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培智数学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探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推进中获得的一项实践成果,行之有效,被广泛用于各个学科教学。在培智数学中实施情境教学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实用性,进而为其将来提供生活技能,发展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培智数学 情境教学法 实施 实践策略
生活数学是培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发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有效平台。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脱离学生生活背景去教学数学,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现实和思维特点开展日常教学,把培养学生思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营造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提高生活生存能力。而情境教学就是具有这种功效的这样一个平台,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理想,达成数学教育的目标。但有效的情境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并不断细化情境载体,让情境也多样化,才能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更加彰显主体性。
一、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故事正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而智障学生对故事又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合理创设故事情境,把学习内容编成简单的生活小故事,不仅能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有效调动智障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教“1+2=3”时,我们可先出示一个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兔,然后说小兔要去拔萝卜。学生都很高兴。接着就让学生数,小兔先拔了1个萝卜,又拔了2个萝卜,那么,小兔拔了几个萝卜?通过这样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摆出算式。这样的教学,不仅引出了教学内容,还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智障学生更是如此,更乐于游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生活化数学的教学内容转化成游戏的形式引入课堂,以游戏为媒介,寓教学于游戏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让智障儿童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愉悦,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理能力。这样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当然游戏在智障学生兴趣培养上的作用绝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和教师的正确组织形式与指导分不开的。教师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改变了原有教法的单一和枯燥,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游戏目标要淡化,游戏的内容和难度要顾及弱智儿童能力;②游戏形式多样化,学生能在新颖有趣的游戏中感受到乐趣无穷;③游戏内容生活化,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④游戏评价多元化,要及时对游戏结果进行评价,梳理获得的感受和经验,穿插使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运用教具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培智学生智力较一般儿童差,存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感性知识贫乏,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针对于此,我们可以运用实物教具来创设情境,这样既直观形象,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学习“人民币”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套完整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或作简单的加减计算。同时还可以模拟购物超市,让学生在学习购物的同时,也巩固了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在学习“时间”时,课堂上我们允许学生把钟表拿在手里,看得见,摸得着,动手拨动指针,认识时间,容易掌握。
四、运用问题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贵在疑。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但我们现行缺乏质疑意识,更别说智障学生了。面对此情况,我们要通过“教有疑”策略进行诱导启发,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习,做到学思结合。而“教有疑”策略具体就是运用问题创设情境,以问诱思,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要动手,动口,又要动脑。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先出示汽车行驶时的录像,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是其它外形呢?”学生可能会说方的也行,然后教师能够出示方轮胎行驶时的效果,得出“圆形的轮子跑得快”的结论。“由于圆形的轮胎行进时不平稳,其他外形的轮胎平稳。”我适时引导他们:“说得真好!为什么圆轮胎不平稳?谁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学问来解释一下?”学生分小组讨论。他们及时联系刚刚学过的知识考虑、交流,得出结论:由于汽车圆形轮胎的轴心到空中的间隔一直不变(同一圆中一切半径都相等),所以平稳,跑得快,从而了解圆半径的意义。用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问的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智障学生生活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智障儿童的一种教学艺术。我们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这种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我要学”的主体。
参与文献:
[1]周兴露,生活化教学法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2016年。
[2]葛晓红,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新课程,2012年。
[3]姚福彩,浅谈游戏在培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1年。
关键词:培智数学 情境教学法 实施 实践策略
生活数学是培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发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能力的有效平台。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脱离学生生活背景去教学数学,应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现实和思维特点开展日常教学,把培养学生思维、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营造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提高生活生存能力。而情境教学就是具有这种功效的这样一个平台,能有效帮助学生实现理想,达成数学教育的目标。但有效的情境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并不断细化情境载体,让情境也多样化,才能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更加彰显主体性。
一、运用故事创设情境
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唤起学生理智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而故事正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诱导学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在趣中质疑,疑中生思,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而智障学生对故事又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因此,合理创设故事情境,把学习内容编成简单的生活小故事,不仅能增强数学教学趣味性,有效调动智障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教“1+2=3”时,我们可先出示一个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兔,然后说小兔要去拔萝卜。学生都很高兴。接着就让学生数,小兔先拔了1个萝卜,又拔了2个萝卜,那么,小兔拔了几个萝卜?通过这样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摆出算式。这样的教学,不仅引出了教学内容,还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就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智障学生更是如此,更乐于游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生活化数学的教学内容转化成游戏的形式引入课堂,以游戏为媒介,寓教学于游戏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让智障儿童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愉悦,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自理能力。这样能照顾到点又能覆盖到面,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兴趣盎然,其乐融融。当然游戏在智障学生兴趣培养上的作用绝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而是和教师的正确组织形式与指导分不开的。教师将游戏教学法运用于智障学生数学教学中,改变了原有教法的单一和枯燥,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时要考虑以下几点:①游戏目标要淡化,游戏的内容和难度要顾及弱智儿童能力;②游戏形式多样化,学生能在新颖有趣的游戏中感受到乐趣无穷;③游戏内容生活化,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④游戏评价多元化,要及时对游戏结果进行评价,梳理获得的感受和经验,穿插使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学生自评,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三、运用教具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培智学生智力较一般儿童差,存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感性知识贫乏,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稳定性差,思维直观、不连贯,抽象概括能力差。针对于此,我们可以运用实物教具来创设情境,这样既直观形象,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如在学习“人民币”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套完整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或作简单的加减计算。同时还可以模拟购物超市,让学生在学习购物的同时,也巩固了人民币的认识和计算;在学习“时间”时,课堂上我们允许学生把钟表拿在手里,看得见,摸得着,动手拨动指针,认识时间,容易掌握。
四、运用问题创设情境
学起于思贵在疑。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但我们现行缺乏质疑意识,更别说智障学生了。面对此情况,我们要通过“教有疑”策略进行诱导启发,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习,做到学思结合。而“教有疑”策略具体就是运用问题创设情境,以问诱思,让学生在学习中既要动手,动口,又要动脑。如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我先出示汽车行驶时的录像,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汽车的轮胎为什么是圆形,而不是正方形或是其它外形呢?”学生可能会说方的也行,然后教师能够出示方轮胎行驶时的效果,得出“圆形的轮子跑得快”的结论。“由于圆形的轮胎行进时不平稳,其他外形的轮胎平稳。”我适时引导他们:“说得真好!为什么圆轮胎不平稳?谁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学问来解释一下?”学生分小组讨论。他们及时联系刚刚学过的知识考虑、交流,得出结论:由于汽车圆形轮胎的轴心到空中的间隔一直不变(同一圆中一切半径都相等),所以平稳,跑得快,从而了解圆半径的意义。用这样的方式实施教学,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问的了解,而且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智障学生生活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智障儿童的一种教学艺术。我们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这种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我要学”的主体。
参与文献:
[1]周兴露,生活化教学法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2016年。
[2]葛晓红,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新课程,2012年。
[3]姚福彩,浅谈游戏在培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1年。
- 【发布时间】2017/1/1 11:34:53
- 【点击频次】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