学创造性的体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素材。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心实感。因此,我们尽可能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如参观、游览、文体竞赛等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外界实际生活的接触。如综合性活动课中有目的地了解民风民俗,像运动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还有一些社会活动,如过年过节探亲访友、出门旅游;再就是家庭活动,包括尊敬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和睦亲情等。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去提示学生留意寻找素材。
         一是开展校内活动。我曾在班上组织学生进行家务劳动竞赛,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炊具,到附近的菜市场买来蔬菜。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分别进行切萝卜丝、拣芹菜、削马铃薯皮、炒鸡蛋比赛。每人三次看别人比赛,自己亲自参加一项比赛。比赛结束后,学生作文生动活泼、充满情趣。在让学生写一篇《我有一双灵巧的小手》的作文之前,我在主题班会上进行了"钉扣子"、"缝补丁"、"织毛线"等比赛,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常识和写作素材,待到写作时就会"言之有物",而不会成"无米之炊"。如《第一次放风筝》、《种树》这类作文,假如不让学生亲自实践,他们理不出头绪,也谈不上感受。另外如《玩捉迷藏游戏》、《课间十分钟场景描写》也是如此。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生活中作文素材俯首可拾,我们要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到用时方可信手拈来,下笔有神,一气呵成。
  • 【发布时间】2017/1/1 11:34:33
  • 【点击频次】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