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调动学生主体性的实践探究

 

【作者】 钟 玲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普兴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要语文教学有效性,就需要我们调动学生主体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进行语文积极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建构语文有效课堂,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体性  调动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如何落实这一理念,彰显学生主体作用是我们教师实践新课改的首要要求,也是我们课堂是否从传统“教师中心论”走出来的重要体现。从目前课堂看,我们很多教师还是乐于“灌堂讲”,课堂氛围依旧是沉闷,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的课堂,显然是以新课改的初衷是相悖的。在大力倡导学为主体的今天,我们如何提高学生主体性,使其主体作用在学习构建发挥意义,就是我们教师应着力思考并解决的重要实践课题。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方法策略。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学习气氛,是保证学生发挥主体性的基础。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就是这个道理。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居高临下,把自己作为知识的权威自居,或者常用粗暴的否定、高声的训斥责备、有意无意的嘲讽,使学生情感受到伤害,学生主体性就不会发挥出来,更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双边活动就不能达成,互动就没有情感基础而被驾空,教学有效性打折就是必然的了。因此,我认为要发挥学生主体性,首先就是营造以良好师生关系建立为前提的学习氛围环境,才能有实际意义。那如何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呢?策略有三:一是关爱学生。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就不配当教师。在教学中,教师不但应关心好学生,更应鼓励中差生,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教师的关怀、期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循循善诱,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二是教态自然,语言亲和力强,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情绪具有感染性。教师在社会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会产生伤心、不满、痛苦等情绪,若带入课堂,将严重干扰课堂教学,不利于民主气氛的形成。因此,教师要善于遗忘,在学生面前学会压抑不良情感,以便满腔热情地投入教学,与学生分享成功的愉悦。第三,要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让学生感到自己既是师长,又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回答,答错了,善意地、友好地指出,答对了,为学生的成功而高兴。在教学中,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强求结果的一致性,追求结果的合理性,是语文教学民主的具体体现。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是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劲动力,没有兴趣作支撑,学生是很难克服学习困难的。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趣助学,增强学生主体学习欲望,使之产生不学不快之感。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实践中我常用疑问激趣,因为这不但能使学生有动力,更能使其思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行主动思考,对课文做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解读和评判,获得深刻感悟和启迪。当然,要使课堂始终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氛围之中,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我们站在整节课、整篇课文的高度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层次、有步骤的系列化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从而认真解读课文,与作者、与文体进行对话,学得语文知识,习得语感,爱到情感熏陶。例如在教学《犟龟》一文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设计一组问题:犟龟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然后再问:他要参加的是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可是,它最终参加的却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小乌龟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回答;在此基础上,我继续设问、启发:他虽没有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但有一点是它是有收获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垫,可以不费劲地回答:“克服了艰难险阻”。最后,我又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成功的意义到底何在?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使学生在自己的诱导下,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反复研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化解了文本重点难点,而且还得到了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而落实这一理念也是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挥建构能动作用。大量研究表明:语文教学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什么”,而是“促进语言习得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条件是我们应该着力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宣讲式”策略显然无力,而运用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创设情境就成了目前的重要方法,可以说,为我们创造这些条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为多媒体手段不仅能营造激趣诱思的教学情境,还能破解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实现视听同步,将语言形势与语言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所具有的语言技能进行实践,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实现高效教学。
  总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是我们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也是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去调动,让学生在强烈的学习动机下内驱形成,从而自觉学语文,用语文,开展语文实践。
  参考文献:
  [1]许刘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教育评论,2000年。
  [2]季金明,运用之妙 引之即发——谈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艺术[J].科学大众,2008年。
  [3]黄幼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J].教育评论,2001年。
  • 【发布时间】2017/3/27 14:28:45
  • 【点击频次】329