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应在读写结合中进行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读写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式。实践中,我们要以阅读为载体,把阅读中的所获学以致用,及时在写作训练中作为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读是信息输入过程、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写是输出过程,是内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二者的有效结合,是学习的必经途径,是将阅读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语感、想象力、思维能力在内的培养的重要方式。新课标就曾这样说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是读写的有效结合,即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将外在的语言内化,在通过说写的训练将学过的、积累的知识加以运用。”因此,我们应将读写两条途径有机结合,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兴趣和水平。
当然,读与写要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在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找到恰当的读写结合点,才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训练。为此,我们应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写作实践提供对照借鉴的对象,仿写、续写、补白、想象写、读后感、作批注等方式,以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一、补白
有些课文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我们可以将其挖掘出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这些“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在促进学生对有字之处的感悟的同时,也开启无字之处的无限想象,从而达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主要写了志愿军在回国时和朝鲜人民话别,而没写朝鲜人民是如何说的,挖掘这一空白点,能更好得帮助学生体会中朝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到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仿写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仿写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表达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中妙语佳句、精彩段落进行仿写。我们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写了杨梅的哪些方面?那么你在写家乡的特产水果时,你会怎么写?哪些好词好句你可以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呢?在学生阅读之后,我们就可要求学生进行仿写了。从最后作品来看,学生习作《我爱故乡的橘子》、《我爱故乡的枇杷》等作文,效果相当好。这是对整篇课文的仿写,实践中我们也可对某段落进行仿写,如教学了《鸟的天堂》一文,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那一段,可谓是仿、背的良好佳句,我们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三、续写
所谓“续写”,一般是指续写课文的结尾,续写不是画蛇添足,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延续情感、整合 感悟、进行再创造的渠道。而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穷,给我们留了很大想象思考空间。我们抓住此机,借此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是对课文的拓展,也是对学生思维,特别是想象力和联想进行了很好培养。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赤壁之战》一课,“赤壁之战”后,曹、周双方分别召开战役总结 会。如《跳水》一课,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长父亲、水手们、孩子之间的对话。又如《凡卡》一文,课文结尾写凡卡做了个梦,梦想爷爷回信。我们引导学生续写,就可让学生进一步明了在沙皇统治下的社会,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体验到了反衬手法的巧妙应用,感受到了沙俄统治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
四、扩写
所谓“扩写”,就是对课文中描写比较简略的然而又具有感悟价值的文字展开想象,进行进行扩展和充实,变成符合题意要求的,又相对忠实原文的文章。扩写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可以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借此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实践中,扩写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由扩写型,即题目中并不规定需扩写的地方,由答题者自己选定;另一种是指定扩写型,即在题目中已划好了需扩写的范围和要求。如《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他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他们是如何过这一个夜晚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难忘?通过此处的“扩”,能更好的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中心。
五、改写
改写,就是重写或修改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通过改变文章的题材、改变叙述人称或改变叙述顺序等,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语言文字训练形式。这种方法在读写结合训练中也是用得较多的,在小学阶段,大多都是改变叙述顺序或叙述人称进行改写的,当然也有体裁变换的改写,如把诗歌改写成一般性文章,把《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成一份游览简介。也有作内容延伸的,主题变换的,但用得较少。但在实践中,我们也有做改写结尾的练习。总之,要成功改写,就要对教材进行假设变动,充分发挥想象才能进行。
总之,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整合,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实践中,我们要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培养兴趣,寻求写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徐薛琴,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5年。
[2]李贵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J].泉州师专学报,2000年。
[3]刘克艳,以写促读 读写互进——也谈读写结合[J].语数外学习,2012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读是信息输入过程、是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前提,写是输出过程,是内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二者的有效结合,是学习的必经途径,是将阅读知识转化为阅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语感、想象力、思维能力在内的培养的重要方式。新课标就曾这样说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是读写的有效结合,即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将外在的语言内化,在通过说写的训练将学过的、积累的知识加以运用。”因此,我们应将读写两条途径有机结合,通过以读促写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写作兴趣和水平。
当然,读与写要实现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首先要在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最好的载体,找到恰当的读写结合点,才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有效训练。为此,我们应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材的设计,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为学生写作实践提供对照借鉴的对象,仿写、续写、补白、想象写、读后感、作批注等方式,以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一、补白
有些课文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同时也是很好的读写训练点。因此,我们可以将其挖掘出来,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这些“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在促进学生对有字之处的感悟的同时,也开启无字之处的无限想象,从而达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例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主要写了志愿军在回国时和朝鲜人民话别,而没写朝鲜人民是如何说的,挖掘这一空白点,能更好得帮助学生体会中朝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体会到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仿写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仿写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表达的方法,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中妙语佳句、精彩段落进行仿写。我们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写了杨梅的哪些方面?那么你在写家乡的特产水果时,你会怎么写?哪些好词好句你可以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呢?在学生阅读之后,我们就可要求学生进行仿写了。从最后作品来看,学生习作《我爱故乡的橘子》、《我爱故乡的枇杷》等作文,效果相当好。这是对整篇课文的仿写,实践中我们也可对某段落进行仿写,如教学了《鸟的天堂》一文,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那一段,可谓是仿、背的良好佳句,我们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三、续写
所谓“续写”,一般是指续写课文的结尾,续写不是画蛇添足,而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延续情感、整合 感悟、进行再创造的渠道。而现行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而意未穷,给我们留了很大想象思考空间。我们抓住此机,借此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既是对课文的拓展,也是对学生思维,特别是想象力和联想进行了很好培养。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赤壁之战》一课,“赤壁之战”后,曹、周双方分别召开战役总结 会。如《跳水》一课,孩子被救上甲板后,船长父亲、水手们、孩子之间的对话。又如《凡卡》一文,课文结尾写凡卡做了个梦,梦想爷爷回信。我们引导学生续写,就可让学生进一步明了在沙皇统治下的社会,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能是个梦,永远不能实现。体验到了反衬手法的巧妙应用,感受到了沙俄统治时代,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
四、扩写
所谓“扩写”,就是对课文中描写比较简略的然而又具有感悟价值的文字展开想象,进行进行扩展和充实,变成符合题意要求的,又相对忠实原文的文章。扩写需要充分放开思路,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可以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借此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实践中,扩写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由扩写型,即题目中并不规定需扩写的地方,由答题者自己选定;另一种是指定扩写型,即在题目中已划好了需扩写的范围和要求。如《给予是快乐的》一文中,“他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他们是如何过这一个夜晚的?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难忘?通过此处的“扩”,能更好的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中心。
五、改写
改写,就是重写或修改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原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通过改变文章的题材、改变叙述人称或改变叙述顺序等,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语言文字训练形式。这种方法在读写结合训练中也是用得较多的,在小学阶段,大多都是改变叙述顺序或叙述人称进行改写的,当然也有体裁变换的改写,如把诗歌改写成一般性文章,把《饮湖上初晴后雨》改写成一份游览简介。也有作内容延伸的,主题变换的,但用得较少。但在实践中,我们也有做改写结尾的练习。总之,要成功改写,就要对教材进行假设变动,充分发挥想象才能进行。
总之,将阅读与写作进行有效整合,是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式。实践中,我们要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把读写训练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渗透文化的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写能力,培养兴趣,寻求写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徐薛琴,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5年。
[2]李贵端,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途径[J].泉州师专学报,2000年。
[3]刘克艳,以写促读 读写互进——也谈读写结合[J].语数外学习,2012年。
- 【发布时间】2017/3/27 14:21:29
- 【点击频次】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