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只有抓住农村基础设施这个最薄弱和关键的环节,才能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 现状及问题 原因 措施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只有抓住农村基础设施这个最薄弱和关键的环节,才能为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向前推进。
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就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全国仍有近一半左右的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现有灌区大都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差别,相当一部分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季节性、区域性缺少问题突出;农业用水浪费、效率低的状况较为普遍,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7,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比,中国灌溉用水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
2.近期农村公路建设的突出矛盾。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农村公路已初具规模,解决了大多数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但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仍然以土路交通为主,遇到天气不好,道路泥泞;已建成的乡村公路密度偏低,路网结构不合理;部分已修建的沥青公路堡坎基脚不扎实、路面薄、使用时间短;路政管理力度不够,养护资金缺乏保障;在农村公路新建、重扩建过程中,少数农民缺乏大局意识,依赖性强;农村公路建设占地、拆迁和青苗补偿等工作难度加大,所有这些问题,给农村运输带来诸多不便,阻碍了商品的流通,给农民带来不少损失,影响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3.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受工业污染影响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影响,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饮用水重金属矿物质农药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受工业发展影响,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造成饮用水水量短缺;受经济发展影响,偏远地区吃水困难,而自建水窖等储存的饮用水中微生物、细菌超标,使用时虽经过煮沸,但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亟须加快解决。
4.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度显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明显落后,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仍然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
5.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现状,参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政府公共财政理应成为农村各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投资主体。所以,各级政府要全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例,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步增加,确保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不断提高,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也要安配相应的配套资金。
2.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小康、秀美的新农村。
总之,我们要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报告[R],2009.
[2]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EB/OL].新华网, 2005-12-30.
[3]郑风田等.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双重两难”[J].贵州社会科学,2010,(7).
[4]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EB/OL].新华网,2009-03-13.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 现状及问题 原因 措施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中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与城市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只有抓住农村基础设施这个最薄弱和关键的环节,才能为加快发展农村生产力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向前推进。
一、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就是为发展农村生产和保证农民生活而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总称。农村经济基础设施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它们是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农村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而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仍未从根本上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目前,全国仍有近一半左右的耕地缺少灌溉条件,基本上是“望天收”;现有灌区大都修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受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限制,一些工程设计标准低、配套差别,相当一部分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矛盾突出,中国是世界上水资源较为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和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季节性、区域性缺少问题突出;农业用水浪费、效率低的状况较为普遍,全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7,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比,中国灌溉用水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矛盾。
2.近期农村公路建设的突出矛盾。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农村公路已初具规模,解决了大多数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但许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仍然以土路交通为主,遇到天气不好,道路泥泞;已建成的乡村公路密度偏低,路网结构不合理;部分已修建的沥青公路堡坎基脚不扎实、路面薄、使用时间短;路政管理力度不够,养护资金缺乏保障;在农村公路新建、重扩建过程中,少数农民缺乏大局意识,依赖性强;农村公路建设占地、拆迁和青苗补偿等工作难度加大,所有这些问题,给农村运输带来诸多不便,阻碍了商品的流通,给农民带来不少损失,影响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
3.饮用水安全隐患大,供水水质、水量不达标。受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类不合理活动等因素影响,目前中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受工业污染影响和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固体废弃物等影响,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造成饮用水重金属矿物质农药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受工业发展影响,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严重下降,造成饮用水水量短缺;受经济发展影响,偏远地区吃水困难,而自建水窖等储存的饮用水中微生物、细菌超标,使用时虽经过煮沸,但依然存在安全隐患,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亟须加快解决。
4.农村电力设施落后,用电贵、用点难。在农村电力改造方面,尽管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使得农村电网结构明显改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度显著提高,但和其他地区相比,在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明显落后,用电难、用电贵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偏远地区甚至仍然没有解决生活用电问题。
5.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低,设施简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卫生基础设施落后、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滞后、公共文化设施不足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由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占有率低,农村居民公平享有上学、就医的机会大大低于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困难大,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 1.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针对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现状,参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程,政府公共财政理应成为农村各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的投资主体。所以,各级政府要全面建立向三农倾斜的公共财政分配体制,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比例,确保财政支农投入总量和比重逐步增加,确保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重不断提高,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对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和维护也要安配相应的配套资金。
2.科学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农村地域分散,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在制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就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做到有重点、有特色,使基础设施建设在总体安排、科学部署指导下有序开展。加快城市交通、供水、电力、信息、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与城市基础设施互联共通,搭建起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努力建设文明、小康、秀美的新农村。
总之,我们要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报告[R],2009.
[2]中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EB/OL].新华网, 2005-12-30.
[3]郑风田等.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双重两难”[J].贵州社会科学,2010,(7).
[4]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EB/OL].新华网,2009-03-13.
- 【发布时间】2017/3/27 14:01:30
- 【点击频次】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