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林 宏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伏龙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平台。但要落实这些目标,需要我们运用多种策略才能实现。本文从激趣、创设情境、运用悬念、授与方法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实践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平台。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中的重分析讲解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把分析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这其实有悖新课标理念的。实践也证明,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效度低,而且容易伤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沉闷,没有活力。因此,在大力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必须要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开展阅读教学。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如果学生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我要学”需求,就会有源源不断阅读的动力,从而自觉参与,自觉成为阅读主体。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千方百计地加强学生兴趣激发与培养,使之带着足够的学习动力参与到学习中去。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情境教学、多媒体直观教学、激励评介教学,以及讲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语文故事等都是良好策略,都能让学生趣从中来。特别是开课导入环节中,我们注重学生兴趣激发,能让学生整节课都能保持高兴致学习状态。教师在上新课之前,有针对性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兴趣的激发和维持将是学习动机的“催化剂”。
  二、创设趣味教学情境
  情境是新课改实践获得的一项实践成果,是一种能经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创设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变阅读为悦读,还能促使学生悄然实现由“要我读”到“我要读”的根本转变。教学中,我们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放映课文其中的一些片段;也可运用现代媒体创设情感情境,将学生情感带入情境;借助形象语言创设的教学情境,据学生特点优化情境;或借助表演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直观运用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时,我们再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这样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春》时,我们知道这是一篇以优美的文字描写春花图、春雨图、春草图的课文,我们就可借助多媒体把春的图片制作成课件,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理的顺序,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放映不同的媒体材料,使学生进入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在美的熏陶中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课文内容,这不仅满足了学生视觉需求,还训练了学生想象、理解、表达等多种能力。
  三、运用悬念开展教学 
  所谓“悬念”,即就是让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进行关切,使他们对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在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文学作品的特点,巧设悬念,不仅能诱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使他们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还能使课堂教学结构紧密,浑然一体。但悬念的设置要围绕教学目标。应设计哪些问题,某个问题是巩固知识还是培养能力,这些问题分别适合哪些学生,教师要精心设计,全盘考虑,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使每个问题都有针对性,切忌在课堂上随意发问,信口开河。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可在导语中设置悬念,在课堂的结尾处设置悬念,也可利用课外阅读设置悬念,都能激发学生形成阅读期待,使之产生阅读动力。
  四、加强阅读方法指导
  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实际上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①对于阅读水平较低的中学生可试行以迅速捕捉信息为目的的速读固定程序——这实际上等于为学生搭建一个“脚手架”。每次阅读时,都是顺着标题、作者、出处及发表时间、基本内容、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文章特点及有争议之处、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及读后启示这七项内容读。久而久之,这七项内容在脑子里就形成了“定势”。只要看书,就会自然地、习惯地循着这七项内容去读,这七项内容中,不单要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有思考,要边读边思暮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略过其对己用处不大的内容,所以在阅读速度提高的同时,理解率阅读效率也相应得到提高。②对已经有一定阅读水平的学生可试行计时阅读训练。要进行计时阅读训练,最关键的一条,是实现训练的量化。所谓量化,就是在训练中要有量化的统计科学认识的一般规律。根据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构成,我们将高效阅读训练设计为快速阅读训练、快速归纳段意训练、快速提炼中心训练、快速辨析段落思路训练、快速辨析篇章思路训练、快速理解文中句子训练、快速理解文中词语训练、快速鉴赏文学作品训练、快速评价文学作品训练这九项单项训练,它们囊括了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部,由于每项训练均能实现量化,并且每单项训练都有相应的技巧指导,在经过系统的训练之后,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显然会相应提高。
  当然,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远不止这些,因为阅读承担了太多的语文任务。但不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想方设法把学生这种主体性发挥出来,让他们爱上阅读,能自觉阅读,提高他们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实践效率,使阅读成为他们学习的一种需求,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我们也就实现了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目的,也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曾洪波,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年。
  [2]郑圣祖,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
  [3]李秀英,初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新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2013年。
  • 【发布时间】2017/3/27 14:02:31
  • 【点击频次】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