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学生快乐学科学的策略探究

 

【作者】 刁志东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沿口镇狮子岩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让学生快乐学科学,是我们的重要追求。实践中,我们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更新教学手段、创新评价策略等方式加以实现。
  关键词:小学科学  快乐学习  实践策略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承担科学启蒙教育的这门课程,比传统自然学科教学更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很多学校的科学教学并没有真正有效开展,间或上课,也没充分发挥课堂阵地的育人作用,导致科学启蒙任务不能有效完成,学生科学素养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因而,学生也就无法感受到科学学习的乐趣。在倡导快乐学习的今天,我们如何让学生快乐学科学,在快乐中实现科学启蒙,这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下面,我们结合多年教学,谈谈这一目标的实现方法。
  一、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快乐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获得科学启蒙教育,作为一门新开学科,我们激发其学科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更何况科学这门学科需要学生努力探究才能达到目的的学习,更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知道,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的,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乐趣,体验快乐。为此,我们要搭建平台。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其次,引导学生实践探究。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正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让学生动手做,动口说,动口问,动脑想,动眼看。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再次,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很多种不同方案,然后经充分讨论选出最佳探究观察和想象能手。在合作与交流过程中,教师能主动做好事件的引探,并注意到小组各成员的分工与协同作用,使每一小组的同学人人都有事可干。取得了人人参与、人人有收获的喜人效果。
  二、更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受新颖有趣
  传统科学教学,大多是讲解式,教师“一言堂”,完成整个教学任务,学生几乎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在践行“学为主体”理念的今天?,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是落实这一理念的重要追求。我们知道,科学启蒙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保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无疑也是其中一种策略。实践中,我们可用现代信息化教育的成果“班班通”设备,开启信息技术整合教学之路,让科学教学更新教学手段。我们知道,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科技成果,较以前的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更有优势,只要我们科学合理使用,就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优化了教学环境,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教《物体的热胀冷缩》时,我设计了一个小课件,开始是小朋友烧开水的生活情景动画录像,当放到“盛满水”和“烧时茶壶溢水“等几个情节时,在“茶壶溢水”的画面的小朋友头脑上出现一个个的“?”,这样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通过研讨、实验,使学生先得出“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结论后,再出示一段课件,“铁路工人筑路时,每隔一段要开一道裂缝填进沥青”……随后出示问题,为什么修路时每隔一段都要开一道裂缝?架线路为什么不要扯的太紧,在得出结论后,再出示课件通过不开裂缝路面与开裂路面的热胀冷缩情况和线路紧与距离对比演示,进一步明确问题原因所在,既培养了学生动脑思索习惯,又道出了科学的生活实用性和有趣性,让学生感受到了课堂的新颖有趣。
  三、创新课堂评价策略,让学生在激励赏识中体验成功
  激励赏识评价是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重要方法,是学生体验学习快乐的依托。我们知道,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陶行知说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我们误入这样的“教途”就大跌眼镜了,倒不如我们创新课堂评价策略,让课堂多一份激励、多一份赏识,这样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和创新实践精神。有了这种意识,还要落实到实践中,以拓展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为抓手,实施多元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探究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言如:“某某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某某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还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意,老师很钦佩你。”通过这样表扬,谁不会在心中荡起一朵朵幸福小涟漪?谁不会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
  当然,要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科学学习乐趣,还需要我们进一步下大力气,创新策略,别开生面教学,引导学生在激趣和成功体验中感受学习快乐。
  参考文献:
  [1]蒋美娟,让学生快乐学科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年。
  [2]苗雨林,新课程背景下优化科学实验过程的几点浅见[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
  [3]李文忠,让小学生的探究活动更具科学性[J].教学与管理,2012年。
  • 【发布时间】2017/1/1 11:41:39
  • 【点击频次】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