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教育下的教学艺术

 

【作者】 晏 玭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渠道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能力培养
  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挑战,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 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下面将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
  所谓“创新”,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当前的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近年来中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着创新教育的真正落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课堂缺乏民主、科学、和谐的教育氛围,学生怯于参与教学实践。师生之间谨小慎微,缺少互动,处于紧张、沉闷的状态中,学生思维和技能受到压抑,创新无从谈起;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通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教学方法陈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生缺少互动。
  创新教育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鼓励质疑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是创新教育的关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有精当的问题启发学生, 有诸多的观察机会赋予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艺术创新的敏感性,是一个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意兴趣的过程。
  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启发学生,让学生对好的图形创意进行认识,通过对图形的创作和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启发想象力是创新教育的支柱。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引导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这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小摄影师》一课,课文的大致内容是高尔基由于工作繁忙,不接见任何记者,然而他却特许一个少先队员进他的办公室为他照相,因忘记带胶卷,小男孩伤心地走了。高尔基嘱咐秘书,如果那个小男孩回来,就一定让他进来。故事的结果没有交代清楚,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学完课文后,学生仍沉浸在故事结局的想象当中,有的认为小男孩太粗心导致他最后伤心地离开;有的为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却没照成相感到惋惜。教师启发引导,鼓励他们展开想象,进行敢于创新,打破成规的训练。以“小男孩回来了”为话题,大家展开讨论。经教师启发,学生展开发散性思维,纷纷发言,在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自己对课文的的想象延伸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手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合理想象,根据自己对平常生活的感悟构思出新的情节,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能凭借教材的想象因子,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就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
  四、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是创新教育的保证。
  小学生具有对新事物好奇、好问的天性,而这正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教师要注意加强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营造良好的教学民主气氛, 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 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积极动脑思考,让儿童好奇、好问、好表现的“天性”充分解放。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能够使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心境之中, 敢于各抒己见, 敢于大胆想象, 敢于大胆实践, 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面带微笑,多给学生投去鼓励的目光,对学生出现的失误,能巧妙地加以引导,不用生硬的语言加以否定。同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同时要丰富说话的内容,课堂上经常提供一定时间,让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不懈的用创新教育理念精心组织教学,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大胆进行创新教育尝试,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 【发布时间】2017/3/27 14:27:26
  • 【点击频次】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