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视越来越高。引导学生从语文学习开始就尝试课外阅读,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但由于受“应试”,我们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引导 实践策略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也认为,学习,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语文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平台,如果仅从教材上教、学语文,势必将语文资源定位太狭窄,学生的所学也非常有限。而新课标明确说到:“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是符合新课标要求,也是学生增长见识,拓展视野的需要。下面,我结全实际,谈谈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由于深受“应试”绑架,课外阅读开展不尽人意,教师过于注重教育功利性,重课内轻课外,重运用少积累。教师的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学生的不作为。从阅读内容上看,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面较狭窄单一,主要是作文选,另外还有些就是地摊中购得的凶杀,迷信,甚至黄色书刊,很少有同学看各种名著或者儿童文学。从阅读的环境上看,首先是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学校图书馆适合学生阅读的很少,在没有青少年宫、图书馆等可借书的情况之下,自然就没有读物了;其次是缺少提倡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的氛围,语文教师只教那一册语文书,家长称其为看“空书”,书店多的是辅导书,习题书;再次是缺少充裕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时间都被做不完的作业所占领。
二、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
(一)完成课外阅读规定内容。新课标已为我们开列名著“阅读清单”,列出了我们必要的阅读篇目,中外名著共计135篇,我们小学就只有75篇,要求我们小学六年级应到145万字左右。我们确定阅内容,因人制宜,安排好各自的阅量。这些都是必选读物,是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安排的,可以说,这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我们应把其视为语文教学的拓展读物。
(二)把好课外阅读推荐关。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外阅读中,只有读好的书籍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因此,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把好推荐介绍关,要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报刊,让学生从中受益。结合教学内容推荐课外读物是个不借的方法,也就是在课内阅读了一篇课文,在课外就配合着阅读几篇思想内容或体裁与写法相近的文章,例如《一个苹果》是以一物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配合这篇课文,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片松叶的来历》,《一把军用小刀》一类的文章。这样,学生就能够及时地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另一类是学习了课文以后,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以使学生能进一步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扩展知识面
(三)保证阅读时间。平台都是课外,时间却有不同。这个不同,主要是我们学生存有个体差异,在学生上学期间中,每天都有家庭作业,而且还相当多,这样就挤占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每天都还因时间过少完成不了家庭作业,他们开展课外阅读,显然在时间上是不许可的。因此,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阅读主体,在设计布置家庭作业时,就应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鉴李希贵老师的成功经验,就是每周从常规的语文课中至少抽出一节作为阅读课。周六、周日或假期鼓励自己阅读时间,不少于60课时。为确保阅读时间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发放阅读时间读书记载卡,让学生记录阅读过程。
(四)指导阅读方法。良好的读书方法是快速获得成功阅读的重要保证。我们知道,语文不仅需要反复地读,更需要方法支撑。常言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质疑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还要授予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获得圈、注、标、摘的方法。有了读,就必须有写,学生读了后,我们还可以在每篇文后专设一栏“闪光台”供学生记录“感悟点”,进行“哲理的触碰,社会的评判,生命的诉求”,并摘录美文佳句到采蜜本上,为以后自我表达(说话或作文)储备素材。
(五)创新激励机制。如果不激励,学生就没有阅读动力,如果不及时督导,学生就没有克服贪玩的勇气。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就要培养孩子阅读成就感,以成就感来促使其形成较强的阅读动力。实践中,我们可以开展诸如“阅读名著征文”、“名著知识知多少”等竞赛活动,定期开展采蜜本评比、阅读标兵、阅读达人评比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持久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充分体验,实现新课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重要要求。唯有这样,我们语文教育才会在朗朗书声中获得回归,获得本真,才能完成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大任。
参考文献:
[1]魏宗君,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学周刊,2013年。
