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开课导入方法创新的实践探究

 

【作者】 蒋 希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东湖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导入是新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时间虽短,但意义重大。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创新运用教学方法,使其为高效课堂奠基服务。本文阐述了作者常用的直观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和故事导入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导入方法  创新
  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堂课的开端,虽然只要两三分钟,但意义重大,只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端,就会成为本堂课获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大凡优秀教师都十分注重新课导入设计,其目的就是要在开课的几分钟内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准备,紧扣课文内容创造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个情景的创设需要教师的在每堂课的教学设计贯彻落实,认识论告诉我们要让每个学生自始自终保持学习兴趣和热情,主要的环节在开头。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直入式开头,这种方式往往不能满足初中好奇的心理也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第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多花一些心思去探讨导入新课的方法,让导入成为一种充满魅力艺术,让每节语文课成为学生自主快乐的殿堂。而要实现此目的,就必须创新设计,运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
  一、直观导入法
  直观导入法,又称开门见山导入法,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导入方法,切入主题快,简练明了。例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课时是这样的导入:同学们在北京天安门外,有一座世界闻名的桥梁,这座桥记载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1937年7月7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就从这里正式开始,使它为了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这座桥就是卢沟桥。现在向同学们介绍这座桥,让同学领略一下我们建设史上一道风景。又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可以这样导入: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的几乎在心底留下了返具旧社会的苦人儿形象,鲁迅先生运用了怎样的鬼斧神工来塑造了这个艺术形象呢?只要认真学习,可以得到回答。自然而然的学生在转移注意力的同时也能注意到几个问题,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在听课的时候也能做到有的放失了。这样如此等等的导入,就开门见山,直接入题,虽然简单易操作,经济不费时,但趣味不强,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偶尔应用一次,效果也是不错的。
  二、悬念导入法
  悬念常常扣人心弦,使课堂结构更为紧凑。这是我们实践多年得出的重要结论。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这与古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说法是一致的。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们就可在开课伊始处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造成学生无法解决问题而留下悬念。通过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想知下文的探究兴趣,为成功学习新知奠定有脉基础。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课时,就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请同学们来猜想一下,朱自清先生的这篇《背影》,到底写的是谁的背影呢?如果换成你是作者,你想写谁的背影呢?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本文,然后告诉老师。通过这种提问,可以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通过阅读本文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与写作手法,从而促进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抓住初中学生心理还不够稳定,他们学习热情往往会更多的受到好奇心驳使这一年龄特征。因此,在导入环节中适当制造悬念,能引起学生去思考问题,主动围绕在以教为中心的活动中去。
  三、故事导入法
  爱听故事是人之常情,初中学生更有甚之。我们要抓住学生这一需求,有针对性的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寓意深刻,幽默轻松的故事来作为开课“引子”,从而导入新课。通过语言铺陈渲染和精彩的故事内容,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博得学生眼球。例如,在讲授《信客》这篇课文时,文章主旨是为了突出诚信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我选取了《曾子杀猪》这段故事。通过曾子言而有信教育孩子这一点来切入主题。又如,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时,我们可让学生复述小学阶段学过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与对方针锋相对的较量以及巧妙的回答,不仅捍卫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让对方自取其辱,成功完成出使任务。晏子的机智幽默让学生开怀大笑,在学生愉快的笑声中,我顺便告诉学生老师今天要再向大家介绍一位凭借三寸之舌战胜虎狼之国的外交官他就是——唐雎,很自然引出课文题目。
  好的导入是好的导入语言和好的导入事件的完美结合。其中,好的导入语言像磁石,能把学生的思维一下了吸引过来;又是思想中的电石火光,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而好的导入事件,也是新颖有趣的,能吸引学生目光,令人无限思考的。所以,在创新设计导入时,我们不仅要选择好的导入方式,还要围绕这种方式,精心设计导入语言。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奇园,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当然,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不过这句话对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适用。正如于漪老师所说“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甚斗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讯速进入学习的轨道。”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一环节不仅是老师教学艺术的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在教学活动开始之际,学生普遍存在着希望老师上好课的动力准备。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心向”,这种“心向”既强烈又短暂,因而,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每堂的导入设计,他们往往用精湛的导入悦愉学生的耳目,激动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触发学生的欲望。
  参考文献:
  [1]魏丽峰,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种导入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年。
  [2]刘飞鸿,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浅谈[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
  [3]付中飞,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J].中国科技博览,2009年。
  • 【发布时间】2017/3/27 14:15:08
  • 【点击频次】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