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幼儿品德教育点滴谈
【关键词】 ;
【正文】 幼儿的品德教育,是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幼儿期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明确幼儿园品德教育目标,以德育为主线,带动其它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必须充分挖掘学校品德教育资源。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我们在班级及园内环境布置上非常注意这一点。"我是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家乡的变化"将幼儿自己搜集的拆迁以前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照片布置上墙,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新闻角""评比栏"都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运用形象直观、生动具体的教育方法。
幼儿年龄小,思想简单,因此,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生活实际,通过具体事例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能力。例如针对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良习惯,可以用小动物作角色,以幼儿能理解的内容编故事游戏,让他们自觉地从中去分辨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如:在炎夏的一天,有几个孩子拿着杯子围在茶桶周围,有的幼儿抢着倒水,有的却让在一边,而有的盛好水却不关水龙头,甚至有的幼儿动作粗野,猛地一个转身把杯子里的水倒在自己和同伴的身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自编了木偶剧《喝水》,通过小兔、小羊、小猫喝水中发生的事,让幼儿一一讨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然后根据故事情节,让幼儿分组活动,担任角色。把每一个角色所要完成的动作以及要求培养的喝水能力和文明习惯结合起来,从而让幼儿在兴趣盎然的"玩"中懂得了礼貌、谦让的道理。
三、应当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要教育孩子敢于在陌生的集体面前说话,表演;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和其他各类游戏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求孩子在黑暗处及听到大声音或遇到打雷、刮风、下雨的天气不惊慌,不害怕,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要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小畏缩的心理。
为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我们要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怖,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造成的。应当给其讲解有关知识,教给其一些相应的技能、方法,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轻不少。
如果孩子害怕困难往往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如果孩子确实能力较弱,天赋较差,对孩子的要求不但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实际水平,还应给孩子以具体指导与帮助。当他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后,要立即给予肯定,不管这事多么小,多么微不足道。
四、利用家庭资源提高幼儿品德教育效果。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也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如我班娜娜小朋友,她刚来园时对老师有一种敌对的情绪,看到老师就是不愿意和老师打招呼,脸上也毫无表情。老师主动问候她,她也不理不睬。后来向她家里人了解才知道原来娜娜在家很顽皮,家里人她个个都不怕。为了让她能听话点,家里人就经常吓唬她说学校里的老师很凶的,你再不听话,老师就把你关在黑黑的小房间里。这样一来孩子还未到学校,就已经对老师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后来我就主动和她多说话,平时比其他孩子更关心她,和其家长也经常保持联系,家长也很配合,不再用吓唬的办法了,而是耐心地引导、教育她。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娜娜来园看到我时,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不再是那种害怕的眼神。她奶奶说她在家老说老师很好的,不象家里人说的那样,老师给我喂药,盖被子,还给我们上蚊香。家里人也不再用先前的那种教育方式了,也在孩子面前承认以前是骗她的。大概过了几个月,娜娜看到老师终于肯打招呼了,而且人也变得活泼了。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反之亦然。
五、充分注重老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加里宁这样说:"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一次我请一个小女孩到台前唱歌,她的小手老在桌上来回划动,我问她在干什么,她一本正经地回答:"唱歌时要象我们杨老师那样边弹琴边唱歌。"还有一次,我发现洋洋小朋友背着双手在走廊上走来走去,我好奇的跟过去问他这是在干什么,他很自信地说:"请别说话,我在考虑问题,爸爸常常是这样想办法的。"我很惊异,我们的言谈举止怎么会被孩子模仿得那么淋漓尽致,我想一个称职的幼儿老师除了具有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的能力外,还要随时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幼儿。也就是教师不仅应具有精湛的教育技巧,还要有良好的品德行为、高尚的情操,才能达到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的作用。其次要注意培养幼儿榜样,如"小红花评比活动""星星擂台"等,激发幼儿争当好孩子的兴趣,使良好的德育氛围自然形成。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意味着他的人生有了追求和动力,他的生命处于更高的境界,他的人生才会精彩。因此,教育孩子做一个有德性的人,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责任。