[2]李春秀,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有效策略探寻[J].教学与研究,2015年。
[3]肖荔,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4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引导 实践策略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也认为,学习,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语文作为奠基教育的重要平台,如果仅从教材上教、学语文,势必将语文资源定位太狭窄,学生的所学也非常有限。而新课标明确说到:“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是符合新课标要求,也是学生增长见识,拓展视野的需要。下面,我结全实际,谈谈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由于深受“应试”绑架,课外阅读开展不尽人意,教师过于注重教育功利性,重课内轻课外,重运用少积累。教师的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学生的不作为。从阅读内容上看,大多数学生的阅读面较狭窄单一,主要是作文选,另外还有些就是地摊中购得的凶杀,迷信,甚至黄色书刊,很少有同学看各种名著或者儿童文学。从阅读的环境上看,首先是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条件,学校图书馆适合学生阅读的很少,在没有青少年宫、图书馆等可借书的情况之下,自然就没有读物了;其次是缺少提倡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的氛围,语文教师只教那一册语文书,家长称其为看“空书”,书店多的是辅导书,习题书;再次是缺少充裕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时间都被做不完的作业所占领。
二、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
(一)完成课外阅读规定内容。新课标已为我们开列名著“阅读清单”,列出了我们必要的阅读篇目,中外名著共计135篇,我们小学就只有75篇,要求我们小学六年级应到145万字左右。我们确定阅内容,因人制宜,安排好各自的阅量。这些都是必选读物,是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安排的,可以说,这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是语文教材的一部分,我们应把其视为语文教学的拓展读物。
(二)把好课外阅读推荐关。实践告诉我们,在课外阅读中,只有读好的书籍才能学到有用的东西。因此,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时,我们要把好推荐介绍关,要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报刊,让学生从中受益。结合教学内容推荐课外读物是个不借的方法,也就是在课内阅读了一篇课文,在课外就配合着阅读几篇思想内容或体裁与写法相近的文章,例如《一个苹果》是以一物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配合这篇课文,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片松叶的来历》,《一把军用小刀》一类的文章。这样,学生就能够及时地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另一类是学习了课文以后,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以使学生能进一步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扩展知识面
(三)保证阅读时间。平台都是课外,时间却有不同。这个不同,主要是我们学生存有个体差异,在学生上学期间中,每天都有家庭作业,而且还相当多,这样就挤占了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每天都还因时间过少完成不了家庭作业,他们开展课外阅读,显然在时间上是不许可的。因此,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阅读主体,在设计布置家庭作业时,就应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鉴李希贵老师的成功经验,就是每周从常规的语文课中至少抽出一节作为阅读课。周六、周日或假期鼓励自己阅读时间,不少于60课时。为确保阅读时间的效果,我们还可以发放阅读时间读书记载卡,让学生记录阅读过程。
(四)指导阅读方法。良好的读书方法是快速获得成功阅读的重要保证。我们知道,语文不仅需要反复地读,更需要方法支撑。常言说得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质疑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还要授予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获得圈、注、标、摘的方法。有了读,就必须有写,学生读了后,我们还可以在每篇文后专设一栏“闪光台”供学生记录“感悟点”,进行“哲理的触碰,社会的评判,生命的诉求”,并摘录美文佳句到采蜜本上,为以后自我表达(说话或作文)储备素材。
(五)创新激励机制。如果不激励,学生就没有阅读动力,如果不及时督导,学生就没有克服贪玩的勇气。因此,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就要培养孩子阅读成就感,以成就感来促使其形成较强的阅读动力。实践中,我们可以开展诸如“阅读名著征文”、“名著知识知多少”等竞赛活动,定期开展采蜜本评比、阅读标兵、阅读达人评比等活动,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持久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充分体验,实现新课标“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重要要求。唯有这样,我们语文教育才会在朗朗书声中获得回归,获得本真,才能完成培养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大任。
参考文献:
[1]魏宗君,浅谈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外阅读[J].学周刊,2013年。
[2]李春秀,小学生课外阅读实施的有效策略探寻[J].教学与研究,2015年。
[3]肖荔,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讨[J].华夏教师,2014年。
- 【发布时间】2017/3/27 14:11:15
- 【点击频次】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