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作者】 成锡妮

【机构】 广西兴业县蒲塘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仍不同程度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培养  学生  表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结合点。教学实践证明,能否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往往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学习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无可非议的。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其次,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正确引导他们认识学习的重要性,领悟到自己不仅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终身学习的主人;最后,可以通过自办班级学习报、定期办好黑板报、组织学生写好数学日记、开展好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实施“超市式”数学作业、定期开展优秀作业展、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等形式,为学生创建一个平等、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以语言的艺术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教师的语言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鼓励和陶冶。数学这门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较强,更需要教师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并赋以优美恰当的表情、动作、手势、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艺术氛围,使他们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的教学中,常常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已有经验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教学中教师始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鼓励他们去主动探索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了,才能让他们打破常规,去解决遇到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角的分类”时,我为学生提供了角的学具,让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量出角的大小,然后进行讨论,把这些学具进行分类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分类的依据。由于划分标准不同,得到的各类也不同,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划分为三类时,我叫学生大胆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对于取名字的同学我及时给予表扬,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应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媒体教学,能给学生多重感官刺激,这种直观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优生和差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差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小学数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
  五、以“问”启迪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手段。提问之于课堂,犹如清波之于水潭,清波一失,水潭就成无澜死水,平静乏味。所以恰当而适时的提问就像投入水潭的石子“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当然问题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问题偏难或过易,都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偏难往往会造成“启而不发”的冷场局面,过易则学生会产生“不屑一顾”的情绪,都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过:“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知,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我们设计问题的原则应该像猴子摘桃那样,让他们跳一跳能够摘到,那样他们才能感到刺激,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味道。
  六、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加深厌学情绪。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底,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我们只有善于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科学合理的调动和利用好学生的兴趣,尊重、关心、赏识每一个学生,才能使他们把学习数学当做一种享受和一种需要,而不是一种负担,才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有如浴春风之感,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老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 【发布时间】2017/1/1 11:46:03
  • 【点击频次】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