一、必须充分挖掘学校品德教育资源。
幼儿一日的主要时间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发挥幼儿园的环境作用,利用环境布置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道德认识。我们在班级及园内环境布置上非常注意这一点。"我是值日生"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认真做好值日生的日常工作;"家乡的变化"将幼儿自己搜集的拆迁以前的照片与老师新拍的照片布置上墙,让幼儿通过对比感受到家乡的实际变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新闻角""评比栏"都是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
二、运用形象直观、生动具体的教育方法。
幼儿年龄小,思想简单,因此,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生活实际,通过具体事例帮助他们提高分辨是非能力。例如针对孩子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良习惯,可以用小动物作角色,以幼儿能理解的内容编故事游戏,让他们自觉地从中去分辨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如:在炎夏的一天,有几个孩子拿着杯子围在茶桶周围,有的幼儿抢着倒水,有的却让在一边,而有的盛好水却不关水龙头,甚至有的幼儿动作粗野,猛地一个转身把杯子里的水倒在自己和同伴的身上。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自编了木偶剧《喝水》,通过小兔、小羊、小猫喝水中发生的事,让幼儿一一讨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然后根据故事情节,让幼儿分组活动,担任角色。把每一个角色所要完成的动作以及要求培养的喝水能力和文明习惯结合起来,从而让幼儿在兴趣盎然的"玩"中懂得了礼貌、谦让的道理。
三、应当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险和困难,有胆量的一种心理品质。这种品质与人的自信心和自觉克服恐惧心理的能力结合在一起的,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要教育孩子敢于在陌生的集体面前说话,表演;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和其他各类游戏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求孩子在黑暗处及听到大声音或遇到打雷、刮风、下雨的天气不惊慌,不害怕,能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经常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不要随便指责、嘲笑、挖苦和恐吓孩子,以免形成幼儿遇事胆小畏缩的心理。
为培养孩子的勇敢品质,我们要教给孩子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孩子产生足够的自信心。孩子的胆怯行为大多因缺乏自信心才产生的,而自信心又是建立在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上的。例如,幼儿会对雷电、风暴感到恐怖,对黑暗感到不安,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造成的。应当给其讲解有关知识,教给其一些相应的技能、方法,孩子的恐惧感就会减轻不少。
如果孩子害怕困难往往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所致,如果孩子确实能力较弱,天赋较差,对孩子的要求不但要尽可能符合孩子的实际水平,还应给孩子以具体指导与帮助。当他完成了力所能及的事后,要立即给予肯定,不管这事多么小,多么微不足道。
四、利用家庭资源提高幼儿品德教育效果。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的更快些,更多些。所以要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也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如我班娜娜小朋友,她刚来园时对老师有一种敌对的情绪,看到老师就是不愿意和老师打招呼,脸上也毫无表情。老师主动问候她,她也不理不睬。后来向她家里人了解才知道原来娜娜在家很顽皮,家里人她个个都不怕。为了让她能听话点,家里人就经常吓唬她说学校里的老师很凶的,你再不听话,老师就把你关在黑黑的小房间里。这样一来孩子还未到学校,就已经对老师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后来我就主动和她多说话,平时比其他孩子更关心她,和其家长也经常保持联系,家长也很配合,不再用吓唬的办法了,而是耐心地引导、教育她。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娜娜来园看到我时,脸上总是笑眯眯的,不再是那种害怕的眼神。她奶奶说她在家老说老师很好的,不象家里人说的那样,老师给我喂药,盖被子,还给我们上蚊香。家里人也不再用先前的那种教育方式了,也在孩子面前承认以前是骗她的。大概过了几个月,娜娜看到老师终于肯打招呼了,而且人也变得活泼了。家长的道德水平直接制约着幼儿道德发展的水平。家长如果重视孩子的德育,并配合幼儿园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反之亦然。
五、充分注重老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作用。加里宁这样说:"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一次我请一个小女孩到台前唱歌,她的小手老在桌上来回划动,我问她在干什么,她一本正经地回答:"唱歌时要象我们杨老师那样边弹琴边唱歌。"还有一次,我发现洋洋小朋友背着双手在走廊上走来走去,我好奇的跟过去问他这是在干什么,他很自信地说:"请别说话,我在考虑问题,爸爸常常是这样想办法的。"我很惊异,我们的言谈举止怎么会被孩子模仿得那么淋漓尽致,我想一个称职的幼儿老师除了具有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的能力外,还要随时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去影响幼儿。也就是教师不仅应具有精湛的教育技巧,还要有良好的品德行为、高尚的情操,才能达到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的作用。其次要注意培养幼儿榜样,如"小红花评比活动""星星擂台"等,激发幼儿争当好孩子的兴趣,使良好的德育氛围自然形成。
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意味着他的人生有了追求和动力,他的生命处于更高的境界,他的人生才会精彩。因此,教育孩子做一个有德性的人,是我们教师最重要的责任。
- 【发布时间】2017/3/7 16:36:48
- 【点击频次】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