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邱 红

【机构】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下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美术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不仅要担当学生美术素养培养,还要在学生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方面出力。实践中,我们可通过营造民主学习氛围,运用积极情绪感染;建立美术学习档案,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引导学生美术创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促进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
  关键词:小学美术  心理素质  培养  实践策略
  美术教学,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应为学生美术素养埋单,还应为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奠基。因为美术活动,特别是美术创作与学生心理机能有很大关系,是促进其参与,加强大脑左、右半球间相互关系的协调,起到发泄情感、缓解紧张情绪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这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今天,我们可通过美术教学平台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使之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在生活、学习的突变中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
  一、营造民主学习氛围,运用积极情绪感染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是的,民主的学习氛围不仅是学生积极思维、创新实践的需要,也是形成良好心理的重要前提。作为课堂氛围营造者的我们,自身情绪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情绪具有感染效应,教师情绪如果积极,那学生也会被感染,形成积极情绪,进而产生积极学习需要,处于积极向上状态中学习。在此种情境中,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直接促进作用,表现为全情投入,脑筋灵活,学习兴趣浓。因此,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上课伊始就应调整好自身情绪,面带笑容地走进课堂,创设出良好、愉悦的学习环境。首先,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我要学”需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越大,积极性越高,作业的效果就有保证。爱因斯坦曾这样说到:“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兴趣之所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于其能调节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学生学习自觉性,其次,通过好奇心驱使。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对新鲜事物好奇的驱使下,能形成内驱,产生积极性,就能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聚焦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好奇心,从而调动起学生主动去学习。
  二、运用美术学习档案,培养学生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区别于不同学生心理特征的重要方式,对于教师来说,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至关重要,是基于因材施教的重要前提,是加强教学针对性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分析学生心理特点,以便找到心理教育策略。在众多方法中,我们发现,建立美术学习档案是一良好策略,其能促使学生感受到进步、体验到成功就能形成积极心理。实践中,我们可将学生每堂课的作业都按时间顺序放入自己的档案中,学生在每次上课前都可以调阅自己的档案,也可以随时进行修改。其中要求同学们不只是简单地将每节课的作业放进去了事,而是要将每次的美术活动,包括创作作品以及实践心得,甚至构思设计都可收集到档案里。在档案的封面,要求他们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可以包括自己的生日、血型、爱好等,档案中的作品不一定是课堂作业,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卡通形象、文章、照片等等。通过学生美术学习档案,我们在开展档案评比或学生自我欣赏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身的美术成长,形成成就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动力。这样,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并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自己的建议。
  三、引导学生美术创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美术课堂上的教学,注重学生美术素养培养,美术课堂上的教育,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心理的培养,也就是说,在美术课堂中,我们既要做学生学问上的教者,又要做学生心灵上的导师,关注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启迪。为此,我们要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探索思考,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促使学生在富有个性的美术创作中释放表现欲望,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能达到身心健康,满足健康的心理需要。我们知道,美术创作过程给学生创造了抒发自己、宣泄心情的机会,每一个学生的美术作品,都是心灵活动的一次旅程,是他们借助语言之外的手段表达自己心理活动的记录的又一载体。特别是绘画创作,具有调节学生心理平衡的作用,创作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能使学生受到心灵陶冶,通过点线的流动、块面的铺展、色彩的渲染,学生会在自己亲手创设的理想王国中经历新鲜与神奇的美的体验,同时感受艺术成就感对心灵的滋润。所以,全面的美术教育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对每位学生抱以热切、积极的期望,并从各个角度观察、评价和接纳学生,发现和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不同潜力,做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信、灵活、坚定的个性品质,这样才能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促其完善人格的形成。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有机整合,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性格,建立自信,发展个性,锻炼耐心,提高能力,发展心理素质,还能通过积极心理的反作用,促使学生智力因素得到良好培养,为学生既获得素养培养和健全心理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梅,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浅谈[J].教育学,2015年。
  [2]姜春城,浅析美术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5年。
  [3]段春,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4年。
  • 【发布时间】2017/3/27 14:23:08
  • 【点击频次】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