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多措促进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升

 

【作者】 陈德英

【机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太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培养学生数学语言是数学教学不可推脱的教学任务,我们必须创新策略,让学生从反复接触中感悟、形成,获得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有效进行的载体和工具。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学习过程基本就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故有人说掌握数学语言是学生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那么,我们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呢?多年实践告诉我,必须创新策略,多措并举,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一、加强数学阅读,感悟数学语言
  阅读不仅是获得信息、开拓视野的良好方法,也是发展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数学语言与其他文学的语言不同,其精炼短小,准确规范、简洁明了,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这样的语言,决定了加强阅读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反复阅读,我们才能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才能根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质理解。我们知道,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这样的语言特征,不仅要求我们加强阅读,还要我们认真阅读,用心阅读,做到勤思细想。实践告诉我们,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正确使用数学语言,有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就必须加强数学阅读。原因很简单,书看得多了,在反复的与语言文字接触实践中,其语感能力自然就增强了,不仅习得如何表达,也增强了以语言解释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搭建操作平台,形成数学语言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让学生思维在指尖上跳跃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知道,操作是学生动手、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发展语言,还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知识与先前知识结构融化整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因此,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搭建实践操作平台非常重要。实践中,我们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我们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折、看、涂、想、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画:让学生把一个整体分成大小相等的几部分;折:让学生动手沿着画痕折叠;看:引导学生观察,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可以分成几份?每一份的大小又怎样?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多种方式促进,发展数学语言
  发展语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之事,需要长期接触,反复实践才能见到成效,因此,创新教学策略,多种方式促进,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运用小组讨论促其运用。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投入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促进同桌交流表达。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授新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3米5厘米=()厘米,可让学生叙述:3米就是300厘米,300厘米加上5厘米等于305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要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展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丁成明,浅谈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2013年。
  [2]郑德林,略谈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
  [3]时玉荣,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文理导航,2011年。
  • 【发布时间】2017/3/27 14:04:49
  • 【点击频次】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