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移动互联网普及背景下对“互联网+德育”的思考

 

【作者】 王海鹏

【机构】 承德技师学院 工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网络正在改变人类的生存方式,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变革变得更为先进。在中职阶段学生德育工作的实际经验为基础,探讨互联网时代中职学生德育工作新思路,搭建具有职业院校特色德育在线平台,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慧化成为必然。
   关键词:“互联网+”   学校德育   对策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的发展彻底颠覆了个体的生活、工作、社交和消费方式;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风行,又助推了个体思想更趋开放、务实,在校学生的行为更加超前、自我和个性化。网络给德育工作提供了德育资源优化组合的崭新平台,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要求,进行适当的改变与创新。
  一、国内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 “互联网+德育”的含义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用户,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半数中国人已接入互联网。中国网民的人均每周上网时为26.2小时;手机即时通信用户有5.57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为5.64亿;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16亿。互联网对人们行为方式影响之大、之深、之广,前所未有,是任何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无法比拟的,所以马云说:“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和产业,还是一种思想和价值观”。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过一个概念“互联网+”行动计划。所谓的“互联网+”指的就是,互联网+现有的传统行业两者的相结合,且这种结合有颠覆传统行业习惯的力量。互联网不仅是指网络信息,更宽泛的概念是将这些新型的信息化技术与电子商务和制造业等相结合,使得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被赋予新的定义,再结合一些现有的发展总结出新的商业经营模式。如网络上买东西是“互联网+传统商品交易”,我们通常看的影视节目也都是“互联网+”的结果,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行业都在逐渐的向“互联网+”时代靠拢,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进行革新与优化。
  互联网+德育是指学校德育以网络为载体,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集传统信息与现代技术、虚拟空间与现实环境于一体的,开放平等的道德教育新模式。将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视野,用信息化的手段扩大德育的空间,延伸德育的时间,从而实现德育工作的个性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相较于传统德育,互联网+德育有着德育资源更丰富、德育内容更新更迅捷、信息整合更高效、实践方法更多样、平台依托更强大、实践操作更方便、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大、互动更频繁等特征,并且,“无声德育”的效果也更好。在信息科技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的今天,借助科技手段为德育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育人的功用是德育智慧化追求的目标。
  二、 “互联网+”视域下提高高校德育有效性的途径
  在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已经使用互联网,但是这种使用目前还是处在初期阶段,二者的结合主要还是表现在对互联网技术的简单利用,运行模式具有单一性和一般性特点,互联网尚未对传统学校德育教育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和改变。也就是说目前互联网在学校德育中的应用,并没有像人们对“互联网+”的预期那样:“开启网络时代学校德育教育新业态。
  (一)深度利用互联网络,发挥德育主体的合力
  “互联网+教育”不是简单地把教育搬到网上,而是要通过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的新的系统生态。它跟以往单向传输信息的技术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倡导一种技术的生态观,即从技术和人的融合共生关系的视角来考察教育,促进了教育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提升了群体互动的深度与广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学校根据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性特点尽可能地将德育的内容和形式生动化、形象化、提高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增强课堂德育的实效;二是激活“互联网+”背景下家庭德育的作用。打破学生、学校、家长三者之间的网络交流障碍,把家长纳入到学生德育网络教育平台中,实现家校合作的大德育模式;三是强化“互联网+”背景下德育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素质,增强他们对网络功能、特征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其运用网络开展德育教育的能力。
  (二)开发“数字化”的德育资源库?
  网络时代内容为王,学校和教师要自觉将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等内容以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主动适应学生网络化、自助式的学习方式,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德育的全过程中来。(1)创作数字化的德育故事。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用有情节的故事回放给学生,将其蕴含的德育要求从以往教师的单一说教,转变为富含文字、音乐、图片等多媒体的方式来呈现,引导学生学会从“听故事、讲故事及创作故事”的活动中领悟内化的德育要求,实现德育工作形式的新颖化;(2)鼓励师生围绕学校德育主题,收集信息化的德育资料,分享优秀的数字化资源,如优秀法制教育视频的征集、自主拍摄微电影、创作表演心理剧、德育微课、微视频等。师生共同整合开发数字化德育内容,实现德育工作主体的多元化;(3)通过班会课的统一学习和日常自主选择性学习等途径,突出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自主学习德育理论,自觉观看有教育意义的视频,甚至是自创自赏德育素材等,强化网络时代德育QQ、德育微信等“自媒体”这一新媒介的利用,实现德育工作的无边界化;(4)围绕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纪律等主题制作德育微课,并将之集中展现在学校德育工作平台或是直接发送到学生个人的学习空间,实现德育工作载体的信息化。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首提“互联网+”这个新概念,它是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主动顺应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发展大势,自觉借鉴“互联网思维”,自觉向智慧化目标迈进,以期创造出“互联网+德育”的新生态,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 【发布时间】2017/3/7 16:42:02
  • 【点击频次】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